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后记,或为前言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回忆儿时生活的作品,文章以孩童的口吻讲述童年趣事,使读者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为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所动容。也正因为这份童真与深情,《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人人教版和西师大版等多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为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在这篇课文后面附设“资料袋”,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等相关文学常识。在“资料袋”中,编者指出“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但是,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徐如松老师“注意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城南旧事》,在5篇小说之前有‘《城南旧事(代序)》’一篇”。据此,他反驳教材观点,认为“这就更加明确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后记’的性质了”。
  其实,徐老师宣称“更加明确”的问题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明确,这个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城南旧事》,在5篇小说之前确实有《城南旧事(代序)》一篇,并且将《冬阳·童年·骆驼队》安排在全书的最后一篇,不仅如此,还用括号标注“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城南旧事》也作类似处理,将《冬阳·童年·骆驼队》编为全书最后一篇,并且用括号标注“《城南旧事》后记”。
  如果我们仅凭这两个版本的编排方式就得出“《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后记”的结论未免显得有些草率。因为本身上述两个版本就存在“后记”和“《城南旧事》后记”的文字差异,说明这“后记”并非作者所加,而是编者并不严谨的行为,其说服力是很有限的。
  与此同时,在大陆出版的众多版本《城南旧事》中,还有一种与上述出版社截然相反的处理方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插图本《城南旧事》第一篇文章就是《冬阳·童年·骆驼队》,虽然没有明确标注“序言”字样,但是在目录中呈现时采用了与“后记”同样的形式,故意与目录中正文标题间隔一定距离,从形式上看,编者应该是将其认定为序言。在这之前的花城出版社1983年9月版《城南旧事》的第一篇文章是《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虽然副标题中有“后记”字样,但我们还要注意到其完整表述——“《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二者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不能断章取义,并且其位于全书的开篇,也不符合“后记”的编排习惯。同样处理的还有北京出版社1984年1月版《城南旧事》。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林海音作为台湾作家,她的作品大多都是先在台湾发表、出版,而后传播到大陆。我们要明确《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到底是“前言”还是“后记”,不能仅仅看大陆出版的相关图书;而是要找到《城南旧事》在台湾最早的版本,最好是经过其本人审定的版本,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权威、可靠。
  林海音《城南旧事》最早由台湾的光启出版社在1960年7月出版。该书的扉页标注有“小说丛刊之十二”。为便于讨论,现将该书目录照录如下:
  城南旧事(代序)
  惠安馆传奇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由目录我们可以知道,光启1960年版《城南旧事》并没有《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而是有一篇与书名同名的“代序”。实际上,《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比光启版《城南旧事》出版要晚,是在光启版《城南旧事》出版三个月后的10月。
  1960年10月1日,或许是为了推广新书《城南旧事》,或许是为了表达未尽的感想,抑或是为了满足读者进一步了解《城南旧事》的愿望,林海音主编的《联合日报·副刊》上刊发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一文。这篇文章交代了《城南旧事》的写作缘起——“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确实是属于序跋一类的文章。
  根据书籍出版和文章发表的先后关系,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出版后记”中“后记”的确切含义,即“出版以后的记述”,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体意义上的“后记”,因为这篇文章并没有收录在《城南旧事》的最初版本中。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城南旧事》在《冬阳-童年·骆驼队》后用括号标注“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城南旧事》在《冬阳·童年·骆驼队》后用括号标注“《城南旧事》后记”,应该是误会了这里“出版后记”的意思,径自将“出版”二字删掉,直接在括号中标注“后记”,这一行为是極不负责的。这样也导致前述徐如松老师产生错误的判断。
  就笔者目力所及,最早收入《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的当是尔雅出版社1983年版《城南旧事》。同样,将这本书的目录照录如下:
  超越悲欢的童年
  齐邦媛
  《城南旧事》重排前言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后记
  这里的《后记》实际上是1960年光启版《城南旧事》中的《城南旧事(代序)》,而《冬阳·童年-骆驼队》删去了报纸初稿中的副标题“《城南旧事》出版后记”,并且放在《(城南旧事)重排前言》之后,采用与“重排前言”以及《后记》相同的装帧设计,说明作者是将其当作“序言”使用的,正因为如此,才特意将“出版后记”删掉,避免读者混淆。这是经作者审定的版本,当是最具说服力的。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的副标题中有“后记”字样,但是在经过作者审定的诸多版本中,这篇文章从没有被当作“后记”使用过。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冬阳-童年-骆驼队》n叫这篇文章并不是《城南旧事》的“后记”,而极有可能是全书的序言。之所以说极有可能,是因为从重排本目录装帧来看,这篇文章具有和“《城南旧事》重排前言”相同的设计,并且紧接在“《城南旧事》重排前言”之后,或许在“重排本”出现以前,这篇文章就承担着“序言”的使命。而光启出版社1960年版、尔雅出版社1983年版之间的两个版本的《城南旧事》,我们暂时无从得见,无法肯定地下这一结论。
