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视角下《一生有你》歌词翻译实践与策略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经典中文歌曲《一生有你》的歌词译成英文,并参照诗歌翻译“三美”理论,从意、音、形层面对译文展开分析,表明歌词翻译可以通过使用恰当的策略,令译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承载的艺术体验,具备一定的可唱性。
  【关键词】歌词翻译;艺术体验;意美;音美;形美;可唱性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uthor’s translation of a classic Chinese song Yi Sheng You Ni (“You Exist In My Life”)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ed version by considering the aspects of beauty in image, sound and form under the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in prose transla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rough the use of proper strategies, the translated version achieves a maximally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tistic experience contained in the original lyrics, while displaying a degree of singability.
  【Key words】lyrics translation; artistic experience; beauty in image; beauty in sound; beauty in form; singability
  【作者简介】张梦(1992.05-),河南新乡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语言学等。
  一、引言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延伸至音乐领域,歌词翻译成为一项富有意义的工作。在线音乐平台的发展更为此带来契机:一方面,英文歌词被译成中文,为听众吸收外国文化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将中文歌词译成英文,亦成为展示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生有你》是水木年华组合2001年创作的中文流行歌曲,自问世以来成为传唱度最广的校园金曲之一。2019年,同名电影上映,再度引发人们对这首歌曲的关注。目前其歌词尚未有公认的英译版本,笔者将歌词译成英文,并基于翻译美学视角对英译策略加以分析,旨在为歌词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考。
  二、翻译美学视角下《一生有你》歌词翻译实践
  许渊冲指出,译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除傳达内容外,还应尽可能传达原诗的形式和音韵。歌词翻译不仅讲究视觉体验,实现意象还原,还要兼顾听觉体验,保持音韵整齐,令译文具备可唱性。笔者认为,能否保留原文承载的艺术韵味,可以作为评判歌词翻译的基本准则。通过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译文能够再现意、音、形层面的艺术美。笔者将歌词自译版本呈现如下,随后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以为梦见你离开
  Dreaming of your leaving
  我从哭泣中醒来
  I woke up crying
  看夜风吹过窗台
  Night breeze brushing the window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Can you feel my love for you
  等到老去的一天
  When we are stricken in years
  你是否还在我身边
  Will you still be around here
  看那些誓言谎言
  Seeing those oaths and lies
  随往事慢慢飘散
  Sailing away with old times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How many loved the grace of your youthful face
  可是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But who could bear the merciless change of days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How many came and went away through your lifetime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But you exist in my life and I stay by your side
  当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
  Till the time to let go everything with wind
  是否有一种坚持还留在心间
  Does there still remain a yearning in mind
  三、意美层面:通过词汇选择再现和补充意象
  翻译实践是一次不脱离原文范畴的再创作。翻译歌词须在歌曲限定的情感和意境的范围内发挥,达到再现意象的效果。以“是否有一种坚持还留在心间Does there still remain a yearning in mind”为例。笔者将把“Yearning”译为坚持,贴合原文传达的情感。就动作客体而言,persistence涉及具体行为,而yearning承载的是一种心灵感受,一种由喜欢萌生的青春想象,一种即使一切都已看淡但唯此不曾褪去的内心向往。
  再如“看夜风吹过窗台Night breeze brushing the window”小句。根据音乐开始营造的柔和意境,“吹过”应指吹拂的细微动作。英文可选词汇有blow、blast、sweep、whistle、sway、brush等。前四个词表达的风力偏重或速度过猛;sway强调对客体产生的影响,与窗台搭配不合适;brush的动作力度和速度恰到好处,能够再现夜风轻抚窗台的画面。   除再现意象外,译文还通过补充意象强化与原文一致的艺术体验。在“当所有一切都已看平淡Till the time to let go everything with wind”中,笔者添加wind一词,与开头的“夜风”遥相呼应,延续了画面感,引人联想到小说Gone With The Wind,增添一丝文学美韵。若将小句直译为“When everything is seen with indifference”则略显平淡。
  再如“随往事慢慢飘散Sailing away with old times”小句。笔者将“飘散”译为sail away,丰富了听众的情景想象:“誓言谎言”仿佛岁月叶叶扁舟,随往事渐行渐远,呼应随后的“岁月无情的变迁”,增强了时光变幻的意境美。
  四、音美层面:通过音韵选择保持诗化特征与情感
  译文在多个层面押韵,保持歌词的诗化特征。首先,小句句尾押尾韵,包括完全押韵,leaving | crying: /??/,lies | times:/z/,wind | mind: /nd/;谐元韵,years | here: /??/,face | days: /e?/,lifetime | side: /a?/;和类似押韵,window/??/ | you/ju:/,face/s/ | days/z/。
  第二,句中押尾韵。同一小句中,有完全押韵,dreaming | leaving: /??/,stricken | in | years: /?/,grace | face: /s/,will | still: /l/,everything | yearning: /??/;谐元韵,those | oaths: /??/,sailing | away: /e?/,grace | face: /e?/,came | away: /e?/,life | side: /a?/;与类似押韵,those/z/ | oaths/s/ | lies/z/,who/u:/| could/u:/。不同小句中也涉及完全押韵,seeing | sailing: /??/,till | still: /l/,everything | yearning: /??/;和谐元韵,till | still: /l/。
  第三,多处押头韵,包括不同小句中的when | will: /w/,seeing | sailing: /s/,和同一小句中的breeze | brushing: /b/,your | youthful: /j/。綜合押韵类型和位置来看,译文反复出现鼻音/n/,与开口度较小的元音/i/,/e?/,/?u/,同一小句里实现多次押韵,从而增大押韵密度,强化了浅吟低诵之感。
  另外,译文在音韵衔接上也做了处理,令有关联的音韵连续出现。例如,crying以/??/结尾,后接下一小句以同为鼻音/n/起音的night;lies以/z/结尾,与下一小句开头sailing/s/形成自然过渡;many came and went away语块中,由many辅音/m/再次滑到came/m/,紧随弱读and元音/?/,再由went辅音/w/开始,又紧跟away元音/?/,并再次滑至重读音节部分的辅音/w/,在音韵开闭之间形成流畅的回环之势,拉长了时空感。总之,译文从多个角度处理音韵,将音乐蕴含的凄凄思恋、深深遐想以婉转悠长的方式呈现出来,营造出如在低语、如在思忆的绵密之感。
