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机之王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孩子们在Famicom上玩《超级马里奥》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流行病,使得整个投资界万马齐喑。就在股市大跌、黄金大跌、余额宝收益率跌破2%的时候,一件产品以及它的多件配套品,以超高的增值回報率“一鸣惊人”。
  它,就是任天堂的游戏主机Switch。
  目前在各网购平台,任天堂Switch的售价已超过4800元,连二手机的价格也被炒至4000元以上。而在2020年的1月末,一台全新机器的价格才只要2000元左右。
  与之配套的、任天堂旗下的《健身环大冒险》一经发售便供不应求,最初558元的价格一度被炒到1900元。而最近打破次元壁、火爆于各个圈层的游戏《动物森友会》,超过50%的溢价率也相当可观。
  为何一台游戏机会如此抢手?为何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游戏软件,会产生如此之高的溢价率?
  这个奇幻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进攻:岛国“神风”


  1972年以来,游戏主机战争已经进行了八个世代。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家用游戏主机Odyssey,到街机霸主雅达利研制的Home Pong,再到玩具巨头Coleco推出的Telstar家用主机,想象力丰富的北美大陆上,一个又一个游戏机闪亮登场。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游戏机奇形怪状,捆绑的游戏也简陋得要命,但并不妨碍厂家们做出“从无到有”的突破—人类终于可以利用机器玩游戏了。
  冷战期间经济崛起的日本,密切关注着美国这一新兴产业的动向,世嘉、南梦宫、任天堂等企业,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军街机市场。
  起初,两大市场都有着高高的壁垒,都培养出了自己的“霸主”。美国那边是雅达利,人气街机游戏《太空侵略者》被移植到主机Atari 2600上,瞬间成为爆款,以至于1980年的圣诞节,全美国的孩子都吵着要一台Atari 2600。截至1982年年底,Atari系列主机已经卖出约3000万部。
  而日本则出现了后来连续统治了几个世代的“大魔王”任天堂。1983年,任天堂在日本发布了著名的Famicom(简称FC,中国俗称“红白机”)。首发之时,任天堂祭出了三款打磨已久的游戏—《大金刚》《小金刚》《大力水手》。三款游戏都有很高的娱乐性,特别是《大金刚》凭借其出色的游戏内容,瞬间成为现象级游戏。截至1984年年底,红白机在日本取得250万部的销量。
  3000万部对250万部,看似雅达利有着压倒性优势,然而一个游戏彻底断送了其游戏机霸主地位。
  1982年12月,雅达利发布了同名电影改编的冒险游戏《E.T.》,想趁着圣诞节来临之际,狠敲儿童家长一笔。结果游戏质量烂穿底线,触犯了众怒。媒体一鼓动,雅达利在美国几乎成了“诈骗”的代名词,之后被母公司华纳通信拆分出售。至此,主机游戏在美国一落千丈,不少零售渠道决定永久性撤销电子游戏柜台。1985年,美国本土主机游戏行业实际已经消亡。
  瞅准这个时机,在日本大获成功的任天堂进军美国。最开始,媒体并不看好家用游戏机这一市场,毕竟前面的名声被雅达利毁得太惨,美国人玩游戏的场所又回归到了街机厅。
  但再怎么嘴硬,也架不住任天堂的游戏“真香”。《超级马里奥》《魂斗罗》《双截龙》《沙罗曼蛇》,任天堂推出的游戏一个比一个好玩,一个比一个精彩,很快就再次撬开了美国玩家的心扉,让美国人再一次投入了家用游戏机的怀抱。
街机游戏《太空侵略者》被移植到主机Atari2600上,瞬间成为爆款

  任天堂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套以内容创作带动游戏机销售的良性循环。

  由于任天堂对内容的严格把关,业界对红白机上的游戏充满期待,所谓“老任出品,必属精品”。而这样的优质平台又吸引了更多游戏创作者的加盟,他们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在任天堂上开发游戏。
  任天堂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套以内容创作带动游戏机销售的良性循环。

