ε-聚赖氨酸复合保鲜剂对鸡毛菜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ch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拟考察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复合肉桂提取物(cinnamon extract,CE)对鸡毛菜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为嫩叶类蔬菜采后保鲜提供参考依据。响应面试验对ε-PL-CE保鲜剂进行配方优化,检测理化指标并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ε-PL质量浓度0.57 g/L、CE质量浓度0.62 g/L、作用时间19.00 min。此条件下,可将4 ℃贮存13 d的鸡毛菜菌落总数控制在5.42 lgCFU/g,抗坏血酸(AsA)损失量仅为17.00%,感官评分达83.50分,延长鸡毛菜的货架期6 d。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复合保鲜剂改变了鸡毛菜的微生物菌群结构,有效控制了对照组中的优势菌属甲基杆菌属。相关性分析表明AsA含量与甲基杆菌属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比较分析,ε-聚赖氨酸复合肉桂提取物通过抑制甲基杆菌属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有效保障了鸡毛菜的贮藏品质。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生化复发(术后降钙素水平升高而影像学无异常)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预测术后结构复发(影像学异常)的降钙素最佳临界值。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CNKI)、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纳入MTC术后降钙素水平升高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Manager5.4软件对患者复发和死亡进行Meta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降钙素水平较实验室检测最高值的升高倍数预测生化复发转为结构复发的效果
目的提高对扁桃体未分化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收治的1例扁桃体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右侧扁桃体未分化癌切除术后发生肺、小肠转移,初始给予紫杉类联合铂类化疗,肿瘤缩小不明显,后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后肿瘤缩小,疾病稳定。后因患者拒绝静脉化疗,疾病快速进展,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扁桃体未分化癌小肠转移少见,免疫检查抑制剂联合抗血管靶向生成药物治疗或可成为扁桃体未分化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孤立性髓系肉瘤(IM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2020年4月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I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通过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学、骨髓穿刺及纵隔占位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为IMS。经TA(吡柔比星 阿糖胞苷)方案和EA(大剂量阿糖胞苷 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后,达到部分缓解,因经济原因停止治疗1年后,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IMS早期起病方式缺乏特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自噬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能够作为抗肿瘤治疗潜在的作用靶点,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是由PARK8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激酶。最近研究证实,细胞自噬和甲状腺癌关系密切。文章就LRRK2通过自噬影响甲状腺癌的可能调控机制进行分析,为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要类型。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甲状腺癌患者的早诊早治和精准治疗,同时也为预后不佳的特定类型如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向。文章总结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点高频基因变异及其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检测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以及特定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等。
微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20~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动植物中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miRNA以双链形式存在,激活时为单链形式,miRNA通过形成miRISC复合物发挥作用,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自噬、迁移、侵袭等多种过程。下咽癌是一类病因不明且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下咽癌早期症状不显著,易漏诊误诊,其病理类型中95%为鳞状细胞癌,且极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了解miRNA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mi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常见并发症,25%~55%的NSCLC患者会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的发生预示不良预后。传统意义上,放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是NSCLC脑转移的主要治疗选择。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得到了显著改善。文章将对NSCLC脑转移的ICI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期刊
目的探讨放射诱导多倍体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方法采用14Gy剂量的X射线处理SW1116细胞,分别在放射处理后的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及第25天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分别记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在第5天、第25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14Gy处理后,SW1116细胞出现多倍体化并伴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B组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N)比例[(57.50±2.33)%]和凋亡细
合成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马来酸酐松香单乙酯和聚乙二醇-马来酸酐松香聚酯,并利用红外、核磁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弹性光散射探讨了聚乙二醇-马来酸酐松香聚酯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转变行为及生物相容性。当聚乙二醇-马来酸酐松香聚酯为临界胶束浓度时,升温过程中胶束发生再次聚集;而当质量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时,单根分子链在升温过程中发生聚集和紧缩。分子链的结构转变与聚集皆为温度可逆过程。因此,在分子水平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