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结合恢刺法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临床研究

来源 :针灸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a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恢刺法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运用揿针结合恢刺的方法,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运用普通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其疗效与安全性予以评价.结果:本研究有52例患者完成治疗,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TNF-α和IL-6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TNF-α和IL-6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揿针结合恢刺法可以有效治疗肾虚型腰肌劳损,且具有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脐针组、联合组与体针组各28例.脐针组采用单纯脐针、联合组采用体针联合脐针、体针组采用常规针刺,均隔1~2d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表、失眠症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其疗效.结果:3组治疗两周和治疗4周在PSQI总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SAS、SDS和中医证候方面,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两周后,
目的:比较头针结合“经颅重复针刺法”与口服谷维素及维生素B1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66例符合CFS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脱落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头针疗法组)30例和对照组(西药疗法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施以经颅重复刺激手法,对照组采用西药谷维素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频率均为每周治疗6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量表、SAS和SDS评分及总体疗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除对照组躯体性疲劳较治疗前无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25 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1].POI的概念由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于2008年首次提出[2],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学等因素相关[3],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现代医学常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但不良反应较大[5].POI可归属于祖国医学“闭经”“血枯”等范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被测点的温度和血流灌注量,从穴位特性的角度来探究背俞穴3种不同定位方式的有效性.对毫针刺激与不刺激穴位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针刺对穴位特性的影响.3种定位方式为:①标准化定位: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②棘突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③棘突下,棘突外侧缘旁开1.5寸.方法:健康成年人50例,分别采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测量其左侧脾俞、肾俞和小肠俞的3个定位点,记录数据.随后随机抽取30名志愿者进行毫针刺激,在3h洗脱期后,对其3个定位点进行针刺,取针后立即进
目的:探讨迎香穴穴位埋线对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是否有增效作用,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的基础上配合迎香穴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每7d为1个疗程,每次埋线双侧,共治疗4次,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天晨起使用1次,喷双侧,每次每侧喷两次,连续使用4周.对照组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进行TNSS+ TNNSS、RQLQ量表评估及治疗前后IgE血清学检测和临床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个月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1]、腹腔及腹膜后等恶性肿瘤予以放射线治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较多累及小肠、直肠及结肠[2].据统计,50%肿瘤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在25%的肿瘤中放疗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放射线导致的肠道损伤也随之增加[3-4].国外报道显示,因长期放疗引起的急性RE发病率高达60%~80%,超过了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总发病率[5],还可能存在临床研究对慢性RE发病率低估的可能[6].此外,放射线
期刊
对2006年9月颁布的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中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穴的位置进行探讨,通过分析针灸古籍中三穴穴名释义、取穴方法以及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提出此三穴的位置应为: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部,犊鼻下3寸,胫骨前肌外侧缘;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部,犊鼻下6寸,胫骨前肌外侧缘;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部,犊鼻下9寸,胫骨前肌外侧缘,以供商榷.
目的: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作者相互合作的网络图、关键词聚类结果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大概掌握研究者、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截至2021年1月,检索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相关文献480篇,筛选后纳入394篇.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假性延髓麻痹”(165次)、“吞咽障碍”(72次)、“针刺疗法”(59次)、“脑卒中”(42次)、“延
目的 探讨高频肌骨超声(MSUS)辅助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侧肘关节有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35例,将高频MSUS提示为肱骨外上髁炎的肘关节纳入观察组,对侧正常的肘关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肘关节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包括伸肌总腱的厚度、肌腱内部回声情况、肌腱内部血流分布、肌腱附着处骨皮质等情况.结果 两组肘关节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的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腱回声不均匀、局部回声减低的高频超声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内有无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结肠癌关系密切,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疾病,约占全85%~90%[1-2].无痛结肠镜检查技术是结直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超重人群因其腹围、肠道生理解剖结构、呼吸循环系统等生理病理改变,使得肠镜操作及术中麻醉的困难性增加[3],临床常通过按压腹部、调整体位等方式协助完成无痛结肠镜检查.同时,麻醉医师在术中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必要时需通过留置鼻咽通气管给氧或者使用仰头抬颏法联合面罩给氧法来改善超重患者的通气及血氧饱和度,降低麻醉风险[4].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超重人群在结肠镜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