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即形见意”与“借形寓意”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给广告平面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日新月异的图像符号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基于“即形见意”和“借形寓意”的偶然图像创作手法已经慢慢占据了偶然图形应用的主要地位。本文将以经典的偶然图形设计案例为切入点,研究其中的自然艺术和生活智慧,同时挖掘其思想内涵,为平面设计开辟出一片更具创新意识的天地。
  关键词:平面设计 即形见意 借形寓意 偶然图形 创新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图形的外在形状决定着它的属性,针对常见的规则几何图形平面设计领域正式提出了一种偶然图形的定义,这种图形的产生完全是随机的,没有规定的原则和规律。譬如墨水在纸上的渗透、烟雾在空中的飘散以及云朵的变化等。这些现象的发生起源于化学或者物理变化,都不受人为控制,所以被称为非人工雕饰的偶然图形。偶然图像与正规几何形状相比更能凸显浑然天成的气质,更能为平面设计锦上添花。分析这种偶然图像的产生原因,再通过人工的方式得到想要的自然图形,例如,基于液体材料的泼墨法、吹彩法、喷洒发、吸附发、渲染发等;又如,基于平面纸张的滚压法、抖落法、撕纸法和刮擦法等。这些利用人为操作得到的自然形状极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视觉符号,同时也为作品的创新奠定了基础。此外,偶然图形还有一个尤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极富个性感,其风格独特并且无法重复,避免了平面设计中经常遇到的抄袭现象。充斥在偶然图形设计中的无序、凌乱、混沌、模糊的设计元素,还为平面设计领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语言,同时与传统的准确、精妙、秩序和规则原理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欣赏者带来一种充满怀旧精神的原始感,以更贴近自然和生活的姿态赢得足够的关注度。
  一 20世纪美术的特殊现象
  现代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平面设计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传统古板的设计手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开启了对偶然图形元素的探索阶段。目前,在一些精心设计的平面广告中偶尔会发现有一两幅“惊世之作”,但偶然图形元素的应用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没有一定的平面设计论述做支持。笔者查阅各方面的相关资料后发现,仅仅在《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这本书中正式提到了平面设计中偶然图形元素的使用理论,其作者为日本设计师朝仓直巳,他认为:对于外形的追求是一个没有限制的领域,只要凭借知性的感觉去操作,就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探索的对象必须要锁定在自然界偶然的几何图形,深究其内在的富有艺术气息的时代感,得到生活的激情,就像墨水瓶突然从桌面滑落在地上溅开了无数个形状,我们的确可以从中领悟到某种精神的存在。诸如以上想法,正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造型艺术魅力。20世纪的美学想象,就如同白纸燃尽后呈现出来的炭化感,通过外形上的巨大差异来展现其特殊性。带有人工色彩的偶然造型同样具备不可控性,所以得到的图像形状才会超出人类的想象,充满意外的惊喜感,而越是能够与人类固定思维背道而行的形态越能够展现出其自身的魅力。所以,朝仓直巳肯定了偶然形态的存在价值,并将其定义为“非定形系统的非具象形态”,并且以独到的视角将其归纳为“20世纪美术艺术特殊的存在现象”。
  中国艺术领域对偶然图形的研究仅仅处在初级阶段,但从钟曦发表的《对版画制作中“偶然行”的把握》这篇论文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注意到它的存在意义并且肯定了其新的研究价值。目前,在“偶然形”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艺术大师有康定斯基、保罗·克利和达利等。这些艺术大师不仅肯定了存在于绘画创作中的偶然形的意义和地位,而且还潜心挖掘其在抽象艺术中的结构组成,通过各个形状之间存在的无形联系形成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引发观赏者的内心共鸣。朝仓直巳和钟曦两位艺术大师不约而同地认为“偶然形”对艺术创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中,那么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这种名为“偶然形”的设计概念实际上并不偶然,设计者在使用这种手法时要正确自己的态度,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没有灵魂的工具,而是要探究其中的内涵,将其放在艺术创作符号的高度上。
  二 即形见意
