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的不良反应及减毒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甲素(TP)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中分离出的一种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活性、抗炎、抗风湿和抗肿瘤作用.然而,TP水溶性差,体内消除快,高活性的TP可诱发多器官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对近3年来TP在基础研究中的不良反应及机制,剂型及给药方式转换,配伍减毒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归纳,以期为TP的毒性作用及减毒增效研究的深入探索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thermoplastic polyolefin,TPO)、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影响,明确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作用;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2、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的影响及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对ITP小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选用S
恶性肿瘤是影响我们人类社会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将变得更加紧迫.人参的关键成分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具备较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因此,主要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侵入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增强细胞的免疫调节和与临床联合用药等多方面对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AS的形成及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脂代谢功能紊乱、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AS及相关疾病疗效确切可靠,近年来关于清热解毒法治疗AS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四妙勇安汤为古代治疗热毒炽盛之脱疽的著名方剂,现代研究认为其具有抗炎、降脂、稳定斑块、保护血管、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临床多应用此方治疗动静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AS、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多种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疗程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血脂、脑灌注指标、预后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疗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
目的 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肾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补肾填精法对AD的部分治疗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C57-B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D组、肾虚AD组、六味地黄丸组(1.08 g· kg-1)和吡格列酮组(20 g· kg-1).正常对照组、AD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1),肾虚AD组、六味地黄丸组和吡格列酮组每日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 mL·kg-1),连续注射20 d.第21天除正
目的 研究当归饮子对荨麻疹样病变(UL)小鼠皮肤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反应的影响及IL-33介导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干预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L·kg-1·d)、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L·kg-1·d)、氯雷他定组(0.0013 g·kg-1·d)、当归饮子高、中、低剂量组(39.3、19.6、9.8g·kg-1·d).造模:运用腹腔注射卵白蛋白(10 μg)与氢氧化铝悬液(100 μL)进行致敏并激发复制UL过敏反应小鼠模型.检测:苏木素-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持续进展、过程复杂的炎症性血管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理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且随年龄增长呈渐进性病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直接接触血液的细胞,具有调节血管生成、免疫反应、营养交换及血管张力等生理学功能.细胞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亚细胞降解过程,可维持细胞质成分周转,以响应代谢需求,而自噬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面性,适度自噬可保护细胞免受环境刺激的影响,自噬过度或不足又可引发疾病.天然中药中众多活性单体及其衍生物具备抗AS的活性,甚至可影响其
目的 探究莪术醇对肝纤维化小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分析莪术醇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莪术醇高、中、低组以及丹参酚酸B组,用HE和Masson染色以及肝功能检测各组动物肝脏病理的改变,用WB和RT-PCR检测各组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TGF-β1和Smad2/3的表达和含量.结果 HE和Masson以及肝功能检测发现,模型组肝组织病变较空白对照组严重,莪术醇各组较模型组病变减轻;RT-PCR检测结果发现莪术醇各组对TGF-β1和Sma
海洋中存在着许多结构新颖、具有独特活性的生理产物,多糖是其中一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洋多糖来源广泛,主要分为海藻多糖、海洋动物多糖和海洋微生物多糖.随着海洋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认为海洋多糖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激活免疫系统等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就海洋生物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药用提供参考.
目的 探究健肾化瘀汤联合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98例早期DN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两组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前列地尔,给予研究组健肾化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鞘氨醇激酶1(SphKl)和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液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