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教版选修模块“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着眼于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特点,围绕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思维;认知;盐类的水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10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而行为观上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如何使生本教育理论落地,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人教版选修4模块的“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一、将学生的已有认知作为教学的起点
  要帮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就是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这两个已有知识基础上,在微粒观和平衡观的指导下,建立起水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相互作用这一分析问题的视角,分析平衡间的相互影响。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顺利理解核心概念,我们设计了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来切入,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再设置认知冲突将问题引向深入。我的设计以这样的情境开始:大家知道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吗?因为是学生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很容易回答出是酸!于是我演示了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的实验,这是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也为后面讲盐类水解的应用埋下了伏笔。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兴致很高。我话锋一转:“可是大家看我加的是硫酸铝溶液,是盐溶液,不是酸啊!”于是便产生了认知冲突,我顺势引导:“那大家预测一下硫酸铝溶液的酸碱性。”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酸性!我继续引导:“科学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你们的预测对不对怎么知道?”学生自然知道下面的任务是动手实验验证了。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接下来的教学便是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二、通过情境和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宏观看现象,微观找本质。既然已经知道盐溶液可以呈现出一定的酸碱性这一现象,那下面便顺理成章地进入问题本质的探究。本着对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尊重,我通过情境的设置,用一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知识串联起来,引导他们的思维逐步深入。
  以水的电离作为分析的起点和核心。学生在前一节刚刚学习过水的电离,对此记忆犹新,兴趣盎然。为了对复习保有新鲜感,也为了我们的探究不枯燥,我在复习水的电离时用了大量的比喻。比如形容水的电离十分微弱,水的离子积常数有多小时,我打了个比方:全国人民选出两个人,一个当主席,一个当总理。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等比喻为一个香蕉的肉和皮。这样的设计同样体现出对学生已有认知的尊重,并建立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以醋酸根离子的“搅局”为背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醋酸根离子进入水中,直奔谁去?氢离子。为什么?异电相吸。会结合为醋酸分子吗?会。为什么?醋酸是弱电解质,聚多离少是它的自然规律。氢离子被醋酸根“吃了”,由于常温下它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乘积是不变的这一自然规律,水的电离平衡将如何变化?其结果如何?经过引导,学生不难得出醋酸根与水电离的氢离子作用,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呈碱性。
  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解实质和规律。分析NaClO、NH4Cl、NaCl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组内交流、补充,组间评价。这一环节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丰富了课堂评价方式,鼓励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通过对比分析醋酸钠加入水中、对水加热和水中加碱几种情况下水的电离平衡受到的影响,进行新旧知识联系,强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这三个例子选的很有代表性,醋酸钠对水是掠夺(H )式的促进其电离,对水加热是挑拨离间(H 和OH-)式的促进其电离,而水中加碱则是OH-入侵式的抑制水的电离,都使c(OH-)增大,原因却不一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很好地强化对盐类水解的本质的理解,并且自主建构水解的概念、实质、结果和表示方法。
  课堂练习环节通过基础题巩固新知,例如用铝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来呼应本课开头的实验;而“观察桌上的硫酸铜溶液,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发挥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鼓励创造性。这样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鼓励他们思考。
  三、通过问题再从化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对水解的本质有了基本了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水解的认识,并帮助他们从科学回到生活,以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生活现象,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再到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能力在不断地提升,我们看问题的视野也在不断地扩大,我们不仅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获得了知识,还可以用化学知识丰富和改进我们对现象和经验的理解与运用。像“纯碱溶液为什么能去油污?蜜蜂叮咬后涂抹肥皂水为什么能减轻痛苦?”便是很好的例子,也有助于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有悬念的课堂是很着迷的,像对“本课开头实验中为何能放出气体?”这一问题的思考为后面进一步研究水解平衡的移动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课下的思考和争论,这样以“教”引“学”的目的便达到了。   四、几点思考
  1. 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要以生为本
  尊重并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环境、能力层次等等情况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起点设计符合他们的教学。我们的设计要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以学生熟悉的事实、已有的知识、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新课,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逐步诱导。而不尊重学生实际、以师为主的教学必然会招致学生的反感,课堂推进困难,效率低下。
  2. 始终把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第一任务
  知识的获得应该是最浅的、最低级的学习,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思维能力的提升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人比其他动物高级是因为人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善于思考,拥有智慧。思维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教师有意识的培养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水平更快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到评价反馈都应该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展开。
  3. 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以使评价起到好的导向作用,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课堂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可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也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引导他们对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缺点,自觉调控自己的学习。教师也可在各种评价中找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4. 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各种知识、信息、理念日新月异,教师只满足自己已有知识,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逐渐被淘汰。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立足学生来进行教学设计,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我们教学的核心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重.以学生为本理念教学之我见[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16
  [2]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7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案例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教授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乃至人文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实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人文主义;化学课堂;三维目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7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
摘要:文章作者以听课同行的身份,从“课堂引入”“分子式探究”“结构式探究”“拓展延伸”和“课堂收尾”五个环节,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和“激人以欲”三个层面,逐层递进对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对比;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激人以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4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0-0066-01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33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这样的演示实验探究
摘要:文章根据江苏省化学优质课比赛中“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题设计,从设计优化、实验优化、媒体优化等方面阐述了在磨课、上课过程中的做法和反思。  关键词:氮肥;实验优化;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1-006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22  2014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
摘要:NH4HCO3水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且每个平衡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此,着重探讨了溶液碱性强弱、HCO3—自偶电离对溶液碱性强弱的影响、滴加NaOH溶液时OH和NH4 、HCO3反应秩序等问题。  关键词:平衡;自偶电离;反应秩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
摘要:以精熟教学策略为指导,尝试探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重概念轻练习的做法,而是反其道行之重练习轻概念,甚至“消灭”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虽然可能会导致在某一阶段解题时出现概念上的误判,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点误判完全不是问题。因为那些学生出现误判的题目,纯粹是就概念而考概念的题,根本不符合化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思路。  关键词:物质的量;摩尔质
张超 男,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第四中学高级英语教师,市英语优秀教师,县骨干教师。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31年。多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中学生英语》《学英语》《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读写》《中学英语园地》《英语辅导》《校园英语》等发表文章数百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曾参与《天天向上》《三维方案》等高中版教辅资料的编写工作,并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辅导学生在省、市和
摘要:复习课应该是在了解学生已经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把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同时也应注重各种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只会要求学生记住该记的知识,至于怎么识记就不是老师的事情了,这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案例中进行了右脑记忆、组织策略和概念的学习和训练。  关键词:案例;分析;右脑记忆;组织策略;概念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1-0071-03中图分类号:G633.
Ⅰ. 找出下列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左邻右舍。(10分)  1. __ y __2. __ r __3. __ f __  4. __ i __5. __ m __  Ⅱ. 用大写或小写字母重新写出下列单词。 (10分)  6. bed _______7. china ______  8. hello ________9. hand _______  10. morning _______11. DOG
李成  出生日期:2006年10月25日  愛好:画画  座右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就读学校班级:江苏省连云港市罗阳中学七(3)班  指导老师:王桂馨  I had a boring weekend, because I stayed at home all the time.  On Saturday morning, I got up early, and then I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