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其切割方式研究

来源 :光源与照明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li_mine12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建筑空间艺术化盛行之时,人们对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精神及心理需求。在建筑设计领域,自然光的合理应用可以极大程度上拉近人们与建筑之间的联系,使人们产生较强的融入感。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自然光影中“遮挡关系”对建筑氛围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自然光源对建筑美学的影响以及不同建筑对光源的需求。最后结合相关艺术作品介绍了4种分割自然光的方法,即利用遮挡物分割光线、利用墙体形状及体量分割光线、利用遮挡材质形成漫反射、利用黑暗与光明的相互作用等。希望促进光影与建筑设计的良好融合。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通用设计理念对家用下肢康复产品的开发进行理论指导,给未来家庭康复领域产品设计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运用竞品分析法为产品形态与功能设计找出方向,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用户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进行分类分析。将下肢康复产品的训练环境代入家庭,让更多的居家患者可以享受到康复治疗。通用设计理念在康复辅助产品中的应用可以提升用户训练成果,缩短回归社会的时间,重新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碳排放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担当,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区域性碳排放趋势和应对措施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在深入调研青岛市能源消费的基础上,对青岛市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能源消费的角度出发,结合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方面的内部联系,建立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能够更好地了解能源消
随着城市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居民活动特征和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复杂多变,同时,城市空间无序扩张,发展规划不足,引发了交通堵塞、人口流失、公共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了城市活力消解难题。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活力定量分析成为了重点研究问题。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百度地图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微信宜出行、美团、高德建筑物轮廓等多源地
识别碳减排关键部门和领域,为“双碳”目标实施提供经验借鉴,从能源供给侧视角,基于电热分摊原则,对2005—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直接碳排放和责任碳排放进行测算,并比较两者动态变化趋势和差异性。结果表明:首先,中国能源消费量具有一定的刚性,能源结构优化效果明显,碳排放量处于高位平台期,碳达峰可期,碳中和任重道远。其次,各行业直接碳排放与责任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碳减排的重点部门已经发生变化。提出了
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在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辩证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1周、3周及6周的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分、负性情绪情况。结果:治疗1周、3周及6周后,观察组的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新冠病毒)的流行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和人类健康.随着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迅速积累,国际上已经检测和发表了成千上万的基因组变异.为了更好地追踪新冠病毒基因组进化轨迹,并实时解析疫情发展进程中的病毒基因组特征,本研究分析了121618个高质量的病毒基因组.基于参考基因组第8782和28144位点上的单核苷酸变异(SNV),首先将这些病毒基因组划分为L和S两个主要谱系;
期刊
测算并分析北京市2005-2020年能源碳排放,运用LMDI法将北京市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量分解为以下7个影响因子:能源价格、能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模、人均收入和常住人口规模,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8-202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碳排放占比最大,电力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逐渐增加。促使碳排放量减少的因素:能耗强度、能源结构、能源价格和产业结构,能耗强度的降低是促使碳排放量减少的
主要从对钼酸钴花状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印刷染料亚甲基蓝展开研究。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水热法进行钼酸钴花状结构材料和La掺杂的钼酸钴复合材料(La-CoMoO4)实验制备,运用XRD、SEM、TEM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La掺杂对钼酸钴花状结构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中制备的La-CoMoO4呈现均匀的花状结构,无其他杂质峰和杂质元素存在,纯度较高。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亚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