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颈椎损伤治疗策略的选择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颈椎损伤是临床常见脊柱损伤,主要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由于暴力导致骨折、韧带撕裂、脱位等。上颈椎韧带复合结构损伤是导致上颈椎损伤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评估各韧带对稳定性的影响则成为争议的焦点。不同运动单元的损伤可涉及不同的韧带复合结构,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不稳定特点和分型,应有不同的关注焦点。手术治疗除应根据骨折的形态和部位外,主要应根据是否存在稳定和不稳定的类型,进而选择固定方式和固定范围。笔者主要从上颈椎的伤情特点、临床分型、诊疗措施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上颈椎损伤治疗的难点及焦点问题,为上颈椎损伤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骶骨侧块可置钉区域解剖学特征,寻找侧块置钉安全通道,为骶骨侧块螺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60例成人骶尾椎CT资料,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5~78岁,平均45.7岁。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骶骨骨折三维模型。将骶前孔外侧缘界线与棘突连线外侧分离为侧块可置钉区域,分析可置钉区域特点。根据可置钉区域特点置入最大圆柱体,确定螺钉置钉安全通道。测量总体和
目的比较仿真优化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 2015年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136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82例;年龄55~83岁,平均68.3岁。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压缩程度为≥相邻正常椎体1/3,≤相邻正常椎体2/3。其中骨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96只SD大鼠,采用改良Feeney法制备TB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丙泊酚组、TBI组和TBI+丙泊酚组,每组24只。假手术+丙泊酚组和TBI+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50 mg/kg,1次/d。假手术组、TBI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1,3,7,14 d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发现,炎症小体通过激活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促进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加工、成熟和分泌,引发剧烈炎症反应而加剧脊髓损伤。靶向炎症小体上下游通路进行干预调节可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修复。笔者重点阐述脊髓内炎症小体的类型、脊髓损伤后炎症小体的激活方式以及针对炎症小体的潜在治疗靶点,以期为开展炎症
目的探讨江苏省省级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2月 — 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0例,女162例;年龄19~80岁[(45.8±15.9)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57分[(28.2±9.3)分]。以江苏省省级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成立后救治的211例患者为观察组,省级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截骨矫形辅助内固定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治疗陈旧性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7月 — 2018年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0例陈旧性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1~45岁,平均31.5岁。初次受伤骨折根据AO分型:C1型4例,C2型7例,C3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非手术治疗11例,手术治疗9例。骨折畸形愈合8例,骨折未完
齿状突骨折是上颈椎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齿状突血运较差,部分骨折愈合率较低,手术治疗可以增加骨折愈合的机会。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只有对齿状突骨折进行准确分型,选择准确的微创治疗方法,才能取得安全、有效的预期效果。笔者介绍齿状突骨折的常用分型方法和微创治疗方法的选择策略,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齿状突骨折的
目的探讨合并肺栓塞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 — 2019年1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8例术前合并肺栓塞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9~96岁[(80.0±9.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7例。诊断肺栓塞后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至少1周后复查示肺栓塞吸收好转、D-二聚体无二次升高。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阻断(ABO)对猪创伤性心搏骤停(TCA)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7头,体重(32.7±3.8)kg。猪TCA模型制作:采用血泵在20 min内匀速释放40%全血容量,然后经右心室诱发心室颤动5 min、心肺复苏5 min,并在心肺复苏同时启动液体复苏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12头)和ABO组(15头)。在心肺复苏开始时,ABO组进行主动脉横膈部位的球囊
严重创伤后免疫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极为复杂,尤其体现在免疫炎症反应的动态变化方面。在生理反应状态下,促炎与抗炎处于动态平衡,免疫炎症反应相对稳定,避免过度炎症反应或免疫抑制,减轻创伤对机体的进一步打击;在病理反应状态下,促炎与抗炎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同时还可导致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从而增加失控的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