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顶板定向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

来源 :山西焦煤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矿31305工作面存在一层厚度大且坚硬的顶板,易诱发工作面动载矿压灾害的问题,提出了定向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技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选择了压裂层位,设计了钻孔长度、间距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分段压裂的施工工艺.通过对压裂前后31305工作面现场矿压特征进行分析,压裂后工作面来压步距降低了24.9%,来压持续距离降低了17.9%,来压强度降低了6.8%,证明定向水力压裂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为研究影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相关煤质因素,对山西地区50个炼焦煤煤样进行了单种煤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分析了挥发分、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等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挥发分、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这类反映炼焦煤煤化程度的指标对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较大,并具有一定的规律;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与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关系没有明显规律;另外,在判断炼焦煤炼焦后的焦炭热强度时,除了通常考虑的常规煤质指标外,还应该结合煤的混煤情况、碱金属含量、成因因素(
在电源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及时检测和识别问题,并迅速确定发生故障位置、进行自主隔离、同时达到快速切换的目的,真正实现“风机不停、瓦斯不超限”,研究了西铭矿风机房现有的继电保护配置方式,探讨了快速切换原理以及动作切换情况,分析了切换时的电流电压波形.试验应用表明,快切装置切换正常.
高抽巷抽采邻近层卸压瓦斯技术是煤层群瓦斯治理的重要手段,具有抽采时间长、辐射半径大、抽采效果好等优点.为了确定高抽巷的合理布置层位,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研究了煤层群条件下煤层回采后上覆岩层的应力、位移及损伤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应力分布特征考虑,高抽巷应布置在上覆岩层应力梯形台的“腰线”位置;从位移分布规律考虑,高抽巷宜布设于近距离上覆岩层的穿层裂隙发育区;从塑性区分布考虑,高抽巷应布设于应力集中区内侧的拉伸破坏区域.
以经坊煤矿36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仰斜开采煤壁破坏机理,对超前工作面两巷煤壁和工作面煤壁进行注浆加固,同时与控制釆高、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及时带压移架和提高护帮板的使用效率等措施结合使用.注浆后,现场监测工作面煤壁片帮的最大深度不超过0.25 m,避免了仰采条件下煤壁大规模片帮,实现了安全开采.
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制约安全生产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对煤与瓦斯突出倾向的煤层进行预抽仍无法彻底解决此类问题.为研究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尤其是发生在已抽放煤层的事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开采时发生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得出:低渗透煤层中存在的低渗透断裂带,是由于自然瓦斯分布不均和人工抽放煤层瓦斯造成的瓦斯抽采不均引起的;低渗透断裂带常伴随煤层中压性和压扭性断层;煤层两盘抽采不均造成低渗透断层上盘与下盘之间高瓦斯压差和高瓦斯含量差,在低渗煤层的低渗断裂带易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高突出倾向煤
湿法选煤工艺中,煤泥滤饼因灰分偏高、水分大、发热量较低,造成其资源化利用困难,而滤饼充分破碎及均匀配比混料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研究了一种高灰煤泥滤饼破碎及均匀配比混料的装置,该装置主要包含破碎箱、混料箱和配料箱3部分,能够实现软性潮湿易黏结物质(如压滤煤泥)和中、低硬度物料(如混煤)一体化联合破碎及均匀掺混,其破碎比可达32,破碎粒度均匀;其处理能力与辊轮长度呈线性关系,可达30 t/(h·m);并且滤饼和混煤掺混比例为1:4,能够使物料混合更加充分,混料物性更加均匀单一,最终实现煤泥滤饼的资源化
为解决马兰矿选煤厂生产效率低、中矸损失大、介耗高、洗水浓度高等问题,采用选前脱泥重介分选代替不脱泥分选工艺、大直径重介旋流器代替小直径旋流器以及增设粗煤泥TBS分选系统,改造后中煤带煤损失降低,精煤回收率提高1.1%,原煤介耗降低1.33 kg/t,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针对店坪煤矿采用预留煤柱支护方案所存在的综采效率低、煤炭回采率不足的现象,分析了恒阻锚索补强支护及顶板定向预裂切缝方案,用U型钢挂网挡矸形成巷帮,提高巷帮支护的稳定性.实际应用表明,新的综采技术方案使店坪煤矿累计多回收煤柱资源20万t,创造经济效益14000万元.
针对镇城底矿选煤厂原截粗筛不能起到良好的截粗效果,0.25~0.5 mm粒度级精煤泥存在重复分选的问题,提出了旋流器+叠层高频振动细筛与三质体高频筛制定了两套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确定选用三质体高频筛方案.
以木瓜矿南区10号煤层辅助运输大巷为研究背景,根据实际开采地质条件,确定了巷道整体支护思路,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巷道锚杆支护力学模型,确定了锚杆支护主要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生产支护实践,确定了巷道锚杆+锚索+喷浆的联合支护方案.实践表明,联合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可以保持稳定状态,满足后期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