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中命关穴的考证与探析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扁鹊心书》载命关穴能“治三十六种脾病”,且“能保固不死”,然而考查历代针灸医籍发现,此穴名称及该应用仅见于《扁鹊心书》一书,故对“命关”一穴进行考证分析,并整理研究《扁鹊心书》中有关命关穴的内容,结合其他文献及现代研究应用,明确了命关穴即食窦穴、其证治颇广,尤效于脾胃病证,在水肿、情志病及危急重症的治疗上也能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抗菌蓝光(aBL)疗法是一种基于光的非抗生素抗菌方法,具有内在的抗菌作用,不需要外源性光敏剂的参与,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BL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细菌中存在的内源性光敏剂吸收特定波长的蓝光,随后被激发到三重态产生活性氧(ROS),ROS迅速与微生物大分子反应,损害细胞膜、脂质和遗传物质等,从而实现抗菌的目的.aBL可以高效灭活浮游细菌和抑制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并能降低动物模型感染部位的细菌存活率.目前aBL已被广泛应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一组由细菌引起的
红细胞人源化小鼠模型是一类能够稳定重建人红细胞的人源化小鼠,其对于人红细胞相关疾病临床前期研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能够模仿人体免疫机能,在整体水平上反映人类生理和病理情况,探讨红细胞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发展过程、构建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可为后续优化该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现主要对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发展、人源化小鼠人红细胞重建现状、人源化小鼠中人红细胞重建的影响因素、人红细胞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湿毒疫”范畴.外感湿毒杂气侵袭肺络,肺气宣降失司,血络受损,后期形成了肺虚络痹,虚瘀错杂的复杂病机.该文主要从“虚”“瘀”着手,提出“肺虚络瘀”理论,标“瘀”本“虚”,主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和培土生金法诊治COVID-19恢复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COVID-19恢复期提出思路.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家族中新近被发现的成员,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PDGF-D在包括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能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该特性与EMT有密切关联.Notch1是Notch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肿瘤细胞的EMT过程,在PDGF-D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迁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PDGF-D可能通过Notch1信号通路在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瘤细胞EMT过程中发挥效应.现对PDGF-D促进肿瘤细胞EMT
最新欧美瓣膜病管理指南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推荐越发积极,心脏团队的关注点逐渐从危险分层转移到患者年龄、人工瓣膜耐久性、解剖适应程度和技术成熟度.不难看出,TAVR的未知和挑战主要集中在瓣膜耐久性、TAVR的解剖适应证、冠脉通路和单纯主动脉瓣返流等方面.这正是我们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的方向.
痧证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至清代由于《痧胀玉衡》的问世,其才开始具有疫病的内涵.在痧证四大著作先后问世后,痧证之学进入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至清中期甚至到达“无人不痧,无症不痧”的程度.但到了清晚期,痧证却已无人问津.这样一种急盛速衰的现象,与其自身的局限性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探究其内涵,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疫病学的发展.
白癜风是一种易诊难治的皮肤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能有效阻止该病的复发.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潜在的无限分裂能力和分化为多种靶细胞能力的细胞,在白癜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毛囊中黑素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其成为皮肤中黑素细胞的重要来源和储备.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抑制氧化应激和促组织修复等功能,可以作为自体黑素细胞移植的辅助治疗.干细胞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性方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干细胞在多种皮肤疾病中临床应用的报道相对较多,但对干细胞在白癜风治疗方面
仝小林院士在传统“三焦”理论的基础上,将颅腔和脊髓腔定义为“顶焦”并将其增补进三焦系统,突出中医对神经及精神系统的认识与思考.“神系”作为顶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神明,司神志的生理功能,神机逆乱或神机失用是其主要发病特征.仝小林院士提出“神系”疾病临证时需以刚柔辨证为总纲,刚则泻之,柔则补之,临床验证卓有成效,为中医治疗神经及精神性疾病开拓思路.
在传统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仝小林院士将人之四腔(颅腔和脊髓腔、胸腔、腹腔、盆腔)与人之四焦(顶焦、上焦、中焦、下焦)一一对应,提出了“四焦八系”的辨治体系.文章着重对“四焦八系”中“顶焦髓系”的生理、病理特征,临床辨治纲领进行论述,以“刚柔”辨证为“顶焦髓系”的辨治总纲,初步阐释四焦八系之“顶焦髓系”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价值.
三仁汤源自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主要治疗湿温初起及湿痉.作为传世治疫名方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在时行疫病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也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疫病的优势.在用法用量上有着严格的标准.清代至民国等24部医学著作中收载了三仁汤,本着异病同治的中医辨证思维,以三仁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被应用于治疗中医疾病如夹食伤寒、痰饮、疫疟、隐疹、伏暑等,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眼科疾病、传染性疾病,现就三仁汤的方药、方证源流、古今演变、现代应用进行纵向回顾与剖析,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