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聚类和层次分析法的电网工程数字化设计质量评价

来源 :云南电力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网工程数字化设计作为电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其设计质量对电网工程的建设实施与数字化成果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数字化设计的特点,建立数字化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聚类对设计质量进行分类并构建白化权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结合灰色聚类及层析分析法构建电网工程数字化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并以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某铅锌选矿厂存在钢球尺寸单一、新生-0.074 mm含量偏低、过磨现象严重等问题.在生产流程中选取代表性矿样测定原矿力学性质和粒度组成,结合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为生产提供合理的钢球配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韧性和脆性偏高,通过破碎函数、段氏球径半理论公式和对比试验结果,采用φ80∶φ60∶φ40∶φ30=25∶35∶20∶20的推荐方案较现场方案在中间可选级别(0.01~0.15) mm产率提高6.06个百分点,易选级别(0.028~0.074) mm产率提高4.39个百分点,-0.074 mm含量提高8.
针对低金高银铜铁钙载金炭解吸率低的情况,对系统解吸和电积指标进行分析,明确金、银解吸率低的原因.研究表明,系统金、银解吸率低主要由管道堵塞引起,电积率低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可通过除垢及提高温度来强化金银的解吸电积.工艺优化后,金的解吸增加6.08%,银的解吸增加1.98%,贫炭中金、银品位明显下降,平均为79.26 g/t和127.89 g/t,降低了后序处理成本.
针对云南某选矿厂尾矿开展矿石性质研究,探索回收尾矿中的铁资源,在尾矿粒度小于0.074 mm占93.65%,铁品位27.83%的情况下,采用“强磁粗选-酸浸-强磁精选”选矿工艺流程,可获得铁精矿品位52.12%,回收率17.06%的选别指标.该方法有利于尾矿铁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矿山铁矿资源的利用效率.
针对含银较高的粗铅,采用含银0.7%~1.4%不同等级的粗铅铸成8批阳极板,进行8个电解周期硅氟酸电解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析出铅均符合质量要求,可为处理大批量高银铅精矿生产提供参考.
针对新型的污酸处理工艺“深度硫化+吹脱+结晶法”存在投资大、能耗高、单位处理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铜渣协同脱氟氯工艺.经正交试验表明,在液固比8∶1、温度30℃、转速300 r/min、反应时间45 min,脱氯效果为96.44%;在脱氯污酸中,按氧化钙4g/L、温度40℃、转速100 r/min、反应时间15 min,除氟效果为86.51%.
分析了铜冶炼原料铜精矿中砷的形态,研究了砷在铜冶炼过程中的行为及其主要特征,通过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了在铜冶炼过程中砷的分布及走向,提出了砷减量化的源头控制措施.
分别采用水泥固化技术、聚乙烯材料固化技术、沥青固化技术对云南某厂的硫化砷渣进行固化处理.结果 表明:硫化砷渣在经过沥青-水泥的二次固化后,砷的最大浸出浓度为0.105 mg/L,固化效果十分明显.
为保证除气箱出口的氢含量符合控制要求,研究了石墨转子结构及氨气流量对除氢率的影响,确定了氩气流量值设定范围.结果 表明:使用六孔结构石墨转子,气体流量值设定为(65~75) L/min,可以达到65%的除氢率,可满足工艺对氢含量的控制要求.
针对国内某公司锌系统污酸污水开展了氧化铅精矿中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佳工艺条件下,氧化铅精矿中和后液酸度为5 g/L,达到中和污酸污水中游离酸的目的 .采用氧化铅精矿中和污酸污水工艺,预计每年为该公司节约消石灰1514.80 t、减少中和渣3064.2 t,节约处理成本223.15万元/年,从源头实现中和渣减量化、降低处置成本的目的 .
电抗值可调的电抗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高温超导可控电抗器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并对其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了高温超导可控电抗器在发展中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