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图腾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字出现之前,图腾是先民对大自然最早的文化体验载体之一。仫佬族的凤图腾体现了仫佬族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知,寄托了仫佬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逐步消逝,要想发掘蕴含在仫佬族图腾中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并为今所用,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把握传统艺术造型规律的基础上探究保护、传承与发展仫佬族图腾文化的策略,从而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仫佬族图腾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仫佬族;凤图腾;民族文化
  注:本文系河池学院2020年广西人口较少民族校级专项科研项目“基于文化生态观的仫佬族图腾创新传承与设计实践研究”(GXRKJSP202003)研究成果。
  仫佬族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县、柳城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地。仫佬族聚居区属于北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景色变幻,风光奇异。仫佬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且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绚烂多彩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众多的文化意象中,图腾承载着民族性格和民俗信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仫佬族的图腾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理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图腾崇拜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存在的一种信仰,远古先民因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崇拜而刻写创作出图腾。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民族图腾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面临困境。
  一、仫佬族凤图腾的产生渊源
  18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中创造“图腾”一词,并说明“图腾”意为“它的亲属”[1]。在氏族发展初期,人类最原始的实践活动和客观的自然现象是民族图腾的创作根基,而凤图腾的形成和仫佬族早期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图腾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和人的主观意识,与原始的宗教信仰活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仫佬族圖腾与民族生存环境
  《仫佬族风俗志》一书提到:仫佬族聚居地“山如剑排”“水如汤沸”,有“美丽的凤凰山”“多情的鸳鸯石”。仫佬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广西、贵州毗邻的九万大山余脉地带,人口较少,由此也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宁的生活氛围。因此,仫佬族的凤图腾有极大可能是在自然居住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仫佬族的凤图腾是吉祥和谐的象征,符合淳朴善良的仫佬族人民的生存理念。
  (二)宗教信仰
  仫佬族对凤图腾的崇拜可能与其信仰多神的习惯有关。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都可以是被神化的自然意象。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的外形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2]。凤凰一词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和龙一样,凤凰这一本不存在的动物形象是原始社会的人类通过组合多种自然意象创造出的,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拜。而将凤凰立为图腾,也是借用了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象征的说法。
  二、仫佬族图腾文化传承的价值
  (一)具有学术文化的研究价值
  社会变革以及现代技术的创新发展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人民纷纷走出民族聚居区,人口流动加快。但是这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发展造成了影响,甚至导致文化断层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保护并传承民族文化,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攫取精神力量。图腾是许多象形文字的来源,图腾背后隐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密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反映先民的生活状态。因此,研究人员应对仫佬族图腾文化进行解读,深入研究特殊历史背景下仫佬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化信仰、民族性格和思想观念,推动仫佬族图腾文化繁荣发展。
  (二)宗教信仰视角下的文化研究价值
  仫佬族图腾文化承载着先民质朴的宗教信仰,因此,研究图腾文化对于了解先民宗教信仰有着重要意义。仫佬族的宗教信仰源于原始时期人们对劳动或生活过程中发现的陌生自然现象的人为解释,是对自然现象的错误理解和主观臆断。面对难以解释且令人畏惧的自然现象,仫佬族的先民认为自然界是不可征服的,因此在对大自然强大力量的崇拜和尊崇中产生了最初的图腾意象。通过研究这种原始质朴的信仰形式,人们能够从侧面了解仫佬族先民的主观意识和社会准则。
  (三)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打破,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探索少数民族图腾文化背后蕴含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能够唤起当下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将图腾的思想理念运用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对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借鉴图腾中隐含的优秀民族生态理念,将先民的生存智慧应用到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文化支撑。
  三、仫佬族凤图腾文化传承保护的建议
  (一)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推动图腾文化的传播
  在仫佬族民俗村中,很多传统砖型房屋上都有凤图腾雕刻,但这些图腾雕刻并没有随着民俗文化的开发得到很好的保护。此外,仫佬族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且缺少资金支持。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社会资本大量涌入,仫佬族民俗村应该乘势发动专业人才对民俗文化元素进行系统化的探索和整理[3]。凤图腾雕刻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可重点对其进行展示。将图腾文化与民俗文化资源相结合,能够扩大图腾文化的传播范围,并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推动图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在开发凤纹样手工艺品中融合图腾文化
  仫佬族传统手工艺承载着当地的民俗文化,是游客领略仫佬族风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仫佬族传统的手工艺品有刺绣、剪纸、草编、竹编、煤砂罐等。当地人民还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对凤图腾进行艺术创作,然后将凤纹样与传统手工艺品相结合,打造出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这里的融合不是简单挪用凤图腾的图案,而是对图案进行创新,然后与手工艺品相结合,从而使之焕发出新活力[4]。此外,当地还可以积极开展传统煤砂罐的制作活动,将凤纹样按照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规律进行创新,然后与煤砂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仫佬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
  (三)利用现代设计艺术挖掘仫佬族凤图腾的设计功能
  凤图腾是承载仫佬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经过漫长的发展,凤纹的样式与风格也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因此,仫佬族凤纹能够成为一个创新点,为平面设计注入强大生命力。设计师可以发掘凤纹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内涵,然后通过不断揣摩和尝试,赋予其现代美感。设计师在设计凤纹时可以参考现代装饰设计的规律,将质朴、自然、清新、华丽的风格与传统凤纹相结合,为仫佬族凤纹的设计开辟新视角。创新后的凤纹造型可用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店面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民族化和现代化有机结合的特点,提高其美学感染力,同时也使仫佬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促进中国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创新发展[5]。
  四、结语
  图腾是民族之魂,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保护价值。凤图腾是仫佬族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仫佬族文明的象征。在传承保护仫佬族图腾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将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同时,在装饰艺术和设计艺术中要结合现代设计的审美要求来实现图腾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相关部门应做好仫佬族图腾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促进图腾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历史悠久、个性鲜明的图腾文化在传承中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黄嘉莹.浅谈仫佬族凤图腾文化的设计功能意义[J].智富时代,2015(5):353.
