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OSCE模式在妇产科研究生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497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核模式在妇产科研究生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我院招收的36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妇产科规培轮转完毕后,进行以OSCE教学及考核方法为基础,以疫情防控的原则为指导,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OSCE考核,考核结束后统计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36名学生参加考核,其中优秀20名,良好11名,及格5名,无不及格者。问卷调查显示,34名学生对OSCE考核
其他文献
微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将教学内容、知识要点融入具体项目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协作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本文针对我校当前中医药科研方法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以微项目驱动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学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项目、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课堂的推广及深化中医药科研方法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围绕全面探索并建立具有浓郁中医药特色的大型中医院行风职业道德管理新模式,依据孙光荣国医大师的中和学术思想,围绕大健康时代,医学模式进一步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逐步变化,正由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全过程,健康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为指导思想,结合大型中医院行风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提出在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及经典传承的同时,学习贯彻孙光荣国医大师“以和为贵”的“中和”学术思想更是新时代中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为准则。医患之间以和为贵、和为圣度,相互尊重才能赢得信任和理解,通过加强社会行风监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针灸推拿人才的需求现状,围绕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修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多元化教学改革,落实科研项目引领课程教学,打造多层次的临床传承与国际交流平台,构建一二三四课堂互动的专业胜任力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全面、实时、全程、闭环的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保障学生国际应用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传承创新能力的综合提高,形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Outcome-base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将其应用到中医临床学科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的批判性思维。PBL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中医临床课程充分的交叉融合,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文中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开始建立基于中医临床学科的PBL教学团队,目前已初具规模。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背景下,线上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各级学校纷纷组织师生开展在线教学,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然而,在进行线上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若干问题与挑战。本文根据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和雨课堂有机结合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并以课程最终成绩与师生评价来评估教学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通过对近10多年小儿体质的相关文献调查分析,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特点,从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探讨脾虚肝旺质的形成原因;发现小儿脾虚肝旺质为复合体质,其成因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外界环境影响和生活调护密切相关;同时结合目前临床脾虚肝旺质在小儿常见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小儿脾虚肝旺质辨识方法及标准,为小儿脾虚肝旺质的体质调理,预防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于中医院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证明PBL-CBL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最后对实施PBL-CBL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点进行了探讨,应重视并强化课前预习,建立课堂保障与评价体系,并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将先进的科技创新方法及实验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融合,从而继承创新传统中医药理论,这是当代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中医药研究生是我国重要的中医药科研人才资源,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导师团队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是实现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中医药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导师团队的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新型中医药科研人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针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中医全面深入的进行了研究,认为本虚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邪气侵犯是诱因,治疗是内服多采用补虚为主治疗脏腑亏虚,辅以化痰活血等法,联合中医外治法及康复疗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近年多项中医中药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对其诊治经验丰富,效果明显,对运用中医药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大意义。
耳尖放血,即指采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在耳尖穴放出适量血液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临床上具有绿色安全、操作简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等特点,尤适于在基层社区进行推广用以慢病管理。为进一步推广这一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本文通过梳理既往临床研究文献,并结合我科现有的临床经验,就耳尖放血在慢病管理中的一些体会向大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