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似轻云蔽月真如流风回雪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冬天,偶然的机会,导师推荐我认识了张玲老师。初次见面,不胜欢喜,当时便觉得她“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低头,反观自己,思绪流动:“我究竟要多少时日才能成为这样美的人啊!”
  后来,恰得缘分,我住在了张老师家,跟着她实习。她待我如儿女,学习与生活关照得细致、妥帖。我呢,厚着脸皮,也就全然接受了她的好意。那段时间,是我最为颓废的时候,如一丝萤火微光即将湮没在人群中,好在我回家后总能见到皓月明辉。回顾那段时日张老师对我的影响,如今只觉得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虽身为语文名师,但是张老师一点儿也不摆架子。与她讨论语文教学中的困惑时,只感觉纯熟、纯粹之气扑面而来。曾有一度,我苦苦思索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只觉得自己怎么也做不好,做不到位。张老师看到了,也不言语,只是默默为我备好茶水。过了一段时日,她便主动跟我说起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告诉我作为教师不应该在课堂过程中承担过多的言语任务,应该要做一位陪伴者,让学生快乐地攀登知识的高峰。我深受启发,顿生敬服之情。后来聊起此事时,她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恍然大悟!一位名师,愿意放低姿态,成全别人的碧海蓝天,那是有多少纯明的爱意!简单的几句话,高屋建瓴,启人深思。像她这样对工作有多少纯粹的深思,才能做到这样“既在局中,又在局外”?
  今年,我也有幸踏上语文教师的岗位。走上了这条难走的路。走的人多了,想要绽放光芒更是不易。幸而有这么“一盏明灯”在前指引,我才不敢懈怠。多少深夜,我看到张老师伏案写作的背影,想到自己刚刚还偷懒不备课,立刻精神抖擞,投身于语文教学的海洋。有一天我梦醒了,窗外是氤氲不化的雾气,我走到窗边,原来是夜里下了雪,空气一片苍茫。想起自己在语文教学路上的摸索,就像在那场大雾中迷路一样,恐慌,奔跑,喘息。但只要知道前方总有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老师愿意帮助我、点化我,心中便释然了。这样的张老师,怎么不是纯粹纯明似轻云蔽月呢?
  与其称她为“张老师”,不如唤一句“大姐姐”,一位认真生活、诗意栖居的大姐姐。她爱养花,都说养花也养人,“轻柔若水,幽兰飘香”的品性大概是她慢慢释放自己、融入生活的过程。一日我看到她在阳台摆弄花草,金色的夕阳低垂在纱窗下,她低眉敛目,专注于面前的一株花草,那么恬静、虔敬、安详如佛。忽记起元宵节的夜晚,我与她另辟蹊径,一道踏雪寻梅去。春寒料峭,夜色温柔,枝上梅花三两点,池中碧水泛清波。她忽地问我苏轼的词会不会,继而脱口而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个人,对生活有多少真意感受才会如此诗意地栖居啊!月色下,袭来一缕寒梅的幽香。
  现在的我似乎也格外关注路边的一棵草、花间的一片叶,喜欢去探寻这些小东西的生命历程,感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自然哲思。昨夜加班结束,回家的路上偶遇一丝栀子花香,清幽邈远,工作的焦虑一下子烟消云散。只记得有那么一位张老师,我的大姐姐,很爱花,对生活,一向是真如流风回雪。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而我看来,您更是“纯似轻云蔽月,真如流风回雪”。听到您对我的评价“你身上有我的影子”,顿觉好舒心、好温暖呀。我有一点点您的影子,真好;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众生世界,有您给我带路,真好;身邊有您这么一位优秀的姐姐,真好!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公益中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想法》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教材通过“情境式”的编排体系,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两个活动情境:一是生活中玩手机的人特别多,二是设想在班级开辟一个植物角,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的关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选择一个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写一写。这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现象的习作话题,目的是把习作引向生活,让习作为生活服务。
【教前思考】  初识“群文阅读”,心是忐忑的,似曾相识又几近陌生,内心满是困惑、犹豫和彷徨。  面对一个概念,我习惯于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我问了自己:“群文阅读”是什么?“群文阅读教学”要怎样教?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查了“群文阅读”的资料,我首先明确了概念。“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
提到学校工作,第一个关键词一定是教学。但2017年8月顶着“名校长”的头衔来到丰奥嘉园小学的王希锋校长却让老师和家长们纳了闷儿。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期待他会在教学这个主业务上带来什么变化。  然而,开学一个月,王校长出台的第一个制度竟然是《学生路队行走规范》,从学生进校、放学路队,到课间上厕所、上课间操、上下楼梯如何行走做了细致的说明。为了让老师们明确学生路队行走的规范标准,一大早,学
古人贾岛题诗曾为“推”“敲”二字所困,而北宋王安石,一字改之又改才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修改习作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重视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让他们领悟写作的窍门,并尽可能地发挥写作的潜能,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几点操作可行、行之有效的做法。  策略之一:提供范本,修改例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渗透写作的
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识字、阅读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六条目标要求中,有两条都是关于汉语拼音的。学好汉语拼音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长达一个半月的拼音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个难关,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往
一、导入新课,把握大意  师:认识他吗?(课件出示沈石溪的画像)对,他就是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他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出20余部动物小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沈石溪所写的经典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板书课题)  师:这篇课文很长,是初一下学期的课文,学起来会有一点儿困难,敢不敢接受挑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同桌之间互相查、互相教。(课件出示词语: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有效的培养和训练。语文教学
【教材简析】  《白鹭》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紧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外形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全文共10个自然段,条理清楚,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叙写。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无华、流畅传神。作者巧妙地将文字化为图画,突出美感;运用比喻等修辞,使全文洋溢着浓浓的诗
《落花生》是一篇传统课文,关于父亲有没有贬苹果的意思,一直模棱两可,导致老师们上课时缩手缩脚,没法对学生进行令人信服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现就《落花生》一文中几个问题探讨如下:一、父亲眼中的落花生和苹果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父亲为了教育子女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拿苹果等来作比较,这样就把做人的道理形象化了,易于让孩子们接受。那么,在父亲眼中,落花生和苹果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形象呢?它们之间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教学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表现为投入地朗读、安静地思考、大方地表达、积极地互动,我希望看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是这样的状态。语文学习应该追求言意兼得的境界。我国传统文论强调文以载道,我们阅读文章,当然得弄明白其所载之道,但不能就此罢手,还得探究文章是如何载道的,此二者结合方是得意得言。语文教学还得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