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feng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时代价值。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基于社会发展状况、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青少年荣辱观养成规律提出的。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这是马丁·布伯(Martin Buber)于1939年发表的一篇演讲辞的开首之句。但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并没有沿着品格教育的路线前进,相反,随着知识
第二届现代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金芳博士赴欧洲参加国际教育大会;宣传落实“八荣八耻”,“明德讲堂”走进校园。
2007年7月2—3日,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在中山市召开了“广东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会议
从2004年夏天以来,我连续接受青岛一中(我少年时的母校)和山东高密一中学生记者的采访。两次信访、两次面谈,多是探讨世界观和科学无神论问题,青年学生关心这个问题,令我感到高兴。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
7月19日,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以“学校改革与建设学习共同体”为题在中央教科所举行学术报告会。报告结束后,佐藤学教授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
对南京市1068名在校小学生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式进行的生命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初步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对生命价值有所感知与体验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不断吸收德育实践的新成就和问题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和阶段,现在,德育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适应德育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阶段。
“欣赏型德育模式”力图建立一种德美、育美欣赏过程中的“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中道德蔓和教育形式美的呈现去“涵泳”学生;设计审美、立美化的活动
“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人学空场”的积极应对,是对道德教育价值和目的的重新定位,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诉求,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体现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