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的无尽魅力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影艺术是声、光、电等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同戏剧表演艺术结合的结果,本文从电影的起源与发展、电影的艺术到电影的翻译、欣赏等诸方面,着重说明了电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极其本身所具有的无尽的魅力。
  关键词:电影艺术 电影 译制
  
  引 言
  
  电影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取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电影又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后的产物。高度的综合性和生产上的高度技术要求,规定着电影艺术不同干其他艺术的许多特点。中国电影所指涉的历史和地理范围非常之广,它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海外华人社区。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影工作者们开始大胆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中国电影获得许多国际大奖,而且逐年增多。在文化产业中,电影作为最国际化的媒介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莱坞从一开始就在向全世界推销着美国。美国电影很早就具有国际视野。20世纪第一个10年,好莱坞制片人就开始在主要的国外市场设立办事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电影乘欧洲陷于战争的混乱中,逐渐取代法国、英国、德国等传统的欧洲电影基地.形成国际化的电影市场。
  
  一、简述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1.世界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也是世界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取代,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市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范朋克、壁克馥3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体制。“制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拥有一批明星。
  “好莱坞”此时己成为“美国电影”的同义语。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在W.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严格的审查制度使美国无声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等。
  20年代中期,豪华的电影院已基本上取代了镍币影院。20年代末期,好莱坞电影为战胜商业无线电广播这样的竞争对手,在音响方面进行了一次革命,产生了有声电影。
  
  2.中国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1905年,任景丰在他的北京的照相馆里拍摄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定军山》。他拍摄的是著名演员谭鑫培所表演的京剧。郑正秋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难夫难妻》。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不过,它是由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中国的制片厂、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同年,黎民伟与布拉斯基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布拉斯基后来又把这部片子带到美国。因此它成为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从诞生之初便是跨国资本的产物。在以后的岁月里,中国的民族电影是在引进的西方的电影技术、意识形态、艺术手段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壮大的。程季华等人在1960年代初所写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在这本代表官方观点的著作中,中国的左翼进步电影的发展是在与外国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霸权的斗争中成长的。中国民族电影工业所作的生死搏斗与作为20世纪民族国家的中国的困境息息相关。除电影的生产制作之外,电影审查、制片厂的所有权、政府干预以及公众舆论等都是建立一个新的、象征性的中国的重要方面。1927年国民党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很快便成立了电影审查委员会,来审查外国片在中国的上映。该委员会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在同一时期,人们都自觉地努力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拥有电影制片厂。知识分子、民众以及政府经常组成“统一战线”来保护弱小的中国电影TA,抵制外国的“文化入侵”。整个20世纪的中国,电影审查和对民族电影业的保护一直都维持和继承下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民族电影变成为国有企业。民族电影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培育大众民族文化的一个关键要素。中国竭力利用电影来建立一幅民族认同的单一化图画。不论是从电影工业还是从电影文本或电影美学的层次都可以看到这一点。电影制片厂不再为私人所有。它们经过重新组合之后形成一个新的国家电影工业。整顿调整后形成的一些大制片厂有: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它们都受到文化部和宣传部的监控和领导。国家对于电影的生产与销售拥有绝对的权利。电影常常成为政治宣传与灌输意识形态的工具。国内外影片都受到严格的审查。允许中国观众观看的外国电影主要都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好莱坞电影实际上已从中国消失。
  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梁》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西方电影节上荣获大奖,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9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 期,因而要求有新的理论描述。它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过程,并且在全球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条件下逐渐成为跨国电影。尽管中国电影起初主要的目标是国内观众,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世界电影市场整体的组成部分。许多起源于中国文化中心(大陆、台湾、香港)的电影已为海外公众所欣赏和接受。中国电影也被卷入电影工业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加入了世界电影市场的跨国生产、放映、销售和消费的网络。若要使电影面向国际消费而非国内观众,那么著名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与陈凯歌等人就有必要对他们的艺术风格与电影主题有所改变。
  