揭竿:索尼来袭


  任天堂很快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对手。
  20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变革迅猛。16位处理器取代8位成为主流,相关画质和音乐也更加丰富。红白机是传统的8位机,以花札(日本传统纸牌)起家的任天堂,向来对技术革新不感冒。有些厂家就从机型看到了战胜红白机的希望。
  1987年,NEC推出了第一部16位家用游戏主机PC Engine,拉拢了早已对任天堂独占策略不满的游戏开发商南梦宫和科乐美助阵。

  主机战争逐渐开始三足鼎立,索尼、任天堂和微软各有实力。

  第二年,世嘉推出了Mega Drive,推出了包括篮球、橄榄球、拳击等一系列体育游戏,之后还上架了另一个现象级的作品《索尼克》。
  处理器的大幅度升级,给游戏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视听感觉。NEC和世嘉分别在日本和北美市场取得好成绩。尤其是世嘉,游戏内容以北美当地玩家为中心,同时吸引了以艺电(EA)为代表的优秀游戏开发商,从任天堂手中夺回了北美地区的一大块份额。
  在主机升级换代中慢一拍的任天堂,终于感到“不换不行”,到了1990年之后,新一代主机SFC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由于出的速度实在太慢,三年之间,不少市场份额都被“友商”蚕食了。好在继承了先辈的宝贵IP,不少忠实拥趸依然等着任天堂的游戏。随着新游戏的问世,任天堂的主机销量开始升温。
Atari2600、Xbox SeriesX、PlayStation4、Wii
2020年Switch迎来了人气大爆炸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在“失去的三年”中,任天堂并非混吃等死之辈,而是在开发自己的掌上游戏机。1989年它所推出的掌机Game Boy,配合《俄罗斯方块》《超级马里奥》等经典游戏,一经问世所向披靡,成为无数孩子童年的美好回忆。
  NEC和世嘉最终因为第三方内容的缺乏,逐渐丧失了威胁任天堂的资本。但它们的尝试,给了后来的入局者一个很好的启示—想要击败任天堂,除了机能提高之外,也要争取到独占的游戏开发商资源。
  任天堂对于游戏开发商的压榨,几乎是“奴隶主对奴隶”式的。任天堂的“淫威”之下,内容开发商完全失去对档期、渠道和市场资源的控制,任天堂从此抽得了相当可观的份子钱。
  可以说,天下苦任天堂久矣。
  再次揭竿而起的,是一个家电巨头索尼。索尼觉察到,当时游戏领域正面临着3D图形技术的变革。以前的游戏都是装在卡带里,而当时主流卡带的存储容量只有8~64M。受制于卡带体积,游戏主机想要利用3D图形举步维艰。索尼看到了机会,想用更加廉价且容量更大(650M)的光盘取代卡带。虽然光盘的读取速度比卡带稍慢,但是其优点要完胜于当时的卡带。
  为了在内容上战胜任天堂,索尼早早与南梦宫、卡普空、科乐美、史克威尔等游戏开发商展开协商,希望它们也能为自己的新主机开发游戏。南梦宫带来了《皇牌空战》《铁拳2》,卡普空带来了《生化危机》,而史克威尔带来了划时代的“电影化叙事”游戏《最终幻想7》。
  《最终幻想7》以其崭新的战斗系统、丰富的游戏要素、3D梦幻般的画面以及震撼的CG桥段,获得了无数赞誉。该作的推出,帮助索尼的游戏机PlayStation(简称PS)赢得了霸主地位。

