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一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壮丽篇章的圣地。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片土地上引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书写出了民主革命时期最成功、最辉煌的时代华章,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
  伟大精神来源于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西柏坡精神作为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所形成的特定精神,产生于这一时期我们党所领导并从事的革命实践。在西柏坡,党中央指挥战略决战,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亿万农民获得了安身立命的土地;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地保持优良作风;筹建华北人民政府,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大的后方基地。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洗礼,有推翻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有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
  西柏坡时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期,中国革命处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是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时代课题,即面临敢不敢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课题;面临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面临如何实现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转变的考验;面临能否避免历史上胜利者骄傲的错误,永葆革命者本色,经受执政考验的新局面。党在西柏坡时期对上述历史性课题解答的光辉实践,是西柏坡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决定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
  西柏坡精神孕育形成于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较量过程中,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交汇处,与以往的革命精神相比较,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帶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进入新时代,西柏坡精神始终薪火相传,依然绽放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和时代光芒。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时期,能否顺利实现长期稳定执政日渐成为党中央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会不会走李自成的老路?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能否顺利完成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面对这些全新的时代课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全面规划新中国制度框架与政策设计,并向全党敲响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命题,发出了“绝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
  西柏坡时期面对大胜利、大辉煌,我们党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在即将执政的喜悦中陶醉,而是及时地给全党打预防针,要求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自觉地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的领导人居室简陋、生活简朴,在小山村里科学决策,在小平房里运筹帷幄,在陈旧的办公桌前深谋远虑,擘画着新中国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进入新时代,“两个务必”在永葆党的优良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日益焕发出新的更强的生命力。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确保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必须全力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


  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已处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高潮中,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当革命胜利即将到来时,党中央抓住有利时机把革命由局部胜利引向全国胜利。一是指挥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下半年,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南渡黄河,实行中央突破,挺进中原地区,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对于改变整个战争形势“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二是树立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信念。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要求人民解放军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于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于歼灭敌军的强大集团。党中央和毛泽东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当机立断,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没有畏战惧敌,而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进而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新篇章。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会遇到诸多风险和挑战。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尤其要坚定斗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等方面要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通过伟大斗争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必须始终坚守人民至上、为民服务的情怀


  西柏坡时期是党中央秉持为民宗旨,出色解决“靠谁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根本问题的光辉时期。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生产的积极性。“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老百姓真诚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真实写照,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毛泽东直言:“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在1948年召开的九月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西柏坡时期,党的领导人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和坚持“两个务必”,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西柏坡時期得到充分体现。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要坚守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必须不断增强居安思危、开拓创新的意识


  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胜利在望,毛泽东同志将中国共产党人进京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显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革命胜利后的形势判断和深谋远虑。党中央围绕历史转折的主题,勇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政权组织和运行方式。但是建设一个新世界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理论和制度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西柏坡时期是我党确立新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在九月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之后,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做了系统的阐释,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1949年3月,毛泽东提出多党合作的思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西柏坡时期还制定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一系列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面对成绩能否看到问题,是一个政党成熟与否的“检测仪”。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更应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规划新的征程,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分别系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王仁锋)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的国际市场促使企业逐步“走出去”,以应对日益饱和的国内需求。特别地,“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大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报表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使用者单位需要一个随需而动的数据填报工具以更快更好地满足本身需求,“分布式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它承担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规范和引导,即育人性。但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
现代法治国家,无论是大陆法系亦或是英美法系,公权力的行使,均以保护公民权利为宗旨。规范公权力的正当行使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基础,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公
目前,推荐系统面临着可扩展性差、数据稀疏性、冷启动、低效率、忽略评论信息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融合评分和评论的推荐系统,加入语义分析,优化算法,并设计出相应的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感应加热电器,如电磁炉、感应式电饭煲等,由于具有热效率高,无明火,清洁,环保等优点在工业和家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感应加热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
研究目的: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中针对脑出血患者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就部分脑出血症状较为严重,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而言,内科保守治疗难以取得显著疗效与预后,另外,传统开颅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虽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远期预后,但开颅手术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创伤,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逐渐开始应用于
新疆石河子垦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地下水埋藏浅,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转化较频繁。开展地下水—土壤水动态转化规律研究对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及旱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新疆兵团农八师121团选择典型试验点,开展地下水、土壤水原位观测试验。分析了地下水热及土壤水热年变化特征,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过程,并利用Hydrus-1D软件模拟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热运动规律
由于复杂的矿物成分和特殊的晶体结构,无机非金属矿物材料电气石具有自发极化性、热电性、压电性、远红外辐射等特殊的性能,能够减小水分团簇、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对细胞的迁移与增殖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电气石/聚氨酯小口径复合人工血管(TM/PU复合管)。研究电气石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质的影响,并检测不同电气石添加量的TM/PU复合管体外生物相容性,将体外生物相容性最优的TM/PU复合管
在制造业行业中,如何在提高自身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调整生产资源配置,一直是企业为了创造更大收益需要统筹兼顾的问题。生产调度问题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FJSP)是很多实际生产调度问题的简化模型,由于它更接近生产的实际情况,使它成为目前国内外调度领域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