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于北平角落的《城南旧事》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初版于1960年7月,后由著名导演吴贻弓改编为同名电影,于1983年在大陆上映。作品《城南旧事》和同名电影,都堪称经典之作。《城南旧事》被评为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发起选出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单,2000年列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新课标中学生必读丛书”。电影《城南旧事》则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及其他多种国际奖项。从小说里故事发生的上个世纪20年代,到新世纪的今天,世界在改变,中国在改变,那些老北京的城南旧事,那些曾经鲜活的容颜,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但不同年龄、不同时空的读者跟着叙事者——“我”(小英子)讲述的五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追忆逝水年华里的悲欢离合,和人类永恒的心灵童年相遇。
  爱的艺术。爱是儿童文学、成长小说的重要主题,因为爱是一个人生活在世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是一个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爱,包含着关怀、责任、尊重、认识,爱是一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去学习的功课。在小主人公英子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正是她所经历的爱的故事,接受爱、付出爱,在爱中成长为一个勇敢、智慧、独立、坚强的人。
  小英子是幸运的,她生活在一个开明、和谐、充满爱的原生家庭。父亲亲切、正直、好客,对生活有浓厚的兴趣;母亲温柔、贤惠、慈爱,对人充满善意。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小英子的最大底气,她和世界之间形成了根本的信任和安全感,对周围各种各样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总是跃跃欲试地去探索。父亲在不经意间培植着小英子对人世间的美的敏感和热爱。爸爸是极爱花的,院子里种满了石榴、菊花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爸爸耐心地侍弄着,施肥、剪枝,忙的不亦乐乎。小英子从爱花的爸爸那里,继承了对世界所有生物原初的爱意,无论是骆驼、小油鸡、金鱼还是人。她在冬日的暖阳下,蹲在以前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的骆驼面前,专心致志地看着它慢条斯理、旁若无人地咀嚼着食物,嘴巴不由自主地也跟着动,甚至都流出了口水。谁说这沉默的生物没有教给她人生的功课呢?“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当小英子问爸爸为什么骆驼会挂着铃铛时,爸爸回答说,是为了把狼吓跑,小英子却有别致的解释:“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小英子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在“爱”和“美”的教育里,在北平城南的胡同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生长,用她的“儿童之眼”发现人世间的爱和美,并拼着她小小身体里的全部力量,守护着、帮助着她所爱的人们,也给读者们上了一堂堂爱、美和共情的人生课。
  小英子的爱里包含着同情、责任、勇敢和智慧,这是一种生产性的爱,不仅自己的生命在成长,也在成就着那些生命中相遇的人们。当她看到与她同龄的街坊小孩妞儿被油盐店的伙计欺负时,她“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蹿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她赢得了瘦弱、胆怯、缺爱的妞儿的友情,也给妞儿短暂的生命带去少有的欢乐和温暖。小英子有不被成人世界的世俗眼光和社会规则所遮蔽和扭曲的纯真的心,在她眼中,没有什么疯子、小偷,他们都是不小心从生活里滑出去的人儿,和常人一样,会爱,会笑,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甚至从“疯子”“贼”的身上发现了常人所没有的深沉的爱。人们眼中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在小英子眼中,却是“那么可爱,那么可怜”的朋友,她常常去看望秀贞,听她甜蜜地诉说她的爱情,听她絮絮叨叨地诉说对生下来就被扔掉的女儿“小桂子”的思念和担忧,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秀贞找到女儿。而那个“贼”,英子不觉得他就是坏人,坏人怎么会为了让弟弟能读书,能有好的前程而铤而走险呢?坏人怎么会和她一样喜欢读“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这样优美的诗句呢?当小英子发现父亲对兰姨娘暧昧的感情时,不动声色地巧妙地将德先叔和兰姨娘撮合在一起,保护了父母的婚姻;当她深爱的父亲病逝之后,她告诉自己,“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真的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她要像爸爸教诲的那样,“不要怕,英子,你要学会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
  在所有这些故事中,小英子学到了爱的功课,学会了爱的艺术,爱是对不幸者的同情,是对生活的兴味,爱是对守护美好事物的责任感,是不逃避苦难的勇敢,是人之为人所必备的品格和精神。《城南旧事》借助小英子的成长故事带领读者返回人心原初的纯真和善良,潜移默化中学习着爱的功课,找到通往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爱的力量。
