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锥形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启动与生物膜形成特征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chaosu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好氧锥形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A-TFBBR)的启动特征、生物膜行为、特征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与相近启动条件下的传统柱状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A-CFBBR)的启动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然培养生物种源的方法与传统的以活性污泥做种源的方法相比节省了生物驯化和淘汰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生物反应器的启动(柱状床11 d,锥形床16 d),而一般以活性污泥为种源则大都需要100~300 d的启动时间.另外,采用这种方法在A-TFBBR反应器和A-CFBBR反应器中获得的生物膜厚度分别仅为(32±1)μm和(24±2)μm,低于大部分报道的生物膜厚度.2个生物反应器都表现出理想的COD去除能力,其中A-TFBBR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比A-CFBBR对COD的去除率平均高出15%.
其他文献
随着品牌时代的到来,诸多行业开始由产品竞争转向产品牌竞争。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潜江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下,潜江小龙虾养殖业的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潜江市也由此成为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淡水龙虾养殖基地。但市场竞争越越来越激烈,潜江小龙虾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也面临更多的现实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依据产业集群理论、钻石模型理论等对潜江小龙虾品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潜江小龙虾区域品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基于此的品牌提升策略
弗雷格在语言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原子句。弗雷格认为主谓句中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一个对象处于一个概念之下的关系,由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理论。现代逻辑语义学的发展表明,个体与类之间的关系是主谓句的基本逻辑关系。弗雷格的概念理论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解释概念词、概念词的涵义和意谓得到解决。对概念词涵义和意谓新的解释也表明个体与类的关系是主谓句中的基本逻辑关系。传统逻辑直接依赖于自然语言的表层语法
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立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教师专业能力重构,回应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通过确立“立己达人”的教师文化观,激励教师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价值引领;其次,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学本课堂”“学本作业”“‘3+X’导师制”实践中促进教师核心能力发展;最后,通过创新平台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多元保障。
以猪粪和小麦秸秆做堆肥试验,处理组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利用常规方法对堆肥样品进行理化性状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特征。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菌剂可延长堆肥高温时间,降低堆肥发酵末期的pH,增加全氮含量,加快C/N的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外源菌剂影响堆肥样品细菌群落的稳定性。门分类水平上,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处理组中较高;纲分类水平上,梭状芽孢杆菌纲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现阶段,人们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大数据时代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继而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目的 探究中国西北地区孕妇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7月―2019年7月加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出生人口队列的孕早期孕妇,调查其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等资料,并对研究对象的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进行
<正>化学概念是对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的概括和抽象,能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规律和本质属性。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化学思维的工具。建构主义认为概念应是由学习者自主建构的,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及其现象的解释,但很可能是不周全的[1]。在常年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开门见山“空降型”、见木不见林“孤立型”、蜻蜓点水“肤浅型”,人为割裂概念之间逻辑
期刊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色素代谢和叶绿体发育机制的重要种质资源。为解析甘蓝型油菜温度敏感型白叶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两个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姊妹系绿叶G7097和白叶W7105进行了生理指标测定和转录组分析。在冬季低温条件下,W7105白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减少,叶绿体发育异常。与绿叶相比,白叶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细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在三个不同发育时期摘取G709
<正>[目的]观察分析诺卡菌性角膜炎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单纯局部使用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原学确诊的诺卡菌性角膜炎的诱发因素、病灶特征、药物选择,治疗经过及结果。 [结果]3例病人中的2例有明确的角膜异物外伤史,1例无明确诱因。3例病人初诊时的角膜浸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