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来源 :实验室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具有现代创新思维、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新型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面向新工科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重点突破方向.在本科教学中, 结合实验设计、仪器原理、算法原理、计算机编程, 有目的地开发了多个综合性的仪器分析实验, 搭建了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平台, 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实验设计和教学方法,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院校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化, 培养目标已由“应试型”向“素质型”、由“知识型”向“实践型、创新型”转变.临床兽医学科的实践教学,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的实践教学, 突出精品课程的学科优势, 构建培养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搭建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平台, 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模式和手段.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提升了实验实践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虽然时间变步长的两步向后差分公式(BDF2)在模拟多尺度动力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但其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仍不完整.在本工作中,我们重新讨论了线性反应扩散问题的BDF2格式.利用[11]中离散正交卷积(DOC)核的技巧,引入离散互补卷积(DCC)核的概念,我们证明了在相邻时间步长比条件0<rk:=τk/τk-1≤rmax ≈ 4.8645下,BDF2格式是无条件稳定的且具有二阶收敛率.我们的分析表明,二阶收敛性是最优且鲁棒的.鲁棒性指对于任意满足0<rk:=τk/τk-1≤rmax ≈ 4.8645
为解决风机性能检测教学展示手段单一、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真实实验环境恶劣无法开展等问题, 自主设计构建了风机性能检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以煤矿主通风机检测实验项目为蓝本, 开发了一个网络化、三维互动式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搭建起了学生与真实通风机检测实验的桥梁.主要包括虚拟教学和虚拟实验两大功能模块, 通过智能化、泛在化的虚拟实验教学模式, 满足学生或实训人员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实时开展实验实训, 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介导的快速定点突变技术是被广泛用于药物靶标发现及确证的关键技术, 该技术可按照预定设计, 对某些已知基因的指定碱基进行定点增删或替换.通过将PCR介导的快速定点突变这一新技术引入到药学专业药物化学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环节, 设计了包含引物设计、 PCR、核酸电泳及序列鉴定四个操作模块的定点碱基置换的教学综合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拓展了药物化学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内容, 加深了学生对靶标蛋白定点修饰和改造的认识与了解, 培养了学
围绕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工科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际,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有效地设计、建设了一系列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的“三性”实验, 提升了无机化学实验项目的开设层次与水平.与“三性”实验项目设计同步, 进行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方面的改革和探索.采用项目和问题导向性教学法,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 辅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 实验课的形成性评价在激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方面效果突出.实践证明,“三性”实验教学更有
为提高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算法的教学效果, 以2机5节点电力系统为例, 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的算法程序, 采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 ( GUI) 设计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算法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并用其开展了仿真实验教学,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算法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 强化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木质素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含量和分解程度关乎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建立了通过氧化铜催化水解土壤木质素氧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 HPLC方法).在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下, 可实现木质素氧化降解获得的11种单酚类化合物的有效分离.线性范围为1. 56~1250. 00 μmol·L-1, 11种单酚类化合物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8, 检测限小于0. 1934.森林土壤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112%, 相对标准偏差 (RSD) 均小于5. 91%.该方法定量准确可靠, 简单易行且
与传统的人工搬运相比,6轴上下料机器人具有上下料速度快, 误差小, 反应灵敏等特点,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一款6轴上下料机器人实验平台进行了设计分析.首先确定了机械结构, 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 然后利用Adams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依据仿真结果选择电机及其相应配件,并对初期建模进行优化.最后使用ANSYS Workbench对机构重要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 校核重要构件强度,确保其实际运转时所产生变形和所受应力均处于许可范围内, 保证机构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和稳定.
提出一种在二维平面内快速响应避障与刹车的算法应用系统.采用树莓派为核心控制器件, 利用激光雷达接收实时障碍信息, 监测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 以达到自动控制车辆的前进与刹车.在软件设计上, 建立存储空间小的不定长地图, 并设计响应速度快的最宽无障区算法, 进行避障规划.当遇到避无可避等突发状况, 则立即响应紧急刹车功能, 以保障车辆安全.
织物漂白实验是纺织品染整的必要前处理工艺,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 能掌握常用漂白剂漂白的工艺及漂白主要作用原理, 掌握织物漂白效果的测定方法, 了解漂白对织物强力的影响.实验设计以大豆蛋白平纹针织物的漂白实验为例, 学生分组实验, 得出几种常用漂白剂针对大豆蛋白织物漂白最优工艺, 并分析讨论其工艺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