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科普全国性品牌创建的实践和启示——以“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电科普活动为例

来源 :中国核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与中国核学会从2013年起连续9年举办以“魅力之光”命名的全国核电科普活动(简称“魅力之光”),吸引以中学生为主体近300万公众深度学习核科学及核电知识,带动了上千名中学生与院士进行面对面沟通,深度体验核电魅力,获得了超过亿的新媒体网络关注量,成为首屈一指的全国性核电科普品牌,对消除公众对核电的误解,提升公众的核电科学素养及营造核电发展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关创新做法、成效以及工作启示,可供核电科普和公众沟通从业人员参考.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数值仿真结合实验的研究方式,对自调节的管束除雾器装置进行数值计算和现场实验,分析了当总烟气量变化时,自调节装置对管束除雾器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当总烟气量降低时,自调节装置可以自发关闭一部分管束,让其余管束除雾器在设计风速下正常工作.
在燃料元件包壳未破损的情况下,来自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堆内组件等设备表面的腐蚀或磨损产物对堆外辐射场的贡献率超过了 90%.为了降低反应堆停役期间的剂量或缩短大修工期,在停堆前采用氧化运行工艺,将空气或H2O2引入主回路水中,使活化腐蚀产物释放,然后通过树脂床快速去除回路中的腐蚀产物,降低停役时的辐射场剂量.本文对目前氧化运行释放和去除堆芯活化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并对强迫氧化运行与自然氧化运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涉核领域,专家与公众知识体系的建立基础差异较大,导致双方的沟通无法同频.但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源自于生活、通俗易懂的公众知识在涉核公众沟通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甚至在与专家知识产生冲突时占据上风.本文从专家知识与公众知识的融合角度入手,围绕专家知识与公众知识在公众沟通层面的交流障碍,探究二者的融合方式,继而为涉核公众沟通提供有利环境,彰显“琴瑟和鸣”的效应.
以长江下游含泥量25.8%、细度模数0.1的A砂样和含泥量6.5%、细度模数0.3的B砂样为原料,掺入矿粉和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水泥基材料,研究对比2种疏浚砂水泥基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表明,A、B2种砂样制备水泥基材料的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 31.2 MPa和38.3 MPa,劈裂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 3.9 MPa和4.3 MPa,A、B砂样试件浸水强度分别为24.2 MPa和34.1 MPa,抗冲磨强度分别为9.5 h/(kg/m2)和12.5 h/(kg/m2),具有较好的抗水侵蚀性能和抗
核电机组大修期间常规岛闭式冷却水系统(SRI)的停运时机对常规岛检修工作的开展有关键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冷却水的热负荷及作用,对SRI的停运窗口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停运的最佳时机,对大修工作的开展和降本增效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主蒸汽隔离阀作为核电厂控制二回路通断的重要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采用首台国产化主蒸汽隔离阀设备,不仅满足正常开关、五秒快关和局关的设计要求,还可通过“带载”试验检查阀门快关电磁阀和分配阀的可靠性.以福清核电5号机组为例,说明国产主蒸汽隔离阀的控制原理和特点,比较与M310机组在系统设备和逻辑功能的异同.针对机组运行期间出现的异常关闭、气泵频繁启停、压力开关漏油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为后续华龙及其他三代核电机组主蒸汽隔离阀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维修运行提供借鉴
核能发电用途已被公众广泛认知和接受,但核能应用对于占能源消耗总量60%的非电应用领域仍是有待开发的又一片蓝海.稠油开采具有资源数量大、难开采、能耗高等特点,目前实施的工业化经济热采稠油,大都需要高温高压蒸汽,生产这些蒸汽,主要依靠燃煤、燃气锅炉,碳排放量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核能稠油热采是核工业、石油工业的跨界技术创新,为开创核能供热市场创造良好的应用场景.本文介绍了稠油开采技术现状、稠油热采能源需求、核能稠油热采技术耦合、技术方案和初步经济分析.
核电作为复杂人—机系统,防止人因失误是核电运营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人因失误防御也从传统人防逐步向智防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人员效能和人因可靠性.本研究基于核电厂人因事件人因失误因素分析和重要度排序,以典型人因失效点作为切入点,从认知和行为两个角度入手,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工作前期、工作任务准备、工作任务实施三个环节,并在不同环节采取智能化技术手段防止人因失误,即在工作前期环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个体/群体安全意识形态跟踪、分析和提升,提高或保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处于高水平;在工作任务
装卸料机是核电站装卸反应堆核燃料的关键设备,承担着燃料组件在堆芯的装卸、倒运、转换工作.随着核电行业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多.而外套筒又是装卸料机关键部件,由于燃料组件在运输过程中整体位于外套筒内,所以其制造精度要求极高.经过对多套该设备的制造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制造工艺,充分利用现有的机床加工能力自制各种的实用工装,采取有效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尝试积累精加工车床进退刀的技术,提出了一系列防变形的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该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为同类产品的制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程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瓶颈.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对核电项目前期阶段专项公众沟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加深入地检验核电项目建设单位公众沟通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应对这些挑战与要求,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既有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探究融合同行评估和沙盘推演优点的评估新工具——公众沟通沙盘推演评估.该评估方法结合公众沟通工作的特点,通过对核电项目开展工作观察与访谈等“静态考验”,与情景模拟及压力测试等“动态考验”,多维度、多层次地检验核电项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