  顺带讲几句题外话。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南旧事》声誉日隆,经久不衰,先后获得“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等荣誉,更为重要的是被列为“课标”推荐读物,这本书便有了更为广阔的读者市场。于是,各路出版社纷纷上马,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版本版权不明,内容芜杂,夹带私货之流,不仅戕害辨别力有限的学生,连我们的老师也被蒙骗,前述徐老师便是受害者之一。希望我们的出版市场能加强自律,在“昌明教育,开启明智”之事业上,不可不慎之又慎。
其他文献
主办单位:泸州市叙永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泸州市叙永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穆岚  MULAN  《丹山》主编。现为叙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曾荣获泸州市委脱贫攻坚创新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先进个人、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十三五”全省广播电视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及全省一线扶贫干部表彰奖等省市奖项。  寄语  2005年,在叙永这片文化滋养的热土上,一个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的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小说异军突起。这类小说大部分以校园恋情为题材,充分表达了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这类小说有着明显的大众文化和通俗小说痕迹,内容上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被纳入校园亚文化范畴,但是其文本价值对当代文学艺术的贡献是无法抹掉的。本文从题材、主题和文类三方面对这类网络小说文本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校园题材 网络小说 文本研究  引言  当前,网络文
摘要:威廉·福克纳的创作总与美国南方文明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对于福克纳的这种南方情结,《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给了我们清晰明了的阐释。本文拟从福克纳的创作背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标题、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爱情悲剧、黑人托比这四方面出发对福克纳难以割舍的南方情结进行解读,旨在使读者深刻地了解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南方情结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提起20世纪的美国
摘要:“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的观点传播已久,导致超前识字有害论,人为割裂了识字与阅读关系。其实,识字是儿童早期阅读第一步,与阅读结合起来吸收传统的优秀识字与阅读教学方法,就会培养出有早期阅读意识、兴趣和习惯的阅读者。  关键词:儿童阅读 识字 识字与阅读  引言  阅读是随文字产生而产生,把语言的声音信息化为视觉信息,突破时空上限制,使人类积累的经验得以保留和传播,才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儿童阅读的过
摘要:小说成功的判定标准很大程度上在于小说的叙事艺术。不同的人生阅历,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了作家不同风格的叙事视角,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表现的因人而异成就了不同的小说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不仅仅是作家写作上的技巧,更大程度上是作家对于世界本质的艺术把握。因此,从叙事视角下对矛盾小说的解读可以更好地帮我们理解其创作的主体精神和小说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叙事视角 矛盾 小说  当前对于矛盾小说的研究不胜枚举
一、古代韵律诗的本质:言声和谐  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性质是什么?《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笔者认为,“言”(言语)与“声”(声音)的和谐,是古代韵律诗的本质属性,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唯一标志。  这里所谓的“言”,即诗的言语表达形式,是对诗歌语言特征的高度概括,是诗人
乐府民歌不仅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语言、叙事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俗、诗乐合一的形式,以及杂言句式等都是它的独特之处。乐府民歌还是一种歌舞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化特质,可以说是我国民族戏剧的前期形态,为之后民族戏剧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乐府诗选》分为上下两编,共收录了乐府诗840首。上编专选汉魏六朝乐府古辞454首,下编
摘要:史蒂文森创作《化身博士》有着深刻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化身博士》表明了史蒂文森对社会道德问题的严肃思考。本文结合《化身博士》植根的时代背景,对作品中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剖析, 探讨《化身博士》的现实意义,促使人们关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并对自身进行反思,应如何去行善,避免灵魂的堕落。  关键词:史蒂文森 双重人格 维多利亚时期道德观  作为19世纪末英国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
忆秦娥·抗疫情行书100cm X 53cm 2020年  抗疫情新冠虐,荆楚城封,汉水咽。  汉水咽,愁云骤起,雾遮柳色。  雷公火神战意烈,关山险阻何所怯。  何所怯,斩魔祛疫,白衣如雪。  舒炯  满族,别署树庭,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1956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四岁学书,受业于李灏先生。數十余年来,遍临历代各家,精研篆隶、简帛,兼及真楷,溢而为行为草,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书证道,道与书合
日本的经济增长引世界瞩目,日本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在文化合作等领域中,日本也迈开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脚步,为世界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此,研究日语与日本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義。由杨峻和坂中仁美二人主编的《日语与日本文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18年6月出版)一书,对于我们学习日语与日本文化很有帮助。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该书层次清晰、贴近生活  该书主要分为六个单元,通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