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内陆湖泊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r——以武汉市武湖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内陆型湖泊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武汉市武湖为例,采用数理统计、营养盐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武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的平面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富集污染程度、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湖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明显高于东南部,武湖周边地表径流和农田是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旱地较水田有利于沉积物中总磷的富集;武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为内源水生植物和外源陆生植物的混合来源,与总氮具显著正相关关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局部呈现高镉,平面上总体北部高于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程度和潜在风险较低,局部地区镉和铅为轻微富集,镉和汞具中等潜在风险;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为低至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与沉积物中镉的分布高度一致.
其他文献
广西锑矿资源丰富,为研究其成矿规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广西锑矿的勘查开发、资源分布、矿床成因、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等,并划分出了岩浆热液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和风化型3个三级矿床成因类型,其中岩浆热液型为广西主要的锑矿床类型.在三级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共划分出7个四级成因类型,其中复合型锡石-硫化物锑矿床规模最大,且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最为密切.此外,广西锑矿分布与富集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接触带的“四位一体”联合控制,主要集中富集在滇黔桂被动陆缘构造单元、湘中—桂中北(坳
《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历经十载,截至2021年底,完成了180余部志书的评审,正式出版发行了50部.研编内容涵盖了省级志书、全国性矿种组志书、区带志书和专题研究4个方面.通过志书研编,基本查明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对稀土、稀散、钨矿等矿种组取得了新的成矿理论认识,丰富了典型矿床研究内容;多层次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区域成矿规律,编制了新一代的“五位一体”成矿规律图,突出反映了地层、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规律;深化了对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的研究,提出了6个序次组成的成矿系列序次,即在原有5个序次基
辽宁省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省内金矿资源较为丰富.在研究典型金矿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金矿的成因类型、矿产预测类型以及金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对辽宁省大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关系的新认识,结合重大构造事件与金矿成矿效应的耦合关系,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揭示了省内金矿的成矿动力学演化机制,将全省金矿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组合与6个成矿系列.研究表明,前寒武纪辽东地区在碰撞拼合及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了沉积变质-热液改造成矿系列与变质热液成矿系列;中生代辽宁地区在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了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成矿系
基于2001—2018年CEPII-BACI贸易数据,采用Cox持续时间模型,考察创新行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创新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持续时间.创新投入增加1%可以减少9.3%的出口竞争力下降风险,创新强度增加1%则可以提升6.4%的出口竞争力持续时间.②创新投入有助于缓解行业融资约束,从而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动态稳定性.行业规模与资本密集度的提高降低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持续时间的增量改进效应,却能提升创新强度和创新数量对出口竞争力持续期下降的风险释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统筹好科技发展和科技安全的关系,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高对科技安全的认识.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科技体系完整有效,国家重点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不受外部科技优势危害,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科技安全是一个广义的、综合的安全概念,是内部能力要求与外部能力要求的统一,是客观能力与主观要求的统一.科技安全是相对的概念,是由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特点规律以及国家间相互竞争的态势决定的,已经形成的力量对比是短期的、不稳定的.科技安全成为
产业政策有效性之争缺乏来自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证据.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农产品加工企业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表征农产品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状况,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加工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农产品加工产业政策效果显著,使实验组全要素生产率比控制组提高约3.7%;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效果更加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效果依次增强;产业政策可以减少税负,提升融资便利性,进而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具体政策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有效性大于融资政策.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全国622所高校的数据,实证检验高校的竞争性资金对其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的竞争性资金有利于其科研产出,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竞争性资金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上具有异质性,985、211高校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更能加强竞争性资金对科研产出的正向影响,与顶尖院校的合作可以加强竞争性资金对科研产出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丰富了科研经费与科研产出领域的文献,对高校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拨款、提高自身科研产出效率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党和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当代国家发展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丰富内涵、时代特征、形成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和准确把握,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和偏差,没有形成必要的思想共识,也导致实践上存在一定的混乱,难以形成应有的战略合力.本文从国家、战略和科技力量这三个关键词出发,探讨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丰富内涵,并回答三个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
随着临床试验的跨境开展,与之伴生的伦理倾销现象给国际科技合作和伦理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应对伦理倾销首要的是厘清伦理倾销的现状、内涵和诱因.本文通过回溯典型的医学伦理事件,厘清伦理倾销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认为伦理倾销行为具有道德敏感性、跨文化性和不平等性.通过综合、对比分析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伦理倾销行为的诱因,提出国际研究合作要增强互利合作的意识,严格遵守相关国际规范和伦理标准,中低收入国家应加强伦理标准建设,接受跨国合作时应充分考虑到试验的安全性等规避伦理倾销行为的策略.
科研众筹公私合作模式对于科研人员、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具有多重积极效应,但是科研众筹在中国的发展较为滞后.制约公众参与科研众筹的因素一方面在于其风险收益特性,缺乏经济回报,另一方面则由于科研众筹双方的信任困局.本文从信任源与信任传递两方面,分析科研众筹信任困局产生的逻辑机理.科研活动的外部性保证了科研众筹与公私合作的相容性,在公私合作模式下,公共资金通过领投人机制缓解众筹双方的信任困局,激励公众参与科研众筹.应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构建科研众筹平台.科研众筹公私合作模式要取得预期效果,需不断提升平台的社会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