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催化燃烧技术处理印刷包装行业VOCs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催化燃烧技术将微波辐照与吸波型催化剂相结合,可用于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催化燃烧处置.研制了 Pt/CuMnCeOx/堇青石和Pt/CuMnCeOx/纳米陶瓷整体式蜂窝状催化剂,并开发了微波催化燃烧VOCs的装置,将其应用于印刷包装行业的VOCs治理.通过操作条件的优化,考察了微波催化燃烧技术对VOCs的实际处理效果.同时,对催化剂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晶体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Mn3O4/Mn2O3、CeO2/Ce2O3、CuMn2O4和PtO等尖晶石的存在降低了反应温度、提高了储氧释氧能力和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VOCs在孔隙内部的扩散,并可延长VOCs在催化剂上的停留时间.在催化剂床层体积330 L、微波功率13.6 kW、进气质量浓度1 520 mg·m-3和进气量440m3·h-1的条件下,床层温度可达到420℃,此时催化剂床层温度及VOCs去除率保持稳定.当进气质量浓度分别为约4 500 mg·m-3和2 800mg·m-3时,VOCs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96%.考察燃烧热量发现,大气量的VOCs在催化剂表面的停留时间短且带走热量多,从而导致VOCs去除率下降;高浓度VOCs在燃烧时会因释放出更多热量,从而提高床层温度和VOCs去除率.在确保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充足的条件下,微波催化燃烧工艺适合处理中高浓度的印刷包装行业VOCs.同时,利用VOCs燃烧释放的热量来保持床层高温,还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研究可为印刷包装行业的VOCs治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污泥脱水液的经济高效脱氮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依托天津津南污泥处理厂采用两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脱氮工艺处理污泥脱水液,在35℃下,对工程规模的工艺启动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活性污泥可成功启动部分亚硝化(PN)反应器,PN反应器出水NO2--N/NH4+-N为1.1时,可实现anammox系统的快速启动与稳运行;出水NO2--N/NH4+-N过高会造成anammox系统的不稳定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anammox系统在进水TN为(821±102)mg·L-1,
近年来,水体镉污染日益严峻,筛选超富集植物用于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90个浮萍株系为实验材料,采用30mg·L-1的镉处理7d,获得7个镉耐受优势株系.通过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7个浮萍株系的种属,确定为 Spirodelapolyrhiza、Lemnajaponica、Lemna minor 和 Landoltiapunctata.通过低质量浓度(0.5mg·L-1)和高质量浓度(10mg·L-1)镉处理7d,进一步比较和研究了 7个优势株系对镉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镉处理后,
采用磁絮凝-吸附技术开展了同步去除黑臭水体浊度、氨氮和总磷(TP)实验.在磁絮凝阶段,通过聚合硫酸铁(PFS)、磁粉(MPs)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使用,利用电荷中和作用去除浊度和TP;同时,利用化学吸附沉淀去除TP;在此阶段中,当PFS、MPs、PAM的投加量分别为16.00、100.00、2.20 mg·L-1且以PFS+MPs在快速阶段先投加,PAM在慢速阶段后投加的顺序投配时,絮凝效果达到最佳.在吸附阶段,吸附剂质化壳聚糖-沸石(PCZ)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氨氮以及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去除TP
为探究连续流反应器在经历长期停运后的性能恢复情况,重启一个已停止运行150d的厌氧氨氧化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恢复了其脱氮性能,且考察了恢复策略的可行性、颗粒污泥性质的变化及其菌群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通过逐渐降低水力停留时间(HRT)(由13 h至3 h)和逐步提高进水总氮(TN)浓度(由(67.58±4.02)mg·L-1 至(374.93±10.76)mg·L-1)的方式,在72 d 的恢复期中,氮去除率(NRR)由0.117 kg·(m3·d)-1 提升至2.553 kg·(m3·
石油炼制废水等石化行业含油废水普遍存在油分与悬浮物高度复合、油分乳化且水质剧烈波动等特征,其达标处理成为关乎企业绿色发展与产能拓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含油废水分离资源化需求,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四氢呋喃(TH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固化剂等配制涂敷剂,通过喷涂石英砂制备了改性颗粒,并混合常规石英砂构建了异质结颗粒群,由此开发出异质结微通道沸腾床分离实验装置,考察了其对复合污染乳化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涂覆改性颗粒的接触角明显增加,且改性颗粒与油滴接触的微界面动态识别过程表明
采用曝气耦合表面流湿地工艺处理劣V类河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条件并探讨耦合技术对药物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工艺优化后的曝气条件为:曝气量0.45 L·(min·L)-1,水力停留时间ld,曝气间歇时间2 h(每曝气1 h),曝气位置(曝气深度/水深)0.5处.此条件下耦合技术去除TN、NH4+-N、TP和COD的效率为55.6%、78.7%、68.1%和53.4%.应用耦合技术处理了 2个不同浓度级别(150ng·L-1和1 000 ng·L-1)的含药物类污染物的河水.结果表明,耦合技术对
以南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7个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9个常规水质参数和2类含碳消毒副产物进行了检测,考察了水质指标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和处理工艺对不同水质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常规水质参数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自来水厂出厂水均检出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和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THMs平均质量浓度为8.70~29.35μg·L-1,HAAs平均质量浓度为13.22~39.06 μg·L-1
为了探究氮掺杂碳催化剂中不同类型缺陷点位在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时的反应活性,以碳黑和二氰二胺混合物为前驱体,通过热解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氮掺杂量的碳催化剂(CNx),并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缺陷度、化学组分以及PMS活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碳催化剂中的高活性氮杂质缺陷点位可有效促进催化剂的PMS活化性能;不同本征缺陷点位对PMS活化性能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活性物种淬灭实验、顺磁共振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结果表明,CNx/PMS体系对双酚A(BPA)的降解过程遵循以单线态氧(1O2)为主导的非自由基途径,
针对某燃煤热电厂袋式除尘器滤袋破损和多次换袋检修失效现象,采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清灰气流含尘浓度过高导致滤袋破损失效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场调研和破损滤袋检测结果,明确了产生此类故障的原因.结果表明:喷吹总气量的22%为诱导气流,袋口上方的诱导气流速度接近7 m·s-1,上箱体内悬浮颗粒甚至袋口周边沉积的粉尘将在清灰气流的诱导作用下进入滤袋,并逐渐积累;袋内灰柱表面的粉尘受清灰气流扰动在沉积层上方反复磨损滤袋内侧净气面,磨损位置与积灰高度相关,均位于积灰表面上方50mm范围内.模拟分析结果
近年来,水体中全氟烷基酸的暴露、来源和去除受到国内外关注,关于植物对全氟烷基酸单一污染水体净化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水体营养盐和全氟烷基酸等复合污染治理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选取鸢尾(Iris tec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金鱼藻(Phragmites australis)和眼子菜(Potamogetonpusill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培实验研究了 4种水生植物对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盐和全氟烷基酸(PFAA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