  悲剧叙事。《城南旧事》并不只是“粉红色的梦”,它绝不回避人生的惨淡和黑暗,反映真实的人生,直面成长过程中的残酷、艰难和丑恶,接受成长带来的痛苦和负担,实现对苦难的升华,从而和一般的儿童文学相比,呈现出独特的悲剧之美。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城南旧事》里小英子遇到的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命,遭遇了各种各樣的“毁灭”。小英子虽说有幸福的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快乐地生活,但旧时代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很凄惨的。好朋友妞儿一出生就被遗弃,经常被养父母打骂,被逼卖唱;保姆宋妈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得不到母亲的照顾,栓子在放牛时溺水而死,女儿则被丈夫卖掉……作品也讲述了女性的悲剧。秀贞因为孩子刚出生就被扔掉而得了疯病,苦苦地思念着自己的“小桂子”,盼着爱人回来。小英子拼力帮助秀贞和妞儿这对苦命的母女相认,但等待她们的结局不是团圆,而是死亡。吴妈为了谋生,狠心舍下自己的两个孩子,到小英子家当保姆,从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母亲连自己孩子都不能照顾的无力的悲哀,她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祥林嫂?男人的生活同样也处处是悲剧。小英子的“贼”朋友年纪轻轻就要承担起赡养母亲、供弟弟读书的重任,无奈之下走上偷的道路,最后被警察抓走,他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冉阿让?那么热爱生活、疼爱孩子的父亲英年早逝,宋妈的丈夫麻木的阿Q一样的人生……小学毕业的离歌响起,“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小英子所经历的一场场生死离别、一出出人生悲剧伴随着童年的结束消逝了。   谁说童年就一定是阳光明媚呢?但谁又能说成长就会被苦难所淹没?悲剧叙事不同于一般的苦难叙事,在不幸、死亡中反而会升腾起对真善美的更执着的追求。小英子所见证的所有的不幸中,恰恰折射出爱的博大、生命的顽强以及对未来更好生活的不竭的渴望。秀贞这位“疯”妈妈身上散发出的对女儿小桂子、对爱人斯康的真挚强烈的爱,那是她生命的全部,正常的母爱、爱情却要以发疯、以死亡为代价,激发读者深深的同情。秀贞和妞儿的死是小英子经历的第一次死亡,她深受打击,病倒了,昏睡了半个多月才慢慢恢复过来,似乎自己也经历了一次死亡。她后来无意中造成了“贼”朋友的被逮捕,又目睹了宋妈失去孩子的痛苦,更经历了深爱的父亲的死亡……正英子没有消沉、迷茫、怯懦,相反,她从这些人生悲剧里完成了心灵的成长,变得更加坚韧,終会成长为镇定、坚强、勇敢、智慧的新女性。小英子们,秀贞们,爸爸妈妈们,所有的人们,应该拥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未来。这也是读者从《城南旧事》的悲剧叙事里所领受到的热爱生活、超越不幸的勇气和力量。从这个层面,《城南旧事》已不仅仅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探索命运和生存的小说。
  文化乡愁。《城南旧事》宛如一部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的生活志。作品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带来一种缓慢的节奏,那有着软软的脚掌、温顺的眼神的骆驼,伴随着缓慢悦耳的铃声,走过来了,“仿佛时光静止了,那些古老的故事,古老的画面,就着冬日的夕阳,温暖而安静地打开”。淡淡的、安静的叙事,将那些记忆深处的人物和故事,小英子在余霭下的神圣的童年,从岁月的长河里打捞出来,也缓缓地打开一幅老北京的画卷。童年叙事和北平叙事紧密融合在一起,是对童年的回忆,也是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
  林海音通过小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北平胡同巷尾里的生活情景,惠安会馆,新帘子胡同,水窝子,远在骡马市的佛照楼,有着高高城墙的“齐化门”,“妈去买擦脸的鸭蛋粉,我则馋那八珍梅”,富连成学戏的孩子,捡煤核的、换洋火的,唱话匣子的,卖糖葫芦的……三教九流,各色物件,填满了北平的坊间和街头巷尾,使生活变得鲜活、生机盎然。老北京的天,是顺着老洋槐的干树枝子向上望,几只聒噪着的乌鸦,再上是“一块白云彩,像条船,慢慢地往天边儿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就跟没了主儿似的”。尤其是秋天的时候,北平特有的高高的、蓝蓝的、爽朗的天,让人陶醉。北平是秀贞房间的墙上挂着的胖娃娃的年画,“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北平是宋妈口中的歌谣,“鸡蛋鸡蛋壳——壳儿,里头坐个哥——哥儿,哥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北平是城南游艺园,那儿可以听到张笑影的文明戏《锯碗丁》,可以听到雪艳琴的《梅玉配》,可以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可以看扎着长辫子的姑娘唱大鼓;北平是爸爸房前廊檐下种满了文竹、海棠、石榴、秋菊等各种花儿的四合院……这些带有浓郁北平地域文化色彩的符号,渲染着北平人在日常生活里的情趣和希冀,我们跟随着小英子天真而沉静的眼光望去,一种浅淡的怅惘和悠长的余味萦绕其间: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与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那些散布于北平“城”角角落落的“沉重物”,北平人们日常的喜与乐、悲与苦的风俗民情景观,让林海音,让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魂牵梦绕,《城南旧事》以其至真至纯的情怀塑造了独特的“北平形象”,传达了浓郁的文化乡愁。
  赵圆在《北京:城与人》一书里写道:
  如果说有哪一个城市,由于深厚的历史原因,本身即拥有一种精神品质,能施加无形然而重大的影响于居住、一度居住以至于过往的人们的,这就是北京。
  “北平(京)叙事”是中国文学世界里一道独特的景观,林海音和老舍、郁达夫、林语堂等作家一样,对北京充满深情,为这个城市做史,为在这个城市生活过的平凡的人们做史。《城南旧事》则将童年叙事和北平(京)叙事融而为一,以其淡淡的哀愁、温暖的笔调,唤醒每个人心中永恒的文化乡愁、永恒的心灵童年。