返璞:游戏本质


  索尼的“机能 内容”策略,杀得任天堂一个措手不及。
  在第五世代主机对抗中,PS全球销量一亿台的“恐怖战绩”,战胜了任天堂N64(销量3200万台)。
  一战成名的索尼再接再厉,在21世纪初推出了PS2。这个主机还配置了DVD-ROM,让玩家可以观看DVD影碟。2001年正是DVD之年,全球人民都流行用光碟看电影,这个点再次刺激到了消费者。不少不玩游戏的人也买了PS2,索尼再次收获了胜利。
  日本市场两位大哥斗得酣畅淋漓,另一个主要市场美国却缺了席,眼巴巴地看着Made in Japan在自家院子你争我抢。在心高气傲的美国人心中,尤其对于从事游戏或电子行业的人来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微软,这个PC界的老大哥终于看不下去了。它在2000年推出了Xbox游戏主机。主机很有微软的味道,处理器是英特尔的,GPU是英伟达的,内存是PC制的,说它是游戏机,倒不如说它是个游戏电脑。
  微软借鉴了索尼成功的经验,在推出主机之前,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游戏开发商“子弹库”。加上系统兼容,PC游戏可以简单移植过来,使得Xbox在推出之际便有了数量不菲的游戏坐镇。主机战争逐渐开始三足鼎立,索尼、任天堂和微软各有实力。
  不过,微软Xbox还是过于美国化了,体型上的“傻大黑粗”让房屋面积偏小的日本人感到不适。微软的机器偏向PC,且内容缺少重量级的“独占”,也没有经典IP积累。尤其是在日本地区,Xbox几乎没有声音,只能在北美地区混一混。
  隨着主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主机游戏的研发就变成了资本密集、人力密集的“军备竞赛”。越来越烧钱,玩家们也越来越累,坚持玩下去的人也越来越小众。
  2004年,任天堂社长岩田聪说了一段话:“游戏走进了死胡同。用先进的图形技术创作复杂的游戏,这曾经是获得成功的金科玉律,可是现在已经失效了。”任天堂不擅长追逐最新技术,也无意于做出更逼真的画面、更精美的CG,它回归了电子游戏的初心—乐趣,给每个人带来乐趣。
  任天堂不再争夺红海领域的硬核玩家,而集中于开拓蓝海领域的未知玩家。为此,它不断地尝试新鲜的玩意儿,如有两块屏幕的掌机DS,以“主妇都会爱上”为目标的体感游戏机Wii、Wii U,体感主机、掌机二合一的Switch。
  这些机型有些大获成功,比如取得了1.02亿的总销量的Wii;有的输得彻底,比如完全卖不动的Wii U。任天堂的招数能否制胜,其实谁也说不准。
  Switch刚推出的时候,除了“二合一”有些噱头之外,其他方面外界其实并不看好。硬件方面甚至不如旗舰智能手机,软件方面仍然是抱着任天堂“一亩三分地”的经典IP。
  没承想,Switch在口碑作用下,从2018年初始销量的不温不火,逐渐到2019年的节节攀升,2020年就迎来了人气大爆炸。许多不玩游戏的人,通过Switch接触到了《马里奥派对》《马里奥赛车》《健身环大冒险》《舞力全开》《动物森友会》。
  让游戏回归社交,回归线下的乐趣,回归分享的欢乐,任天堂的这一理念逐渐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这或许是Switch蹿红背后最大的逻辑。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19日,巴西阿纳芒,洪灾导致道路被淹没,民众划船出行  用“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话,来描述近期被洪灾和疫情双面夹击的亚马孙河流域多国的现状,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受到连续数月暴雨的影响,亚马孙河的主干道及众多分支,水位超过警戒线,越过堤坝向周围的城镇乡村涌来。这场洪水的突然造访,让巴西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河流之王”亚马孙  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长河流,虽然长度(6437公里)
《给年轻科学家的信》  [ 美] 爱德华·威尔逊 著  王惟芬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年9 月  我在科学界任教长达半个世纪,接触过许多学生和年轻的专业人才,对于自己能够指导许许多多才华横溢、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我感到莫大荣幸。  这段经历让我体认到,任何人想要在科学界成功闯出一片天,都必须先明白一些观念,这些观念算得上一整套哲学。在接下来这些信中,我将和你分享一些想法和故事,衷心希望你能