  五、形美层面:通过增减词强化译文可唱性
  通过增词和减词策略,译文显得形式工整,随原文各小句的长短变化起伏,基本符合节奏,具备一定可唱性。以“看夜风吹过窗台Night breeze brushing the window”“你能否感受我的爱Can you feel my love for you”为例,笔者最初的译法是“Watching the night breeze brushing by the window”“Wondering if you could feel my love for you”,其中watching与wondering分别押头韵/w/和尾韵/??/,与前两小句句尾leaving和crying同押的尾韵/??/呼应。连续出现的鼻音,增强了歌词绵延悠长的诗化特征。然而,考虑到歌词翻译对可唱性有要求,这种译法令句子太长、音节过多,难以契合节拍。最终的译文版本使用减词策略,省译“看”字。根据歌词描述的画面,可以想象唱者醒来望向窗外,花草影动,便知夜风吹过,“看”字已蕴含其中。减词后的译本语法上呈现悬垂结构,形式更简洁,与原文长度更相符。
  相较而言,在“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How many loved the grace of your youthful face”小句里,译文使用増词策略,增加grace一词,强化了年轻容颜的优美,符合此处节拍密集的旋律,增强了副歌歌词的形式对称性与整体可唱性。
  六、结语
  歌词翻译是翻译与美学的结合。译者在处理过程中,应以保留原文的视觉和听觉艺术体验为原则,在音韵、选词及句法结构上使用恰当的策略,再现歌词这种文体在意、音、形上的美感。笔者期待未来出现更多的中文歌词英文译本,在翻译实践与批评的探索中,帮助外国听众更好地体验中文歌曲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1]许渊冲.“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79(1):8-39.
  [2]蒋小红.“三美论”视角下英文歌曲汉译的“美”[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7.
其他文献
高考、中考对中学生的学习导向性极强。高中理科生认为高考不考思想政治,学不学无所谓;高中文科生认为政治理论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初中生认为只要在考前背一背思想品德知识就行,不必深入地了解。这些观念极大地阻碍了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探索创新;重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新课的导入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贴切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将自己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做以介绍。  一、实例导入法  在講到《习惯对人的影响》时,我一直在苦苦思考如何导入,一直到进教室时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方案,恰巧在这时,我看见一位学
刘小松长期以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增长学生知识、素质、情感的各种资源。因此,教师要寻找、甄别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开展。下面笔者就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开发高中历史课程
【摘要】 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小学英语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后续英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方法模式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智慧课堂的构建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新的高质量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学生视听感官器官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探究。还能够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将知识展示给学生,这与小学阶段学生对形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其创造能力也逐渐增强,但他们看待问题还是较片面、主观、偏激,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一、正面引导学生看待民族融合  在川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民族融合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主线,正确看待民族融合,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非常重要。于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逐渐被广泛运用,并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这种以案例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能力锻炼的方法,贯彻了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开展主体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使课程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是思想政治课程特征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集思想性、理论性和时政性为一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它提倡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发展型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政治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片段。  教师:我们班被学校评为“班级自主管理”示范班,那么什么是自主管理呢?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介
情境化、生活化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做到情境化和生活化呢?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学会知识,又提高能力呢?这是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听到了实验中学王莉老师上的一堂骨干教师培训研究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描述】  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条件,王莉老师巧妙地开发教材
近年来,更多的人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教材分析。如:山东师范大学周晓芬的《高中历史岳麓版与人教版教材比较研究——以必修3文化史为例》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比较教材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东北师范大学赵唤唤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和岳麓版历史必修1为例》梳理出两个版本教材课文辅助系统的异同。相对而言,研究涉及人民版与人教版经济史内容特色比较的文章较少,笔者想通过比较这两个版本教材
一、教学背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仍然较为低下。这种历史课堂缺乏人文气息,没有生命尊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过于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缺乏课程开发的自主性。  (2)教师忽视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缺乏对历史教学的感悟。  (3)教师忽视史实和史料,抹杀历史情感,缺乏历史教学的个性特质。  对此,教师可运用多元视角,展现特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