  (作者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技术    在讨论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时,技术的概念一直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前提。基于不同的技术概念,就会有不同的课程目标、内容、评价方式等课程要素的组合。  在《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中,对于技术是这样定义的:“‘技术’,这个词包含有很多种意义和内涵。它可以指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盒式磁带录像机是一项技术,杀虫剂也是一项技术。它可以表示创造这种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表示技术知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增加学生交往、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各级学校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笔者最近有幸旁听了日照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文就以其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课为例,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    一、教学案例概述    人教版六年制义务教材小学数
科比是美国NBA的篮球巨星,江胖子是我班里一位姓江的学生。他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称呼,可偏偏同时出现在“学生公用文件夹”之中……    现在,许多学校学生机房的计算机系统是无盘网络系统。这套系统在硬件成本、管理维护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学生公用文件夹”中的文件是共享的,经常会被其他学生重命名或删除。我在教学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我的音乐库》时就遭遇过一次文件夹重命名风
2011年台湾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登陆内地,开启大陆青春电影的新模式,到2013年赵薇执导《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吹起一股青春电影的旋风,之后几年,青春电影每年都会创造不同的票房神话,形成一股青春电影的风潮。由此,关于青春电影的批评文章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票房的火爆和批评文章的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相应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
在教育界,人们习惯于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比做放风筝。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过于严苛,风筝的线就容易绷断;反之,如果过于放松,则风筝飞得不高。放风筝是一门艺术。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究“度”,切勿过犹不及。所以,智慧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张弛有度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展翅高飞。  我们的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笔者认为,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更像是放风筝,控制太紧,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过于松散
Graphe Easy是一款功能丰富且易于使用的2D绘图软件。软件内置了很多函数模板,绘制函数图像非常方便。该软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动画功能,且控制方法多样,制作的图像不需借助其他软件就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Graphe Easy在制作动画方面的应用,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一、手动移动动画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有这样的体会,花了很长时间制作的图形是个“死”的,为
那天,学生表扬了我  张晶晶    上课已经有五分钟了,学生才三三两两地来到微机室门口。我一看,不禁火冒三丈。上周刚刚强调了纪律——要准时、安静地排队来微机室。可见,他们把我的要求当耳旁风了。学生看我一脸怒气,也顿时安静了。  就在这种氛围中,我们开始上课。学习的内容是设置字体格式,我依然“愤怒”着。首先演示改变字号,我平淡地选中文字,然后按住“ctrl J”组合键,字在不断地变大。这时,有几个胆
2008年末,我采访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刘雍潜和杜光胜老师,了解有关“计划”的进展情况以及项目办下一步工作打算等诸多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立克万难 成效显著     1.百万教师通过培训,开展省份超过80%  经过2005~2006年9个省级单位的试点,2007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展开,2008年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08年暑期,绝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化有关,也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升密切联系。一切研究根植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回归于实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向深入,客观上要求相关的理论探讨有更宽广的视野。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层次定位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依其使用的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初步学用信息技术、熟练使用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风雨兼程,一路前行,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不断传承和创新的伟大时代。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当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必将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