  [2]曹丽,郭耀宁,周毅敏.广西壮族图腾文化研究价值[J].中国民族博览,2020(3):113-114.
  [3]丁静.基于文化生态观的仫佬族图腾创新传承与设计实践[J].艺术大观,2021(10):59-60.
  [4]郑静.仫佬族传统手工艺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6.
  [5]张慧光.中国传统凤纹图像形式结构的演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227-230.
  作者单位:
  河池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临床应用支架或球囊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及抗凝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有2例因颅内其他血管破裂出血死亡,其余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且针对性地抗凝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摘 要:融媒体是在现代媒体的发展中衍生出的概念,它对戏曲的影响形成了戏曲的“泛影视化”。通过对戏曲“泛影视化”概念的辨析与其形成过程的分析,探寻戏曲艺术泛影视化的形成缘由,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及艺术规律。  关键词:融媒体;戏曲艺术;泛影视化;艺术规律  “融媒体”是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现代概念,这一概念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媒体发展方向的一种转变。自传统戏曲进入大众视野开始,它就在不断融
口臭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可分为非病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非病理性口臭通常是在正常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如饥饿、食用了某些药物或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所致的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等导致的口臭.病理性口臭则多是由局部或系统性疾病引起.笔者所在的科室是心脏监护病房,收住的大多是严重的老年心脏病患者.老年患者的唾液腺功能降低、进食减少、长期服用降压、利尿药,均能使唾液分
期刊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假性动脉瘤成为介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为包裹性血肿,与动脉穿刺部位相通,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波动性包块,常伴发感染、出血、局部压迫和疼痛等症状.临床上一旦发生假性动脉瘤,传统上一般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局部,并卧床休息24h以上,但间隔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通常需要5d左右才能愈合,有的甚至时间更长,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期刊
摘 要:晋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戏曲剧种,也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晋剧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晋剧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观众层断代、演出剧目得不到更新、戏剧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不断削弱着晋剧的影响力。而晋剧传承百年,从繁荣兴盛到面临生存困境,一定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源。因此,对晋剧传播方式的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我们对晋剧进行辩证的看待和分析,也有助于晋剧这一传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PFNA)手术的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16例超高龄患者行PFNA手术的术中护理过程.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安置手术体位,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结果 1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护理及熟练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目的 探讨目标设置理论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220名实习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人.实验组采用目标设置理论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管理.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94.6±2.67)分,技能考试成绩为(95.7±2.45)分,对照组成绩分别为(88.6±4.96)分和(89.2±
摘 要:红色文化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它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还可以将其融入钢琴艺术表演,运用红色文化赋予钢琴艺术表演新的内容和形式。探究红色文化与钢琴艺术相互融合的意义,希望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红色钢琴作品的教学与普及,使学生在学到钢琴演奏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老一辈革命者和建设者的精神,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关
目的 探讨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ICU大于5d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ICU综合征组及未发生ICU综合征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家庭经济条件、疾病认知力、信息沟通程度、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病程、呼吸机治疗、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差异.结果 160例患者发生ICU综合征50例(31.25%).ICU综合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静脉强化造影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今临床应用的静脉头皮针种类有2种,(1)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2)一般静脉头皮针.以上2种静脉针在静脉强化造影中存在许多不便.(1)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长导管太短,有时在影像机下操作静脉用药时,工作人员需要弯腰曲膝,搞的工作人员很疲惫,并且静脉高压注射时,可从旁孔中返流药液或血液,造成了药液的浪费和患者的损害.(2)一般头皮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