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中的“任务”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了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就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语言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示、询问、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所使用的《新标准英语》教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由“以题材为纲的功能-结构-运用性”的任务体系编写,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task—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approach),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为了完成一项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最终完成这项任务,使学生为了运用而学习,学了就用,学了就能用,从而直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课文材料的整体呈现,体现任务的情境性、生活性。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人在各种环境中交流的工具。语言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地教英语,必须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习得语言。《新目标英语》的课文内容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呈现了完整的语言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机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life-like)的真實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和使用语言,增加英语实践的广度和密度,从而激发他们大胆表达英语的兴趣,帮助其加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在平日的生活中能积极地使用。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园》一课,课文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整个参观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将学生引入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教师采用了观看动画片的形式整体呈现课文内容。学生置身于广阔的动物天地,在便于他们理解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学习了完整的语言,并在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逐步理解本课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二、语言活动的立体建构,体现任务的自主性、合作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最终获得的。《新目标英语》关于学生语言活动的设计,就体现了建构主义这一基理念。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Ask and answer,Listen and say,Point and say,Do a survey,Tell the story”等交流性任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的学习留有大量的空间。这些任务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交流语言的环境、合作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一个交互的思维网络,开发了学生交往的潜能,达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良好效果。
  以八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为例,第二课时有个活动是Interview,活动任务是“Ask and answer”,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When did you ...?”这个句型,让学生充分练习一般过去式,并练习用表格整理收集到的信息。活动之前,教师设计好表格,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教室里同任何一个学生交流,小组成员对收集到的信息登记到表格中,进行小组汇总、统计分析,制成图表,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显而易见,在这样的任务中,所有的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他们都需要思考,都需要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活动内容的选择,都需要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多向交流、积极合作。
  三、愉悦活动的多边互动,体现任务的趣味性、具体性。
  语言学习不仅指语言的本身,而且指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将新学的知识用于理解和表达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认为学习不是件苦差事或是一种负担,要有一定的求知欲望,要使他们由“要我学”为“我要学”。《新目标英语》中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歌曲、诗歌、短剧等愉悦性的任务,非常注重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共同参与,这种双边、多边的互动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在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0时,教师在学生们普遍了解了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把出去度假时拍的照片带到学校,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外出度假的经历。学生热情高昂地带很多照片到学校,描述自己度假的地点、时间,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有的同学甚至还描述了那儿的食物和人。这样的任务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强化了他们语言训练的深度,扩大了英语实践的时空,而且为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思维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体现任务的全面性、整合性。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手工制作”任务活动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这一特点。这种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提供了真正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极好机会,生动体现了语言学习与儿童身心发展结合起来的思想。如八年级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一课时“制作奶昔”,这一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练习句子“How do you make ...?”在制作之前,教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制作一杯奶昔送给好朋友。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指令进入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了听力训练。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不要对学生小制作的完美程度要求过高,重要的是关注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语言。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大量运用英语是不现实的,但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谈,特别是在学生的小制作完成后,让其送给最好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充分体现语言交际的本质。
  教学实践证明,《新目标英语》教材作为“任务型教学”的有效载体,在设计中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 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恰当、合理的作业练习,能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的、一刀切的、大量的、重复的作业也的确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课业负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数学家庭
去年的金秋,首届“海峡两岸广播事业交流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海峡两岸分隔多年,近年来,两岸民间交流虽逐渐增多,然而,两岸广播同行欢聚一堂,共同研讨广播业务并探索合作与
摘 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其所带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与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教师对自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与作用应重新审视,应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资源提供者、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评估者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定位与作用  一、引言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一直都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导者,但是作为新型
一、概述  谚语是指在民众中广泛使用的一些经典的固定语句。这些语句虽通俗易懂,却能在浅显的字里行间阐释出深刻的道理。谚语将人们在生活劳动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智慧融入其中,使其富有较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且,谚语在长期使用中经过千锤百炼,表面形式上呈现出词语使用精炼、韵律和谐等特色。日语谚语被称为「諺」(「諺」その国の民衆の生活から生まれた教訓的な言葉新明解国語辞典(第五版)),是日语中一个比较独特
我是赵宗复的学生,1946年在太原克难中学工作,有时在太原报纸的副刊上写点不满现实、发抒个人情感的短文.这些短文,
一、材料与方法 rn1.亲鱼来源及培育rn(1)亲鱼来源.2013年3月从江苏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花(鱼骨)亲鱼300组(雌雄比例约为1∶1.05),全部投放在沙县综合农场前片16号亲鱼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20周年纪念日。20年来,每当这个日子来临,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我忘不了那年1月的奇寒和阴冷,也忘不了在那些悲痛的日子里,新华社的同志们在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进一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有着重大意义。从沈阳日报改为天天出彩报一年多的实践中,
“白点病”是多子小瓜虫寄生在鱼体表、鳃等部位形成的以白色规则胞囊为特征的象形病征,该病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类原虫病,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均可
提起机器人(或称智能机器)我们会想到什么?身披战袍拥有无穷力量的地球拯救者,还是有着圆圆脑袋憨态可掬的大头宝宝?尽管“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