  平面设计中对偶然图形创作手法的应用可以大致分为“即形见意”和“借形见意”两种,它们的表现方式不同,所达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也各异。从表面含义入手,“即形见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直接的图形状态来达到设计的最初目的。这种方法偏重被发现的偶然图像的外在形态,所以具有很强的形象意义和特殊的指向功能,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工作的重心就是去发现符合平面设计主题的偶然图形,然后再将所要表达的内涵倾注到里面,达到最终的视觉冲击效果。分析“即形见意”的过程,核心环节只是在于“选择”的过程,或者说基于这种方法的平面设计只需要完成“暮然回首”和“灵机一现”两个关键步骤。如此的归纳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深奥的玄机,首选有效的选择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艺术修养,再配合专业的知识基础,才可以找到与设计主题思想相对应的表象和形态,如此的结合才能达到灵魂与躯壳的和谐统一,业内将其定义为“有眼力”,而为偶然形注入思想内涵的过程就是其“状态”的一种升级。这两个方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缺一不可。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其实早为我们设计好各种各样的偶然图形,如果我们不具备发现和利用的能力,就只能与高品质的平面设计艺术擦肩而过了。世界著名平面设计大师亨利·托马耶夫斯基就是运用即形见意手法的杰出代表,他的设计风格属于简约抽样派,他将无尽的含义蕴藏在简单的设计风格当中,以质朴的表现手法对比出丰富的精神内涵,所以曾经有人称他为“零度设计”的鼻祖。
  亨利曾经在阿根廷举办过一次著名的个人作品展览,其中一幅颇具影响力的海报作品是一张戏剧的宣传海报,背景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道照片,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简单的画面结构后面载满的是托马耶夫斯基平面设计创作思路的思想传承,作品极富纪念意义的内涵就是其存在的真实价值。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如果你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光从它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也能体会到托马耶夫斯基令人钦佩的设计理念。   三 借形寓意
  与“即形见意”相比,“借形寓意”有着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它强调的是创作者主观的思想意识,而不考虑偶然图形的客观意义。这种“借形见意”的手法更符合平面设计的创作原理,因为其更能突出设计的理念和创新的艺术品位,所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将图形自身的形态与平面的设计主题划分为两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图形与设计思想之间的关联性就只能借助创作者在偶然图形上面注入的主观思想来实现了,所以,业内称之为“赋题点醒”。
  有一张海报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其出自于金伟和吴赟之手名为《纹·川》。整幅画面仅是一只手的手纹。抛开其所映射的事件单看这幅偶然图形,可能并不知道其价值所在。但如果知道并且经历过2008年5月12日那次令人毛骨悚然的汶川大地震的人都能明白其精髓所在。无论是这幅作品还是这个事件,都深深地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海报的创作者正是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建筑在“汶川”地震这一真实的事件之上,用谐音与联想的完美配合引发同胞们的民族情感,所以其堪称佳作。
  因为“借形寓意”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以此为基础创造的作品更容易被人们所认可。中国著名美术学院的教师郑朝就曾经对《水中炸弹》这幅海报作品做出很客观的评价。《水中炸弹》是摄影和电脑后期制作的结合体,画面上是一地墨汁在清水中慢慢扩散开来,颜色的鲜明对比,直接冲击着人们的眼球。这滴墨水的威力毫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的爆发,它警示着人们水污染正在慢慢侵蚀着人类的淡水资源,为了人类的长久发展,为了地球的生态平衡,我们必须珍惜生命,保护水源。
  有人曾经将这幅《水中的炸弹》翻拍,然后送到文印社打印,结果发现其无法被计算机识别,只是显示为一堆无法解释的乱码。因为机器与人不一样,它们只会按照内部软件的程序运转不具备任何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受到人类程序化思维、模式化思维的限制,当发现图片中一团黑色物体时就直观地认为是某种原因导致的错误。计算机的反映是最真实的,这也正好说明偶然图形与传统设计的原则和规律是背道而驰的,要想充分地发挥其在平面设计方面的潜能,就必须勇于挑战传统。
  “借形寓意”和“即形见意”虽然很难区分,但是通过上文中的两幅作品之间的比较,依旧找寻到了一些不同之处。“发现”是“即形见意”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说如果对一些表面上看似普通的偶然图形进行了选定,然后放到另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当中,这个图形就会被赋予新的含义。所以说,形与意的结合不是强加的,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感触。但是“借形寓意”却正好相反,它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寓意强加给了某些图形,即所谓的“赋题”。其实这种表现手法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无独有偶,实物艺术和装置艺术与这种手法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曾经杜尚就采用这样一种手法创作了《喷泉》,作品中的偶然图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小便器,只不过是这件实物离开了其传统存在的环境,作者为它提供了新的身份和寓意,同时偶然图形也成为了他思想升华的基石。在艺术成就方面,杜尚的这部作品可谓是装置艺术和实物艺术的经典案例,也可以看做是“即形见意”或者是“借形寓意”的完美体现。
