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气质与教育方法选择之探讨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气质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制约着心理反应的强度和灵活性。它的表现往往不以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及实践者的动机为转移,因而,它使每个人具有显著的独特的个人色彩。在青少年学生中,同样的教育内容或方法,对不同气质的学生来说,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学生的气质特点,注意发挥每个学生气质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多元文化的形成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缺失,而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从
诚信教育是二种说理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是一种意志教育。有恒心者,才能达到养成诚实习惯之目的。为此,诚信教育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我校着力构建以职级制为核心的专业化机制.首先.整合和扩张优质资源.让能做、会做的班主任多投放一些“心力”.尝试多带领几个班级.增强优质资源的渗透力与辐射力,凸现班主任的主体
我国铁路从70年代末考虑办理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1980年开始接运20呎国际铁路联运集装箱,1983年正式接运经港口进出的集装箱,但运量一直不大。1985年国家,从国外大量进口家
关心儿童莫过于关心其成长。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是充满希望的过程,是行动的过程。没有行动,无以彰显成长的意义和进程;没有行动,也无法实现个人的理想。人的希望存在于少年儿童的
一、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1.在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影响的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相对加大,学校的可控作用下降,加之目前异向、异质、异步的东西增多了,学生往往不相信学
“马克思主义”一词的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至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直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在学校进行相应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道德规范的制定、宣
徐老,即徐特立,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曾长期在小学、中学、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4年,徐特立在担任湖南长沙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期间,曾在办公室的前廊上挂出一块黑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我国小学德育的主旋律。学校是以课程为基础来实施教育工程的,所以我们力求通过深化学科课、活动课、潜在课这三类课改革来落实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