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进课堂 文化润童心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幼儿成长同样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观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何把家长和教师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始终是摆在幼儿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班级实践,谈一谈关于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的方法及思考。

策略一:高效能整合资源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幼儿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中的欠缺,搭建幼儿园和家庭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许多家长都有自己的特长,非常适合参与到“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中。比如:有的家长擅长美术,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国画的技巧及创意;有的家长擅长语言,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民谣、童谣,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的家长擅长手工,可以教幼儿学习剪纸、编织等民间艺术;有的家长知识渊博,可以为幼儿讲解本地的风俗礼仪。家长的参与,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和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
  实践证明:让幼儿理解“保家卫国”,“军人”家长讲得更透彻;让幼儿懂得“救死扶伤”,“医生”家长讲得更贴切;让幼儿明白“牺牲奉献”,“警察”家长讲得更深入。家长进课堂,通过讲解《弟子规》《三字经》,可以让幼儿明白是非、善恶、好坏,懂得礼貌待人,学会帮助他人,讲述《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可以让幼儿养成谦让、勇敢的美好品德。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是最好的学校,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是最佳的教育搭档。
  家长学历、阅历、特长、籍贯和职业背景等各不相同,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我班通过建立家长信息资源库,高效能整合家长教育资源,以“走教”方式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使幼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校园。

策略二:高水平沟通交流


  “家长进课堂”不仅有利于增强家园合作,密切家园关系,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多元化”,在幼儿内心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向家长宣传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的意义,能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积极利用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介绍“家长进课堂”活动的助教理念;另一方面,结合家委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通过聊天交流等方式,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家长进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
  围绕传统文化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前,我班教师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采取微信、QQ、电话预约等方式,主动邀请感兴趣的家长参与其中,鼓励家长提前深入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向幼儿准确输出,从而培养幼儿亲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家长进课堂”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至班级群,通过多途径的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帮助家长从“衣食父母”向“教育导师”转变。

策略三:高质量融合教育


  我班教师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比如开展“端午飘香‘粽’是情”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给幼儿讲述挂艾草、编彩绳、装香囊、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家长的到来,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习包粽子,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好、五扎绳,他们学得津津有味,做得有模有样,亲身领略到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能,这也让传统文化及技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我们鼓励爸爸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当有爸爸走进课堂时,幼儿总是充满了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比如,我们邀请“军人”家长参与活动,为幼儿展示“军体拳”和“太极拳”,给他们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在音乐伴奏下,“军人”家长先展示了一套充满阳刚之气的“军体拳”,接着又是一套刚柔并济的“太极拳”,这彻底点燃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军人”家长边讲解边示范,幼儿跟着家长的节奏由浅入深地学了起来,从一招一式中感受着“太极拳”的乐趣。整个教学活动由家长执教,教师配合,幼儿不仅听得认真,参与也十分积极,活动效果非常显著。
  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一方面,幼儿可以对自己的父母和同伴的父母有一个崭新的認识,从而进一步拉近幼儿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幼儿通过接触不同性格的家长后,更容易发现自己父母的长处和优点,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不足,还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以及教师工作,帮助家长和教师进一步增强理解,增进信任,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开辟家园合作新局面,促进家园共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正如参与“家长进课堂”活动的贝贝妈妈所说:“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自己的角色从‘家长’变为‘老师’,由‘教育一个孩子’变为‘教育一群孩子’,通过亲眼目睹幼儿园紧张有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幼儿教育的辛苦与责任。”
  幼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只有幼儿园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发挥各自所长,引导幼儿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帮助他们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成长。
其他文献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地层产出煤粉随流体流动进入管柱,若不能及时随泵筒和油管被携带至地面,而在泵筒中沉淀造成泵漏失和卡泵等井下故障会严重制约煤层气开采效率.从煤层中产出煤粉的原因出发,通过研究管柱中煤粉运移规律,找出煤粉沉淀与粒径和排液速度的关系,并结合保德区块煤粉物理特性,针对煤粉沉淀原因在现场进行小缝宽筛管和加厚内衬油管等技术对策试验,效果显著;同时根据煤粉影响的前期表象,制定预防卡泵的地面管理措施,形成一套适合保德区块的防粉技术,对于其他煤层气开发区块也具有借鉴意义.
2021年初,我辞职了。这份工作算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一所大专院校做老师,说好听点是大学老师,不好听就是苦哈哈的“劳力合同工”。工资低不说,还有开不完的“形式会”和各种名头的无偿加班,以致于同事们一听到“钉钉”的声音就神经紧绷,身体一激灵。
采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通过测度农业保险支农的TFP及其构成,对我国2008—2017年31个地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保险支农效率进行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并采用SFA模型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投入指标进行调整前,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下降,表明在农业保险支农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已有农业保险要素投入的潜力,且该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阻碍.从地区来看,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下降的省份达30个,农业保险支农发展的潜力较大.②剔除环境变量与随机误差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有
关于汉语四字格,前人曾分别从词汇、形态、语音、韵律、语义、修辞等角度进行过讨论。本文则用实证方法,重点探讨其语音表现及音系性质。根据结构组合类型,共有九类四字格,包括左分支、右分支、平分支、无分支等。我们对这九类不同组合关系的语音类型逐一进行实验考察,比较参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通过这一穷尽性研究,力图厘清一些基本概念,揭示语音和音系的本质异同,使汉语语音、音系、韵律的研究能在一个比较可靠的实证基础上进行。
一、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是一种电化学装置。形成原电池的4个条件是: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电极;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回路。例1如图1所示装置的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图1解与析装置A符合形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则装置A是原电池,H+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放出;B、C装置中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则装置B、C均不能形成原电池.
关于音系表征(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和语音表征(phonetic representation)的阐述和定义,普通语言学导论往往把前者视为能区别语义的最小离散单位的序列,即音位(phoneme)的序列,或者区别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矩阵的序列;而把后者看成是比较接近发音生理和听觉感知层次的表达式,除了体现诸音位外,还包括许多不区别词义、能依据语言环境所预测的语音内容。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概念既有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一般来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掌握二者的概念与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是应用的关键。例1在一定温度下,将10 gNaCl固体放入20 g水中,得到27.2 gNaCl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是NaCl饱和溶液B.所得溶液是NaCl不饱和溶液C.在相同温度下,在原27.2 gNaCl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中再加10 g水.
21世纪,我们更提倡幼儿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幼儿年龄小,具有良好的素质提升空间。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采用渗透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创设学习环境,不断加强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其思维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指向幼儿主动探究的科学情境教育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等各种思维和学科的交互促进。在研究教育学的过程当中,更加强调
环境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持续关注的焦点。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基于幼儿立场、幼儿视角,邀请幼儿共同参与设计的班级墙面环境。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每一步既要有教师的预设,也要尊重幼儿的声音。一、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对环境的认识有很多论述。古人认为与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气,但本身已经充满了香气,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幼儿年龄小,对环境敏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很多节日习俗,如赛龙舟、挂彩蛋、穿老虎鞋、包粽子等。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相连接,让幼儿多感官、多通道地感受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我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尝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