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李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you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整理李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原始病历,挖掘分析李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继承发扬.方法:收集李军教授门诊治疗的高血压病例,从中筛选出随访及时配合的有效病例64份,通过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相应数据录入、整理、分析、挖掘等计算方法,期望分析得出陕西省名中医李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对筛选的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葛根、天麻、川芎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葛根、天麻”、“葛根、川芎”、“赤芍、川芎”、“川芎、天麻”是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的前四位;并发现10个药物核心组合及5个新处方.结论:李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基于痰瘀互结的基本病机,多用清肝化瘀、活血通络化痰之法,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银芍四君汤结合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2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4例)采取头孢哌酮钠、利巴韦林等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银芍四君汤及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发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肿大淋巴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失调、精神倦怠、舌淡苔白
目的:观察止痛壮骨散及壮骨抗劳散外敷结合运旋提抓牵抖法对膝骨关节炎疗效、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50例双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由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研究过程中脱落2例,共计48例,48例患者左膝骨关节炎均采取止痛壮骨散及壮骨抗劳散外敷结合运旋提抓牵抖法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48例患者右膝骨关节炎单纯止痛壮骨散及壮骨抗劳散外敷,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Lequesne指数评分变化情况、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之一,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赵文景教授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介绍其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分期辨证论治狼疮性肾炎的学术思想.赵教授认为本病主因为肾阴亏虚,热毒乘虚,热与湿结,湿热壅滞经络,内生邪实,深伏肾络.辨证应分清虚实主次,围绕“阴虚、邪实”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养阴清热,或祛湿通络,同时注重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衷中参西,取两家之长,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观察加味二仙汤联合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激素、胰岛素抵抗、月经情况及促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2例,以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二仙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调评分,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
目的:观察皮粘散治疗老年人皮肤慢性溃疡的疗效,并与生肌散疗效对比,为临床上皮肤慢性溃疡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及用药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外用皮粘散,对照组外用生肌散.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1周创面愈合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用药4周后,治疗组创面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分泌物培养阳性下降率79.17%高于对照组47.83%
目的:研究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ACI)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诊治的60例风痰瘀阻型ACI患者,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和中医组(30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针刺,后者在其基础上给予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血液流变学、中医症候积分,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流变指标水平均显著降
酒渣鼻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上较为棘手.本文以“伏邪学说”理论思想为指导,探讨伏邪与酒渣鼻发病特点及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认为伏邪是引发酒渣鼻产生的重要病理因素,且以热邪为首,热邪易伤及阴精,伏于足少阴肾,以此提出养阴扶正,透邪治表治疗原则,并倡导发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以期缩短酒渣鼻的病程,减少其复发.
重症肺炎是呼吸与危重症常见疾病之一,相应致病菌侵袭肺部导致局部、肺叶或段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甚至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目前重症肺炎的治疗策略主要包含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及对症治疗等,即便使用更高档抗生素、加大抗生素剂量及延长抗感染时间难以在重症肺炎的抗感染策略中获益.四川省名中医何俊安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发现,重症肺炎患者多存在素体亏虚而感受外邪,邪毒入里,热伤肺津,痰热互结,阻于肺络,肺气郁滞,致痰热愈发壅盛,甚则动血动风,窍闭神昏;其病位主要在肺、心包、脾、肾等脏腑,
目的:观察清胃泻火方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菌斑性牙龈炎牙周状况及唾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11~2020.7我院收治的92例胃火炽盛证菌斑性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清胃泻火方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和对照组(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4d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中医证候积分、牙周状况[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致病菌比例(牙龈卟啉单胎菌、伴放线杆菌)、
中医对蛇串疮认识由来已久,病因病机论述也颇为丰富.笔者有幸师从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钟以泽主任医师,其对蛇串疮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独特.其病因认识上常提“毒”字,治疗方法上常有“排毒、解毒、通络”的观点.但目前教科书均忽略其病机在“毒”字上的研究,深入研究古人对蛇串疮的认识,其内容极其丰富,研究发现毒邪致病贯穿了蛇串疮病因病机的始终.本文以风毒为切入点,深入论述从风毒立论选用化斑解毒汤治疗本病的理论和实践,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