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提取物对酒精戒断大鼠海马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来源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刺五加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戒断后所产生焦虑症的作用以及对大鼠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刺五加组、中剂量刺五加组、低剂量刺五加组和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作为对照外,其他五组腹腔注射20%(w/v)酒精(15 mL/kg),1次/d,持续28 d,制备酒精戒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15 mL/kg)灌胃作为对照;高剂量刺五加组、中剂量刺五加组和低剂量刺五加组分别按照900 mg/kg、300 mg/kg、100 mg/kg用温水溶解的刺五加浸膏灌胃;阳性药物组用5 mg/kg的地西泮灌胃.连续给药5 d.高架十字迷宫判断大鼠焦虑情况,HPLC测定大鼠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刺五加组能够提高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百分比(28.5±6.4)%和停留在开放臂的时间百分比(20.4±4.8)%(P0.05).结论 刺五加提取物可减轻酒精戒断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实现的.
其他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化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但易引发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其发病率达50%[1],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针刺感等,常导致患者躯体不适加重,引起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2].音乐治疗常用于不良情绪的治疗,穴位按压为中医常用治病手段,二者已分别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但二者联合应用于不良情绪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将两者联合用于MM并发CIPN患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具有易复发、可自愈的特点.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此类患者采取心理疏导联合仪器复位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乳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早期准确诊断乳腺肿瘤性质尤为重要.MRI是乳腺疾病常用检查方式之一,可实现多平面、多序列、多方位以及多参数成像,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性,且对微小病灶也有较高检出率[1-2].动态增强MRI在显示乳腺异常病灶形态学特征的同时,可提供病灶组织的血液动力学特点信息.有研究显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血流参数可初步鉴定肿瘤性质[3-4].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血流参数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在经前或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腰骶酸痛、下腹部坠胀等症状[1],常发生于青春期或育龄期女性,西医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口服避孕药,效果虽好,但是不易治愈,且伴有消化道不适.中医认为,痛经是外感寒邪、内伤七情、先天禀赋不足致后天胞宫经血循行不畅,亦或冲任、胞官失养所致[2].本研究采用“温经止痛方”联合蜡疗用于寒凝血瘀型PD患者,观察其疗效.
甲亢合并糖尿病是较常见的合并疾病,多与家族遗传、自身免疫系统障碍以及环境因素有关.由于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中需同时兼顾.此外,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上也常有发生,合并糖尿病后用药方案的选择更复杂.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甲亢肝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
预防接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乙型脑炎、白喉等古老的传染病已通过预防接种被消灭或消除或被控制在历史低流行水平.此外,在近几年的新发传染病防控中,如H1N1防控、EV71疫苗防控手足口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疫苗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或被寄以厚望.然而,近年来作为预防接种的伴生现象,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给公众造成了不少的困惑,预防接种环境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度严重影响了预防接种质量,甚至对近几十年预防接种所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可分为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其中慢性肝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原因之一,但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少见.近5年来,本科共收治2例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肝癌患者,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病例1,男,46岁,因“左鼻出血1d”于2017年3月19日收入院.患者既往健康,无高血压及肝病史.(5.1×8.2×6)cm.转上级医院确诊为低分化肝癌,鼻腔未再出血,患者1个月后离世.
进展性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发生相关[1-2].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作为新的炎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有关.本研究主要探讨Lp-PLA2、MIF与脑梗死发生、进展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性疾病,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挤压等暴力因素引起,患者伤后易出现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紊乱,甚至脑死亡等[1].临床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采取手术清创,但因伤情危重复杂,手术难度较大、过程持续时间较久,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预见性风险管理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疾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风险问题提前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2].基于预见性风险管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在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依照疾病的发展进程及护理内容的变化为其
由于大多初产妇对孕期相关知识认知有限,容易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出现孕期营养过剩,增加难产风险[1].因此,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合理控制体重,对初产妇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全程孕期保健通过给予初产妇孕期知识讲解、评估初产妇自身危险因素并进行正确规避,有利于提高母婴安全,效果显著[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初产妇的护理,观察对其血糖血脂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