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锻炼与社会体育场地的矛盾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体育锻炼与社会体育场地的矛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众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场地对于社会的需求均有一定的问题,群众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同时群众也存在不合理使用场地的情况.因此,该文对社会体育场地和大众体育锻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东大学城10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从体育锻炼的项目类型、参与频次、持续时间、组织形式及体育锻炼目的5个方面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目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主要以跑步和瑜伽等有氧运动类项目为主,在锻炼频次和持续时间上主要是每周进行2~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60min,组织形式主要是自由组队,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也有部分原因是热爱体育运动.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一步丰富运动项目,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山西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平均身高总体呈增高的趋势,2018级女生、2017级男女生平均身高均呈不显著差异;(2)2019年与2020年体测成绩相比较,2019级男女生的体重变化不大,2018级、2017级女生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营养状况、身体形态发育优于女生;(3)2017级男女生的呼吸机能相对降低,需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4)2019—2020年的体测数据显示,3届学生身体素质均下降,尤其是男生身体素
网球在我国逐渐普及,受众群体逐渐增大,其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目前国内网球教学的常用方法,如快易网球教学法和理念、渐进法及异步教学法等,同时,概括了国外网球教学的新式理念与方法,指出了其可借鉴之处.为了达到网球教学的效果,提高我国网球竞技水平,需针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并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发展.
体育选修课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身体运动,一直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线上体育选修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学“被迫”改为线上形式,这对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线上教学是一次良机.该文总结了线上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线上体育教学起到的作用.
在校园体育教学中,运动性损伤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运动医学在校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该文根据运动医学的范畴及其发展现状、校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探究运动医学在校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对运动医学在校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可行性,为完善校园体育教学、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校体育学习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发展自身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该文以辽宁省体育院校篮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篮球专修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篮球专修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认为,辽宁体育院校篮球专修学生多以训练为主,篮球核心素养整体状况较差,学校应分别从保障投入、增强学生体质,过程监控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等方面来提高沈阳大学篮球专修学生的核心素养.
该文主要对生命美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及融合途径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融合途径来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效率,进而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将生命美育与体育美育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美的理解.研究发现,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应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美育知识等方面入手,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女性的体质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其更适合进行柔和、舒缓且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故水中健身操是一项极好的选择,但其具体效果还不明确.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等,探讨水中健身操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健身效果的影响.经过为期14周的水中健身操运动,分别测量运动干预前后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心肺功能、有氧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水中健身操对中老年女性健身效果的具体影响,探索对中老年女性身体素质的多样运动干预手段,为中老年女性健身提供新的思路.
瑜伽在改善练习者精神及身体状态方面的功效十分突出,瑜伽练习能从多方面改善练习者的状态,因而瑜伽在世界各地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并日渐普及.该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对瑜伽练习功效的研究进展及差异,指出了国内瑜伽功效研究的改进方向,且对瑜伽锻炼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地总结与归纳,以期为瑜伽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益.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统计对比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持续性教学内容、合理性课程设置、创新性教学手段、多元性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索大学体育“四年一贯制”教学改革模式.研究认为,通过“四年一贯制”教学模式,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为载体、以融合创新为核心、以文化认知为基本、以日常养成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重点将“四年一贯制”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高校体育运动实际开展情况相关联,并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进行有机结合,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体育课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体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