  二、电影艺术
  
  电影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步发展成为20世纪最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它通过摄影机以每秒拍摄若干格画幅的运转速度,将被摄物体运动的时空转换过程记录在条状胶片上,然后将不同的胶片衔接起来,经过显影、定影、干燥、加工成电影拷贝的过程,制成可以放映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影片。影片从最初拍摄一些活动的日常生活景象片断,发展到现在已能够拍摄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具体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由于电影的样式和片种繁多.有注重完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故事片:有报道某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或历史事件活动的记录片:也有运用各种美术手段和材料制作的美术片:还有记录舞台艺术表演的戏曲片等等。在这些种类中又包含若干片种。如故事片中有喜剧片、西部片、爱情片、科幻片等,美术片中有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记录片中有传记记录片、文献记录片、新闻记录片等。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被称为综合艺术。
  所谓综合艺术,是指综合几种艺术成分而构成的艺术样式。其表现特征是:集体创作。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美术、摄影、录音多个创作部门艺术创造的有机配合。电影有含文学成分的描写和结构:有含戏剧成分的对话、内心独白、形体动作、面部表情;有含音乐成分的歌曲和与画面融合的视觉形象。电影的构成是用活动着的画面和各种音响表达、表现世界各国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是,电影的综合性并不是指各种艺术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将各种艺术形式包含的艺术成分融会贯通变成新的东西加以表现。它除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这在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工具与别的艺术表现工具不同。电影是用摄影机来反映的。摄影机具有真实记录反映对象及其运动的时空转换这一特点,由此形成特殊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电影叙述语言。将各种艺术成分有机统一组合成新的艺术表现形象。正因为如此,作为艺术的电影.虽然是诞生于众多古老传统艺术如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摄影……之后的最新最年轻的艺术,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期的艺术。自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正式公映自己制作的世界最早的影片获得成功至今仅百年的历史。而古老传统的艺术,其中有的已经历了上千或数千年的沧桑,它们问世的时日,就连专门研究艺术史的专家学者们也无从稽考。电影和古老传统的艺术相比。它只能算个小弟弟。但是它后来居上,后生可畏,最年轻的艺术——电影,以其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闯进了世界艺术之林.一跃而成为最富群众性、最具影响力的、与世纪同龄的艺术巨人。其所以能如此,恰恰是由于它年轻,有它自己的优势。
  早期的电影研究家们从电影像谁这一命题出发,探讨电影艺术的基本持性和电影美的奥秘。他们所持的观点和所得的结论各不相同,大相径庭。有人认为电影像文学.有人认为电影像戏剧。也有的认为电影像绘画,还有的说像音乐等等。不一而足。于是便有“可见的文学”、“电影诗”、“视觉交响乐”、“沉默的旋律”诸如此类的说法,试图从电影美学的层次上对电影美的本质做出界说。这些见解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依据,但在今天看来,其各执一端的片面性。则是显而易见的。电影既像谁也不像谁。电影就是电影,因为电影是吸取、包容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摄影……多种艺术的因素、集它们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凡此种种,说明电影吸取了多种艺术门类,并不是各门艺术简单地相加拼凑在一起,而是经过了化合的有机的综合整体。电影吸取了多种艺术门类而形成综合性的审美特性,就其实质来说,乃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有机综合。正因为如此,作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电影,它克服了传统的纯时间艺术难以充分表现空间和传统的纯空间艺术难以表现时间的局限与不足,既可以充分表现时间又可以充分表现空间,因而具有巨大的表现潜力和艺术可能性。由此也不难看出,包容了多种艺术门类的电影的综合性实质,还在于它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它克服了纯视觉艺术难以满足人们对听觉形象的审美需求和纯听觉艺术难以满足人们对视觉形象的审美需求的局限,而具有可以融合视听两者之长的优势。成为一门最富群众性的艺术形式。
  
  三、电影的翻译与欣赏
  
  作为我国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电影翻译事业已走过了五十多年辉煌的历程。在这半个世纪中.电影翻译工作者给广大观众奉献出了许多优秀的译制片,观众从这些优秀的译制片中不仅领略、了解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给人带来的无穷魅力。许多优秀译制片中的精彩对白已成为中国观众争相传诵的佳句。由此可见,电影作为大众传媒.其社会效应是无可估量的。
  译制片又称翻译片,顾名思义,一些国外优秀的影片必须通过翻译方能为中国观众所接受。电影翻译与其它文学作品翻译具有共同性,即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但电影翻译又有区别于其它翻译的特殊性,即其译文要做到能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观众。
  电影译制是一种文化事业,一种经济产业:译制片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经过译制配音的外国电影变成了中国的译制片,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影的性质.使它不再是纯粹的外国产品,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中国电影产品。译制片是中外两种文化交相辉映而幻化出的一个奇妙世界。作为外国电影的中国观众.我们怀着一颗中国心通过我们亲切的母语倾听着外国人的心声,感受着遥远国度的风土人情,离奇怪异却又似曾相识。大众传媒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使文化可以打破民族、国家、疆域的限制,在尽可能广泛的程度上得到传播,使人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电影所发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表现出的魅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结 语
  
