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CD20阴性非特殊亚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CD20阴性非特殊亚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期为其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21-03-0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例原发CD20阴性非特殊亚型DLBCL患者临床资料,对病例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蛋白表达及基因改变情况.结果 5例患者病变部位分别为胃窦、小肠、腰大肌、颈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临床分期ⅣA期4例,ⅡB期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部位疼痛、体质量减轻、呕吐和食欲下降等,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升高.组织学上5例均表现为受累部位正常组织结构消失及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偏大,异型明显,核仁及核分裂像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D20及CD138均为阴性,而CD79a和PAX5均为阳性,Ki-67高表达;CD19、CD38以及MUM1表达情况不一.FISH检测发现1例Bcl-2异常分离,1例C-MYC异常分离,1例C-MYC及Bcl-6异常分离.5例患者均行多周期化疗.随访结果1例死亡,1例病情稳定,1例对化疗不敏感,2例诊断时间较短仍在治疗及观察中.结论 原发CD20阴性非特殊亚型DLBCL临床少见,患者通常可有LDH水平的增高,镜下有瘤细胞偏大、核仁及核分裂象可见的特征,肿瘤细胞具有CD138阴性、CD79 a及PAX5阳性、Ki-67高表达的特点,基因改变具有较大异质性.可综合组织学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临床病理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iR-64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2018-01-01-2019-03-31行手术切除的30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周围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qPCR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和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和H157中miR-641表达水平,分析miR-64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MTT法检测miR-641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miR-641对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靶基因双
学位
目的 分析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PORT)的个体化策略与影响因素,并探讨N2期NSCLC患者PORT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ⅢA-N2期NSCLC、PORT和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及术后放疗”为关键词,检索2021-07-31前相关文献.共获得英文文献390篇,中文文献24篇.纳入标准:(1)PORT对不同临床特征ⅢA-N2期NSCLC患者生存研究;(2)ⅢA-N2期NSCLC PORT最佳时机研究;(3)ⅢA-N2期NSCLC
手术治疗在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制定乳腺癌手术治疗决策时需考虑到肿瘤临床分期、原发灶位置和病变累及范围以及患者意愿,严格掌握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手术操作.本共识由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参照国内外的乳腺癌相关诊疗指南制定,旨在强化乳腺癌相关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为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提供明确的诊疗建议.
目的 评估辽宁省农村居民结直肠癌患病影响因素,探索结直肠癌筛查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2-07-01-2019-06-30在沈阳苏家屯区和营口盖州市居住的40~74岁常住居民,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家推荐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和便潜血检查两种方法初筛出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行结直肠镜检查复筛,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完成初筛164415例,复筛17950例,检出结直肠癌患者109例,高危人群结直肠癌检出率为0.61%(109/17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是指在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或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 2 种或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又称重复癌、多重癌,临床较少见,发生率约为 0.73%~11.7%,容易误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导致漏诊[1-3].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MPMN发病有增多趋势.MPMN多数报道为双原发恶性肿瘤且以消化道多原发肿瘤多见[4].本研究报道1例肺、胰腺和乳腺多原发肿瘤并伴随各自不同部位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168(RNF168)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观察.方法 收集2014-02-01-2015-12-3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16例ESCC和56例癌旁(≥5 cm)正常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F168和STAT1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将2种蛋白表达依据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与染色强度评分相乘得到总分划分为阴性表达组、阳性表达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2种蛋白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联性采用χ
目的 构建基于m6 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食管癌预后风险模型,并寻找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癌转录组数据和临床资料,提取m6 A甲基化调控因子基因表达数据,利用R软件“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有关联的m6A调控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食管癌预后风险模型.基于模型计算每位患者的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ROC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回归分析验证该模型
目的 使用模体探究重复扫描、射线照射及运动状态等不同因素对磁共振加速器(MR-Linac)T2加权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稳定性影响.方法 选用10种不同形状凝胶,将其置于水箱模体中进行扫描用于模拟不同形状感兴趣区域(ROI);筛选运动模体的5种不同运动状态用于模拟放疗过程中常见运动.采用Accucontour V3.0对ROI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值,使用Matlab R2018b和Medcalc15.2.2分别对提取特征值进行一致性相关分析及Wilcoxon秩和检验.使用重复扫描MR图像,提取高稳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全身治疗方法之一.激素受体阳性的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减少复发风险和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本共识基于《NCCN指南》(2021.V1)、2021 St.Gallen共识、《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和《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由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