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新技术革命与儒家文化关系研究综述

来源 :阴山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技术革命的爆发,对儒家文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日益发展的科技带来的理论困境,近20年来学者逐渐将目光投向儒家文化.新技术革命相关研究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革命的发展.新技术革命与儒家文化研究呈现出文本解读为主导、问题为导向、关注儒家文化现代建构等理论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提升空间.
其他文献
《路遥小说的传播和接受》开创性地以路遥小说的传播和接受为研究对象,其结构布局正好与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的传播过程五种基本要素(5W)相契合,这对近年来路遥研究的空白或不足之处具有一定的弥补作用.
塞原诗派是20世纪30年代冉冉升起在绥远文苑的一颗耀眼明星,它以1933年的塞原社和《塞原》为起点,经历了 1934年塞原社重组、《塞原》复刊,到1936年《塞北诗草》创刊,标志这一流派形成.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和主张,并将之努力付诸创作实践,形成了与左翼文学“同”中见“异”的风貌,为荒芜、沉闷的绥远文坛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左翼文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诗词中许多词句都是初心使命的体现,只是关联程度不同.运用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关联、明示推理、最佳关联、语境效果等核心概念,探究如何强化毛泽东诗词英译与初心使命的关联,旨在提高翻译质量,彰显毛泽东诗词及其英译的时代意义.
汉魏洞窟故事衍生出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进入(洞窟)—游历—离开”的叙事模式.瞿佑《剪灯新话》中亦有一组桃源类型小说,遵循着同样的叙事模式.但也表现出自身的特质:个人身份的文人化、人物行为的世俗化和结尾的奇遇化叙事.实质上反映的是主观意识觉醒下,文人面对物质欲望与精神自由相冲突时的抉择.由此瞿佑构建出两重桃源意境:世俗桃源意境和(远游)山水桃源意境.两重桃源意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前者是通往后者的桥梁,精神性的山水桃源是人类的最终归宿,极具现代化意识.对当今的世俗化与现代化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敦煌变文“勃笼宛转”有不少解释,却未尽其意.文章认为将“勃笼”看作“蓬”的分音词是合适的,在“勃笼宛转”中当分析为名词作状语,像蓬草一样,“勃笼宛转”是为躬着腰向前快走的一种比喻之言,这样解读更符合作品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展示.
在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协同作用下,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经济贸易往来活动日趋频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水平逐渐提升,许多优秀的跨国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家与地区间贸易往来的桥梁.在此背景下,为确保世界范围内经贸往来的稳定和长远发展,跨国企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践行自身使命,以更广阔的胸襟和视野承担起自身重要的社会责任,坚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既要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又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审计人才的国际化业务水平,将提升审计人员的外语翻译能力作为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坚决予以贯彻落实.本文立足于国
陆游是一个复杂的人性的组合体,是一个充满了爱与恨的活生生的人.作为寻常百姓的陆游,与民混一,不拘贵贱;粗茶淡饭,清贫节俭;幅巾青鞋,穿戴寻常;亲情缠绵,儿孙满堂;下棋饮茶,颐养天年;拄杖牧鸭,养猫玩耍;自力更生,躬耕桑麻;采药卖药,治病救人;周游天下,遍交友朋;赏花弹琴,风调优雅;风流才子,放浪潇洒;一世清贫,诗酒人生.袁枚评杜甫曰:“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可移来说陆游.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时间不长,但其根脉复杂,现有研究虽然对生态文学的表里有所厘清,但尚未在中西对照中阐述生态文学的共性问题.《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对中国生态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审视,通过对中西生态文学的全面观照、直面生态写作的精神互动、构建多维的生态文学图景,深入探究中西生态文学在发展进程中的精神互动与文化对话,从而寻求中国生态文学在时代话语之下的文学定位和身份确证.
柳无忌与清华文学社的留美同学一同在纽约创办了《文艺杂志》,杂志以刊发诗歌和诗论为主,其中最重要的一篇诗论就是柳无忌的《为新诗辩护》.该诗论旨在论证新诗的合理性,揭示新诗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出中国新诗的短期发展目标,帮助新诗走出低迷的状态.尽管《为新诗辩护》因为种种原因在当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却是新诗重建以及探索中国新诗良性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从柳无忌的探索中可以窥见朱湘的思想印迹.柳无忌的尝试和探索,对当时新诗走出低迷状态和提振人们对于新诗的信心而言仍然具有历史意义.
生态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翻译过程是在这三方面进行适应与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寻求三个维度平衡的过程.生态翻译观下英译《巴拉根仓的故事》,语言层面的转换,关键要处理好大量蒙古谚语的英译,要充分理解源语的形式与内容,按照译语的语言习惯进行双语间的意义传递与转换;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其实是归化与异化的考量与选择,具体的译法有音译法、音译+释意、直译法等;《巴拉根仓的故事》的英译过程,也是对大量的夸张、对比、比喻等翻译的过程,译者通过调整、变通等方式处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