  综上所述,电影不仅是诞生于古老传统的艺术之后,而且它还吸取和消化了这些艺术的所长而又扬弃了它们的所短,有机综合了多种艺术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多种艺术门类的有机综合,是电影艺术最突出的美学特性.综合性是电影美的本质所在。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给人民大众带来了视觉、听觉、美的享受。而且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我们喜欢电影。因为电影具有永恒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近几年古装剧人物造型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孝庄秘史》,《大明宫词*等较成功的范例强调了人物造型在影视剧创作中的重要性。成功的造型是一部好电视剧的前提,是全剧成败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作为视觉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造型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人物造型 视觉效果 审美情趣 古装剧    现在打开电视,我们发现电视剧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看了。回想八十年代国产电视剧少的可怜,内容也较为单~
[摘要]本文对吕克贝松的《亚瑟和迷你国》文本的画面语言、叙事特点、人物塑造、视听特效进行了事实描述与价值评判,指出了其商业性背后的后现代主义的“模仿”与“拼贴”手法在影片中的过度使用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吕克·贝松 亚瑟和迷你国 拼贴    2007年初,中国引进了吕克·贝松执导的真人与3D动画结合的动画电影大片《亚瑟和迷你国》(Arthur and the Minimoys)。考虑到《亚瑟和
[摘要]在思想內涵上,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表现出鲜明的启蒙色彩,影片在个性解放的现代性启蒙,对亲情伦理的召唤,对封建帝制文化的批判方面彰显了热切的人文关怀,但该影片的艺术想像力极为匮乏。  [关键词]启蒙 飞扬 艺术想像力 匮乏    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三天票房收入过亿元的神话刷新了电影票房纪录,这意味着张艺谋电影具有典型的大众文化的特征,也宣告了它内在的媚俗性。在这样的
摘要:当前广告界对影视广告创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广告创意和单纯追求创意两种趋势。这样的情况对影视广告创意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因而本文试看对影视广告创意的原则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于现实当中的影视广告创意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广告创意冲击力    影视广告“即是通过影视媒介传播,运用音画组合的表达方式传播特定广告信息的广告”。对于一个影视广告而言,创意是其灵魂。创意为
摘要 在热播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和《双面胶》里,剧作者在精彩的“婆媳斗”背后设置了直面现实的重要情节,显示了转型期社会不能承受各种压力的婚姻悲剧,也显示出作者深广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这使两剧充满悲剧意味。  关键词 《新结婚时代》 《双面胶》 婚姻 悲剧    在近期热播的婚姻情感大戏中,《新结婚时代》和《双面胶》以下分别简称《新》和《双》倍受瞩目。前者是写过过牵手、《中国式离婚》的“中国婚姻第
[摘要]古埃及的装饰风格在世界装饰艺术中独树一帜,主要表现在陵墓、庙宇,宫殿等建筑装饰上面,这与古埃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审美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古埃及装饰艺术风格,体现出了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息和庄重典雅的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世界其他民族的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古埃及 装饰 艺术 风格    古埃及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令无数致
冬雪,给人以潔净之感。在冬雪题材的摄影中,我们常看到以蓝色来凸显寒冬的冷调,也常看到以层次来凸显冰雪质感的黑白,但是以柔美来呈现冬雪的影像并不多见。李俊清的作品摄于苏木山,柔美清雅、富有意境是他的作品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在白雪皑皑的山中栈道上,每一片林、每一株草都展露出高雅与柔情,令人回味。
[摘要]《科学怪人》被搬上银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影片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和“人造怪物”的悲慘结局,反映出了本片对当今生物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景的一个伦理预测,因此,对《科学怪人》进行生命伦理解读,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观。  [关键词]《科学怪人》科学技术 生命伦理    《科学怪人》又名《弗兰肯斯坦》,是由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所创作的
堆积如山的煤是矿工们的成果与希望。  苏俊是一位酷爱工业题材的摄影者,由于工作原因,他长期关注并拍摄矿工这一主题。他所拍摄的矿业公司工人大多来自山东,他们在工作中不畏艰辛,兢兢业业,为祖国的工业发展默默地付出着,同时,他们对工作与生活又充满着美好的向往与憧憬。苏俊时常为这些背井离乡又充满阳光的工人所感动,并一次又一次地触发着快门。苏俊所拍摄的矿工题材作品质朴、简明、单纯,摒除了一切粉饰与矯情,流露
[摘要]《大电影之数百亿》在传承了“恶搞”这一新型大众娱乐形式的同时,在荒诞不经的艺术形式下面,却蕴涵着不少贴近人们生活的现实,引起了人们的回味和思考。该片提供一个把娱乐与  [关键词] 恶搞 现实性 后现代    2006年无疑是娱乐界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恶搞狂欢年,有人戏称“恶稿元年”,可以说基本反映了该年的恶搞娱乐势头。从年初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引起的网民对于“恶稿”艺术形式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