  其实,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早期是没有分类说法的,后来为了能够准确地区分并且更好地进行设计应用,才有了偶然图形中的分类。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容易区分出哪种手法是“借形寓意”,哪种手法是“即形见意”。在平面设计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例如,获得2008年德国红点传媒设计最佳奖项的由“海平面升高”和“拯救计划”两部分组成的海报作品《全球暖化》,作者是来自台湾的年轻设计师邹昕航。他在国际上参加比赛设计这幅作品的时候,虽然其标题采用了英文的形式,但是整幅作品的画面中融入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彼得·扎克这位德国著名的设计师认为《全球暖化》融合了现代花纹和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彷佛用海报的轮廓对带有花纹的中国画卷进行了包裹,其对比强烈,而且相得益彰,非常适合宣传。作者在设计这幅海报作品的时候,其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想要利用海水对陆地的侵袭来警告全球变暖的危害性,为了能够达到宣传效果,邹昕航先在纸张上面描绘出了地球,然后利用水将画纸的一部分浸湿,这样一来,就像是海水侵蚀了陆地一般。通过这种表现手法,在画纸上形成了偶然出现的浸湿图形,这种效果即便不是自然现象但也极具说服力和渲染力。以此为基础,我们也不容易将其划归到即形见意和借形寓意这两类中的任何一方,即便是有了分类,也会显得非常牵强。
  结语
  综上所述,偶然图形在新生代的平面设计中已经初见端倪,并且被成功地应用到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当中。这种出自于人类手中的自然偶然形状极富自然气息与原始品位,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而基于“偶然图形”的“即形见意”和“借形寓意”两种颇具艺术影响力的创作手法,又为平面设计增添了很多个性元素,不仅为作品注入了艺术灵魂,而且彰显了创新的魅力,值得无数学者继续研究发展下去,其必然在平面设计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胡海萍:《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05年第5期。
  [2] 褚海峰:《现代设计语境下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价值再现》,《包装工程》,2011年第14期。
  [3] 李隐璞:《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楼盘标志设计》,《包装学报》,2011年第2期。
  [4] 姜松华、姜茜:《中国汉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包装世界》,2009年第5期。
  [5] 李鸿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意义》,《中国包装》,2010年第4期。
  [6] 吕艳:《略论吉祥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作者简介:鹿飞,男,1977—,黑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会议
在思维导图模式下,能够将英语文化进一步的整理并归纳,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并梳理英语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本文探究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
近几年来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台湾新红宝西瓜种子,以优良的农艺性状及高利润对大陆西瓜生产冲击不小。面临严峻挑战,全国瓜协与安徽省瓜协1988年开始超“新红宝”品种的研究和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施工,更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强化
会议
圣诞、元旦刚过,春节、情人节又齐齐驾到。节日万家团聚,到处是欢声笑语,商场纷纷开展减价促销活动,更是惹得人如潮涌,到处是提着大包小包兴奋 Christmas, New Year’s Day
会议
虽然义务教育时期学校已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保证了校园体育活动的时间,小学生身体健康监测指标的下降已基本得到遏制,但总体上,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依然严峻.因此,我们有
人们都熟悉“揠苗助长”这句成语,它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的害处。在树桩盆景的栽培养护、造型加工过程中,比较容易造成失误的也就是这个毛病。这里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