2020年5月16日,加利福尼亚州一名抗议者举着反疫苗标语  人类疫苗史上,一定不会漏掉2020年。  新冠疫情肆虐下,世界各国研发队伍出尽全力,刷新极限,一次次缩短疫苗科研的时间线。过去持谨慎态度的专家研判,“研发通常要2~3年,不要过度将希望放在疫苗上”,如今也被惊人的疫苗进程打脸打得啪啪响。  2020年12月8日,英国正式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成为第一个批准完整临床试验疫苗上市的国家。率先
2021年5月16日,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拦截来自加沙地带的火箭弹  以色列国防军使用“铁穹”导弹,拦截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那些在空中炸开花的新闻画面,已为世人熟悉。其实,除了“铁穹”和“箭”之外,以色列国防军的防空系统还包括一款名为“大卫弹弓”的战略反导武器,其拦截弹射程在40~300公里范围,具备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能力。  “箭”“大卫弹弓”“铁穹”一起,构成以色列远中近三层
2020年2月20日,第70届柏林电影节开幕式  戛纳、威尼斯和柏林三大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被业界称为“蓝白红”(威尼斯是蓝、柏林是白、戛纳是红)三部曲,而它们恰好都在欧洲。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有强烈排他性,一部影片往往只能参加其中一个电影节;如果脚踩两只船,那两边都不会给你颁奖。  一些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新作,有时候率先在欧洲的电影节崭露头角,比如2020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的某影片,
在中国,小学生都知道丢了钱要找警察叔叔,但在一些国家,警察叔叔很可能是把你钱包掳走的那一个。  就在今年初,芝加哥一名20岁的华人青年开车出门,突然遭到10名左右男子持枪拦截。你以为他是遭遇了抢劫?不,这伙人虽未出示识别证件,但他们自称来自联邦缉毒署(简称DEA)。  “缉毒”人员要求搜查青年的汽车,第一波搜索一无所获,但便衣警并未放人,反而将他押上警车,并前往青年的住所,没收了家里的2.9万元现
2021年5月20日,莫桑比克德尔加杜角省,大约有3万人居住的“25 de junho”难民营  在葡萄牙读研究生的第一个暑假,我接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个任务—为某大型企业技术援助莫桑比克国家电视台项目做随队翻译。  项目共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长一个月左右。前期第一阶段由学长打头阵,学长在接到这项任务前,已有超过5年的驻莫经历,而我在读研前也曾被派驻过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这样一来,我也就放心了许多,
荣智慧  最近,34岁的桑娜·马林被选举为芬兰总理。组成其政府的5个党派的党魁均为女性,其中4人年纪在35岁以下。经历了数次“平权运动”之后,女性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近半个世纪的“女性革命”,以及当下城市女性白领光鲜生活无处不在的展示,似乎都在宣告女性的“自由”,但女性的“真身”,却像一个永远“在场的缺席者”。  我想到一部1987年的电影《人·鬼·情》,导演是黄蜀芹。戴锦华评价该片是“中国唯
很多人都说柏林不像是德国城市,因为它实在是太包罗万象了,特别是战争和冷战遗留下来的一些印记、废墟和涂鸦的结合,会让人产生时空错乱之感。  在柏林市西区有一座山,德文名为:Teufelsberg,直译成中文就是“魔鬼山”的意思。这里到底有没有魔鬼呢?  原来魔鬼山底下,埋藏的是纳粹规划的军事训练学校和军火研发机构。该军事学校还是由被希特勒誉为“第三帝国首席建筑师”的阿尔伯特·斯佩尔设计的。二战时,柏
本书作者哈尼斯认为,海明威死前若干年即受到联邦调查局监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海明威与克格勃交往的证据。  我旅居俄国期间,发现俄国读者对美国作家海明威(1899-1961)情有独钟:从苏联到解体后的俄罗斯,海明威的书一版再版,作家们聚会,张口闭口海明威。我不禁暗自思忖,海明威在苏俄享有如此地位,难道仅仅因为他是20世纪经典作家吗?  后来,我读到耶鲁大学出版的《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