原发性膀胱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镜下癌组织呈不规则腺管样、乳头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表型:β-catenin呈膜阳性,UroplakinⅢ呈阴性.结论 原发性膀胱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易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及病理检查,并辅以免疫组化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异的特征.方法 收集28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SP法染色,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存在变异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予以确认.结果 28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中有2例在同一肺叶内出现多发病灶,4例伴局部淋巴结侵袭或转移,1例合并典型类癌.同时出现4种基本结构的病例仅占17.08%,以单一结构为主的病例占30.25%(实性为主28例、乳头状为主37例、血管瘤样为主20例),大多数的硬化性肺细胞瘤表现为2~3种混合型组织结构,占52.67%(148/2
目的 探讨小儿胃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小儿胃畸胎瘤的临床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小儿胃畸胎瘤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6天~3岁,中位年龄7个月.影像学示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物,并可见钙化高密度影,胃小弯前壁2例、胃大弯后壁3例,血AFP值均有升高.镜下均见3个胚层成分,如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消化道黏膜上皮、平滑肌、纤维脂肪组织、皮肤附件、软骨、骨组织及较成熟的神经组织,
目的 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5例IHC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8~55岁.临床均表现为肝脏占位,MRI示T1WI多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高信号,DWI多高信号.镜下见肿瘤与周围正常肝细胞界限清晰,瘤细胞分化良好.1例有轻度核异型.5例肿瘤组织中均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伴出血,间
弥漫中线胶质瘤属于高度恶性的胶质细胞肿瘤,H3 K27 M突变是其重要的分子改变.研究显示,H3 K27 M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PRC2活性,减少H3 K27三甲基化程度.H3 K27 me3的降低,使其受抑制的基因激活,导致肿瘤的发生.该文现对H3 K27 M诱发弥漫中线胶质瘤的多种可能机制及相关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mucosal Schwann cell hamartoma,MSCH)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胃窦多发隆起型病变,采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黏膜固有层内梭形细胞弥漫增生,细胞质嗜酸性,细胞核椭圆形,无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梭形细胞S-100和SOX-10均呈弥漫强阳性,Syn、NF、actin、desmin、DOG1、CD34、CD117和Ki-67均阴性.结论 胃肠道MSCH属于罕见的黏膜梭
患者男性,46岁,3 年前体检发现右侧肾占位2天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CT示右肾中下部占位性病变,肾癌可能性大(图1).术前诊断为右侧肾占位,患者行腹腔镜下右侧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右肾腹侧中部有一类圆形外突肿物,直径约2. 0 cm,术中诊断为右侧肾占位,右侧肾囊肿.遂行手术切除术.肿瘤直径约2. 0 cm,组织黄白色相间,包膜完整,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目的 探讨CKpan免疫组化与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结直肠癌静脉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学标本60例,采用常规HE、弹力纤维染色及CKpan免疫组化和弹力纤维双重染色观察标本中肿瘤静脉侵犯情况.结果 HE染色静脉侵犯的检出率为26.7%,单一弹力纤维染色静脉侵犯的阳性率为41.7%,而双重染色切片静脉侵犯的阳性率为6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重染色切片能够更直观的显示静脉侵犯证据,优于单一弹力纤维染色的效果,双重染色能提高结直肠癌的静脉侵犯检出率,对结直肠癌肿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引起的特异性炎症,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查见MTB是确诊结核的“金标准”.目前,结核病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测方法是特殊染色和qRT-PCR检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部分结核病患者由于获取标本困难,穿刺标本微小,病理组织多被用于HE染色、特殊染色,所剩组织太少无法进行相关分子检测.在全载玻片成像扫描技术应用下,将病理切片实现全数字化,形成数字切片,保存现有病理图像的同时,再利用特殊染色过切片进行qRT-PCR检测的可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GG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GGT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GGT男女性各3例,年龄34~60岁,中位年龄53.5岁,平均49.33岁.临床表现:5例GGT为无放射性腹痛、腹胀,1例纳差.胃镜:黏膜隆起,表面发红.眼观:瘤体呈结节状,最大径0.8~2.0 cm不等,平均1.5 cm,切面实性.镜检:5例GGT侵及肌层,1
患儿女童,4岁,因间断腹痛13天,皮疹11 天,关节肿痛3天,低热2天,于2016 年12 月26 日入住当地医院.患儿偶有呕血,量多,拉黑水样便,量多,无脓液;给予抗炎、抗过敏、改善循环、止敏止血等处理,但体温反复,腹痛及皮疹无缓解.遂转诊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门诊拟“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收住入院.实验室检查:尿素氮7. 4 mmol/L,肌酐37. 0μmol/L,白蛋白22. 6 g/L;EBV DNA测定9. 41E+03 IU/mL,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