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LongRang SOC芯片中低功耗宽分频比分频器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频率综合器的低功耗宽分频比分频器,该电路为国家电网SG-LongRang无线传感网SOC芯片的频率合成器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分频器采用深亚微米BiCMOS工艺,包括第一级分频比可扩展的六级2/3双模分频器级联的可编程分频器;第二级8/9双模预分频器和7位脉冲吞咽计数器;第三级16/17双模预分频器和9位脉冲吞咽计数器.分频比设置范围从8~8 703,可覆盖SG-LongRang无线传感网200 MHz~3 GHz频段.
其他文献
半导体表面的研究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形貌、原子结构、材料生长以及电学性质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半导体表面的台阶结构对材料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GaN(0001)表面台阶的原子构型和电子结构等性质进行了计算.对符合化学计量比的(Ga2,N1)台阶进行结构优化后发现,GaN表面Ga原子出现向上向下交替弛豫现象.电荷密度分布图和能带结构结果表明,向上弛豫的Ga原子出现电荷分布,其能带处于费米能级以下,向上弛豫的Ga原子贡献表面态.部分态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的台阶边缘具有不同的
利用Silvaco-TCAD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研究了恒流二极管水平沟道结构对器件恒流值(IH)、夹断电压(VP)、阻断电压(VR)及恒流值温度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外延水平沟道恒流二极管器件结构,降低了沟道两侧峰值电场强度.研制出的样品的电参数和温度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无掩膜版直接图形化制备非晶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在透明电子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种简易可行的采用电流体打印技术制备高性能的铟锌氧化物In-Zn-O(IZO)底栅型场效应晶体管.在氧化物表面打印自组装单分子膜作为湿法刻蚀的化学保护层,制备了轮廓清晰的线条型IZO场效应晶体管.直写式制备的底栅型IZO晶体管展现了优良的电学性能:极低的漏电流(<1nA)、高电子迁移率[2.0cm2/(V·s)]、合理的通断比(3.1×104)和较高的器件稳定性.实验结果为无掩膜版制备高性能氧化物晶体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主要研究了垂直氮化镓鳍式功率场效应晶体管的器件特性.利用理论计算和器件模拟,系统地设计和优化了 n型氮化镓漂移层的掺杂浓度和厚度以及鳍宽度的参数,使得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达到最佳的折衷.经过最终优化后,当n型氮化镓漂移层的掺杂浓度、漂移层的厚度、鳍宽度分别为5×1015 cm-3、10μm、0.2μm时,得到高击穿电压为1 150V、低导通电阻为1.01mΩ·cm2、高Baliga优值为1.31GW/cm2.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优化的垂直氮化镓鳍式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可用于大功率和高压场合.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s)的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该小信号模型通过改进拓扑结构来提升对高频下分布式效应的拟合,对比栅宽为4×30 μm的100 nm栅长GaN HEMT器件,在110 GHz内的平均拟合误差为3.48%.在非线性电流模型中,改进的电流方程提升了对低栅压下直流Ⅰ-Ⅴ特性的拟合精度,通过结合非线性电容模型,构建了GaN HEMT大信号模型.对比35 GHz负载牵引系统的测试数据,大信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非线性模型对GaN HEMT大信号特性有良好的预测能
采用0.5 μm GaAs pHEMT工艺研制了一款0.1~2.0 GHz的高线性度低噪声放大器芯片.针对偏置电压随电源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稳压功能的有源偏置电路,既能补偿放大管阈值电压随温度的变化,又不受电源电压波动影响,同时在放大管的栅源两端增加反馈电容,以改善线性度与输入输出匹配度.测试结果显示,在频带内最大增益可达23 dB,噪声系数小于1.4dB,OIP3大于35 dBm,P1dB大于23 dBm,芯片尺寸为1.00 mm×0.95 mm.
针对ADC对线性限幅器线性度的不同需求,而开启功率电平是影响限幅器线性度的关键参数,探究了GaAs和Si基PIN二极管限幅器在30~300 MHz频率内的开启功率电平.提出多颗二极管堆叠的限幅器结构,提高了限幅器的开启功率电平,从而改善了限幅器的线性度.测试结果表明:在30~300 MHz频率下,采用自研和M/A-COM的PIN二极管堆叠结构的限幅器插损≤0.2dB,回波损耗≥19 dB,相较于未堆叠结构开启功率电平提高了8~9dB.该研究证明堆叠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线性限幅器的线性度.
针对传统开关滤波器组件体积庞大、重量重、调试复杂、集成度低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小型化六通道毫米波硅基MEMS三维异构集成开关滤波器件.该器件以四层堆叠的高阻硅材料为衬底,工作频段覆盖18~40 GHz,内部集成了 6款小型化空间堆叠的MEMS滤波器和2个单片开关,采用3D-TSV(硅通孔)异构集成工艺,实现了开关与滤波器组的晶圆级集成.为了优化毫米波频段集成滤波器性能,提出了 MEMS混合交叉耦合多层堆叠SIW(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拓扑结构,且其工艺与整个开关滤波器件兼容,极大提升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
采用0.13 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高集成度的六位宽带有源矢量合成移相器,该有源矢量合成移相器采用定制设计的超宽带无源巴伦和RLC正交网络,产生宽带的正交信号,保证幅度和相位平衡性.采用双平衡吉尔伯特结构的矢量合成加法器对四路正交信号合成,其输入级偏置通过超宽带无源巴伦中心抽头提供,吉尔伯特结构开关级用作I、Q极性控制,尾电流源用作I/Q比值控制.通过数字译码电路和电流型数模转换电路控制对应移相位的I、Q极性和I/Q比值.采用双极型有源电感用作吉尔伯特结构的负载,最后合成的输出差分信号
金属卤化物掺杂钙钛矿纳米晶体(NCs)已被证明可以通过精确控制非辐射复合来提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通过热注入法合成了三价镧系元素卤化物氯化钕掺杂的钙钛矿蓝光量子点,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到Nd3d和Cl2p的核心峰,这说明Nd3+和Cl成功掺杂到NCs中.这些蓝光Nd3+-CsPb(Br/Cl)3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并且随着Nd3+掺杂量的增多,其光热稳定性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