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三上《父亲、树林和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感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修饰语连用的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烘托等表达方法的妙处。
  3.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形式品味语言、感受语言和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围绕课题,感知三者之间联系
  1.谁能围绕课题中的这三个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父亲对鸟特别得熟悉和喜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那片树林,去了解林中的鸟,了解这位父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用上课题中的三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上节课的所学,了解学生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感知的程度。】
  二、望叶知鸟,体会父亲知鸟之深
  1.课文第3~9自然段讲的是父亲通过望叶动,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自由读一读这几个段落,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父亲对鸟的熟悉?说说自己的理解。
  2.理解“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幽深”是什么意思?“雾蒙蒙”呢?
  (2)作者连用了两个词语形容树林,给你什么感受?读出这种感受。(板书:连用修饰词
其他文献
细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屡屡被提及。“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程基本理念)“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总体目标与内容)“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教学建议)  关于语文思维,
一、建设智库的必要性  智库即智囊机构,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智库的研究与开发,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1   她守寡七年,熬到一儿一女结婚成家。儿子买了房子,搬出去住。女儿结婚两年多,跟老公合不来,离婚官司僵在那儿。倒好像也不着急,下了班回娘家吃饭,周末,把一岁多的小囡扔给老娘,自己出门轧朋友去。   她的确有点想不透:女儿当初结婚也是一头火热,听不进老娘和弟弟半句劝说。一年不到,两人就闹矛盾,吵得不可开交。照理说,吃一亏要长一智,下次再寻人要稳当些。嗨,你看,脑筋又搭错,找了个大她十来岁、
摘 要: 研究性教学蕴藏拓展与衍变的特征。在教学时间上,它从有限的课内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在教学内容上,它从一门课程的教学拓展到相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拓展,势必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衍变,这种拓展与衍变共同构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拓展 衍变 教学时间与内容 教学目标与评价  倘若灌输型教学模式是知识相对贫乏的封闭式社会的特征,那么到了现今“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灌
“E时代”的“E”是英文Electronic的缩写。E时代指网络普遍使用的电子时代。E时代下,教育教学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与日益增长的朗读需求,运用E时代的网络优势去探究一些朗读的新方法、新策略势在必行。  近两年,我们工作室依托北京教科院“十三五”规划2018年课题“E时代下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策略研究”探索出了E时代下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六种策略,简介如下。  一、课上借助视
我们常说家庭教育要避免把孩子培养成毫无生存能力的巨婴。阅读课程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阅读巨婴。  下面我对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阅读者进行五个方面的阐述。  一、选书标准,以少为多  本文探讨的整本书阅读并非学生自主进行的休闲类阅读,而是在学校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的师生阅读。  面对市场上大量的童书和各种机构纷繁复杂的书单,教师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无助感。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教师草率地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用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偏重主观到主客观并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如果我们能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开拓习作素材,就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的文章。  一、以课本为依托,找准切入点,开拓“材”路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
《妈妈睡了》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课文,语言朴实简单却内涵深远。著名儿童作家张秋生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绘自己与妈妈午睡时的情感体验,勾勒出一幅温馨恬静的亲子画面。张秋生先生在课文中展现了两条情感路线:一是妈妈对孩子深厚的爱,通过孩子回忆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点滴的关爱来展现;二是孩子对妈妈感恩的爱,从孩子角度观察熟睡中的妈妈姿态来反映。  与一般歌颂母爱的落笔方向不同,《妈妈睡了》的作者张秋生  
快放学了,古老师还在叽叽喳喳讲个不停,一边讲还一边板书。洒满阳光的教室里,看得到飘在缕缕光线中的粉笔灰,听得到粉笔摩擦黑板时发出的“卟卟嘎嘎”的声响,这本是司空见惯的情景,却搅得我心慌意乱。我捂着肚子,苦着脸说:“老师,我憋不住了。”   古老师正讲在兴头上,被我突然打断,呵斥我说:“还有十分钟就下课了,忍忍!”   “老师,忍不住,会拉裤子里。”同学中发出“嗤嗤”的笑。   “就你事多,昨
第一阶段:追求轻松,被动成长  作为一名“80后”教师,我和很多青年人一样,从小在蜜罐中长大,没吃过什么苦,比较安于现状。  走上教师岗位后,与我的师傅刘校长的结识是我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步。刘校长认为我可以塑造,特别希望能帮助我发展。刘校长帮助我备课,指导我上课,并努力创造展示的机会促我快速成长。刘校长鼓励我参加各类大赛,陪伴我在大赛中历练,在大赛中成长。工作5年后,我得到了代表当时的崇文区参加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