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与结核病风险:基于人群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与结核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东部地区对40 311名研究对象开展队列研究,通过10年的随访,探讨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排除了基线调查时发现的结核病患者,通过与南京市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匹配发现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匹配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和地址。并建立了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等因素。结果 经过1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4年)的随访,共发现204名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密度为59.0/10万人年(95%CI:51.3~67.5)。其中,糖尿病患者有25人,占12.3%,发病密度为71.3/10万人年(95%CI:47.2~103.8)。共发现7名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发病,发病密度为84.4/10万人年(95%CI:50.8~132.4)。当把人群按照FPG是否≥7.0 mmol/L分组时,研究发现,与FPG<7.0 mmol/L相比,FPG≥7.0 mmol/L人群发生结核病的风险提高0.89倍[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89, 95%CI:1.13~3.13,P=0.014]。结论 此次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增加了其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因此,加强对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结核病,有利于降低中国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
其他文献
随着制造业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化,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已由大规模刚性的生产模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如何提升产品的质量,减少制造费用,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各生产制造的中小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当今世界正在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这一主题发生重构,特别全球新冠疫情“黑天鹅”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处在时代之变、行业之变和竞争之变的挑战中,身处数
目的 比较不同干预方式对GDM产妇的糖脂代谢及泌乳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分娩日期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进行孕期管理的GDM孕妇120名,分为常规保健干预组41人,医学营养治疗组42人,用药组37人,收集每名孕妇的基础资料和治疗方式,并记录其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和孕期体重变化,并在产后每天随访1次,记录泌乳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的BMI增幅及FPG,HbA1C,TC,和TG差异均有统
明代话本小说中的一器一物勾勒出了古代社会的风情画卷,对我们观照认识明代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口。话本小说所涉名物种类数量繁多,凡首饰衣物、奇珍异宝、器皿用具、饮食风物、山川河流、寺庙观宇、亭台楼阁等皆有涉略。以名物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切入到宏观审视,为把握时代精神与文化风貌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本文主要从名物的类型考察、时代风貌、地理形态及文学功能四个方面出发分析。第一章主要是对明代话本小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患有自然缺失症的儿童数量越来越多。近年来,自然教育作为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症”、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乡村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作为自然教育场所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乡村自然教育旅游正逐渐成为国内的消费热点。本研究在分析自然教育介入乡村建设的优势、杭州乡村自然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乡村自然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
胃癌在发病率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既往研究指出,这一差异不能完全归因于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已知危险因素,性激素也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基础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等角度,综述了内源性雌激素、雄激素、环境激素与胃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胃癌的发病机制探索和危险因素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首次爆发后,病毒在国内的大面积传播基本得到控制,但是部分地区会出现小规模疫情,严重地区会采取停工、封闭社区等措施。在封闭期间,部分社区出现了“买药难”、“买菜难”、“看病难”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线上采访、问卷调查等工作,提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社区应急管理平台”设计方案。该平台可以满足物资交易、通知发布等多种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灯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章以中国国粹中与汉字联系极为紧密的灯谜艺术为研究核心,借助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和西方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究汉语言文字学在灯谜制作中的运用,旨在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民脱贫和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自然教育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可以将其作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生态扶贫的重要工具,作为生态扶贫项目的助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