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季拉山东坡树干附生藓类的生物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来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700~4 400 m范围内,以样地内胸径大于30 cm的裂毛雪山杜鹃[Rhododendron aganniphum var.schizopeplum(Balf. f. et Forrest) T. L. Ming]、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 Rehder et E. H. Wilson)和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Viguie et Gaussen) W. C. Cheng et L. K. Fu]树干为调查对象,对3个树种树干不同高度[距地面0(基部)、50、100和150 cm处]和不同方位(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附生藓类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东坡样地中,3个树种树干附生藓类植物共有19科33属57种,优势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和提灯藓科(Mniaceae)。3个树种树干附生藓类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波动减小,海拔3 700 m处生物量最大(125.00 g·m-2),海拔4 400 m处生物量最小(29.00 g·m-2)。从不同树干高度看,树干基部附生藓类生物量最大(78.10 g·m-2),其后依次为树干距地面50、150、100 cm处,树干附生藓类生物量分别为49.60、37.50和26.90 g·m-2。从树干不同方位看,树干西部附生藓类生物量最大,其后依次为树干东部、北部、南部。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色季拉山东坡树干附生藓类生物量受样地海拔及藓类在树干上的高度和方位综合影响。
其他文献
硝酸盐氮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硝酸盐氮的去除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多种方法组合运用。文章首先分析了硝酸盐氮污染的来源,然后分别对各种硝酸盐氮去除方法的原理做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以期为硝酸盐氮去除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古滇国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装饰在青铜器上的大量蛇图像是古滇国青铜匠人的艺术创造,他们用或平面或立体的装饰手法、或写实或抽象的造型语言,表现了蛇在古滇人观念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人们敬服它时,它是祭祀和战争中的守卫之神,是劳动和生育时的庇佑之神;人们畏惧它时,它所特有的“邪”性激发人们控制它的欲望,创造出“践蛇”“啖蛇”的图像。这些蛇图像还呈现了战国至西汉时
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既是对劳动教育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也是促进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在目标追求、发展诉求、优势资源方面具有内在契合性,其能够丰富劳动教育形态、拓展劳动教育场域、优化劳动教育话语、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推动劳动教育呈现出智慧化、协同化、可视化、个性化的理想图景。在此基础上,厘清和明晰“冷”与“暖”、“破
青铜扣饰是探索古滇文明的重要史料,其高度的写实性生动地反映了古滇社会的生产生活,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青铜扣饰的研究不断深化,出现众多成果,表现在青铜扣饰名称的确定、起源与族属问题的探讨、艺术特色与表现内容的解读等方面。但需注意的是,目前青铜扣饰的研究过于笼统、忽视了各地青铜扣饰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且青铜扣饰自身的发展序列尚未建立,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计量样品流转模式,不能满足对计量器具的实时管理,本文介绍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组成模块,基于超宽带技术(UWB)进行样品定位,并采用TOA定位算法进行位置解算,通过试验测试静态定位精度以及动态运动轨迹,判断是否满足计量技术机构样品定位要求。
眉县是陕西省的文化产业大县,文化资源积淀深厚。近年来,眉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业产值不断提升。然而,眉县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市场发育不足、创意人才缺乏等问题和不足。通过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分析,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做大做强眉县文化产业应采取的对策,如培育市场主体、做好“文化+”、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