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臭氧催化剂的制备及处理含酚废水的效果

来源 :水处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qkxx03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造沸石(Al2O3和SiO2为主要成分)作为催化剂的载体,负载过渡金属Mn、Cu,贵金属Ag和稀土元素Ce,采用浸渍法制备Mn-Cu-Ag-CeOx/沸石催化剂,并耦合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为4.5h、温度为4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在臭氧投加量为2.5 mg/min、催化剂投加质量分数为5%、pH为8.7(原水)的工况下,处理0.4 L含酚废水60 min,总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和74%,出水COD为51.57 mg/L,总酚的质量浓度为10.32mg/L.催化剂中的活性因子可促进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可将臭氧利用率提高25.4%.
其他文献
水体富营养是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控制水中的磷浓度对于缓解富营养化是至关重要的.金属(氢)氧化物具有优异的磷吸附特性,是理想的除磷材料.本文归纳了金属(氢)氧化物类吸附剂的除磷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几类吸附剂.并结合不同的水处理场景,比选了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除磷吸附剂,指出设计材料时要平衡成本与除磷预期,不需要将吸附材料优化为除磷能力最高.并进一步提出吸附剂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未来研究值得考虑的问题.
抗生素污染问题已经给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开发经济、环保的吸附剂材料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ZIF-8由于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优良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吸附.系统地阐述了ZIF-8材料的复合化方法,重点介绍了ZIF-8及其复合材料在吸附抗生素领域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ZIF-8及其复合材料对抗生素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最后,指出了在新型ZIF-8材料的合成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从材料制备、去除效能和去除机制对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影响其处理效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工业水处理中的研究前景.认为POPs作为一种共价键合的、具有热稳定性以及高比表面积的有机骨架材料,具有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协同作用的高效吸附机制,从而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POPs目前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应设计和制备更高效能的吸附剂用于水处理;使用更简单的合成方法,简化操作步骤,寻找一步合成的方法合成POPs;制备出对环境无
为探究长期污水处理条件下无植物生物滞留池(BRC)渗透性能及脱氮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系统渗透系数及氮素含量变化的长期监测考察其相关性.结果 表明,无植物生物滞留池在长期污水处理运行过程中,TN去除率随着渗透系数的降低而降低,当渗透系数稳定在0.14~0.16 mm/s时,TN去除率最高,仅达到34%;对于COD和TP等其他污染物相去除率对稳定,分别在82.5%和97.5%.比较而言,氮素较低的去除率成为BRC系统的主要约束性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通过提高渗透性能增强生物滞留池的脱氮性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采用磁混凝处理黑臭水体.结果 表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的优化投加量分别为70、1.5、1.5 mg/L,浊度、NH4+-N、TN、TP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77%、9.02%、17.02%、50.45%与35.77%,COD的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提高了69.5%.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为蛋白质类、腐殖质类及微生物代谢产物(SMP),PAC水解产物的吸附和螯合作用是DOM去除的主要机理,且芳香性和共轭双键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磁种投加显著提升SMP和腐殖质类DOM的去
系统综述了MABR技术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MABR的构成、基本原理,总结分析了反应器设计、膜材料、关键操作参数、生物膜特性、废水处理特性及工程应用情况,最后讨论了MABR在膜材料、生物膜调控和处理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MABR技术的耦合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研究采用Fe2+/S2O82-和Fe2+/HSO3-两体系降解水中双氯酚酸(DCF).结果 表明,S2O82-、HSO3-与催化剂Fe2+的优化摩尔比分别为1∶1和10∶1,反应5min,DCF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0%、100%.在Fe2+/S2O82-体系中,C1-可促进DCF降解,富里酸(FA)、草酸跟、柠檬酸根和磷酸根则有轻微抑制作用;而在Fe2+/HSO3-体系中,Cl-对DCF降解有轻微抑制作用,FA和4种常见铁离子配体则呈现明显抑制.SO4-是两体系的主要活性自由基,Fe2+/HSO3-体系中,
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技术为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提供了一种经过工程验证的可行路线.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技术核心之一是污泥的热水解预处理,目前研究较为成熟和工程应用较多的是高温热水解技术.较优的高温热水解参数一般为反应温度160~180℃,持续时间30~60 min.然而,不同物料表现出的热水解改性效果和厌氧消化性能差异较大,实际工程在运行时应根据物料特性综合能耗与效果不断进行优化调整.热水解能够通过释放束缚水改善固液分离性能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热水解污泥直接压滤时含水率可达到52.2%~6
概述了城市生活污水中病毒的赋存以及介水传播途径,通过分析现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对病毒的去除效果,探究病毒从进入污水系统到中水回用终端的潜在传播风险.传统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过程对病毒去除率的忽视以及少数病毒介水传播具有强抗逆性等问题对城市生活污水回用安全造成了威胁.提出了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工艺改进措施以及病毒介水传播的防控对策,认为应进一步推进分流制排水体系在城市区域普及,实现城市排水分流处理精细化管理;以病毒性疫情防控为导向,促进介水病毒监测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成熟化发展;尽快完善环境监测中病毒类指标
以赤泥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双层金属氢氧化物(LDHs),并用于废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结果表明,LDHs吸附磷酸盐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和准2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为单层表面化学吸附,自发吸热反应.LDHs对磷酸盐的吸附容量与温度和初始磷酸盐含量呈正相关,与溶液的pH呈负相关,实际P的最大吸附容量为88.24 mg/g.废水中共存的F-对磷酸盐的吸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LDHs吸附磷酸盐可能主要通过配位作用、离子交换和沉淀反应协同作用实现的.研究可为赤泥作为环境污染治理材料的开发提供一种可能的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