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怪诞艺术在二十世纪初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s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怪诞,作为与“美”相对立的艺术表达形式,从古至今形式多变,向世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面貌。怪诞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豪放无拘的画风,使表现内容常常是天马行空,极端反常。随着人类审美进程的不断推进,“怪诞”成为了一种不断发展的美学范畴和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及大众的青睐。本文通过对“怪诞”在历史流变中的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达利的绘画作品与同时期的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阐述怪诞艺术是如何在达利作品中发展传承的。
  【关键词】怪诞;丑恶与滑稽;弗洛伊德;潜意识符号;达利
  【中图分类号】J110.99 【文献标识码】A
  “怪诞”,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离奇古怪”,是来源于意大利语言中的grottesco。据记载,考古学家发掘罗马洞窟时,发现一种由不同纹饰、人、动植物还有器物对接在一起的奇怪的装饰图案,于是人们就以意大利文grotta(洞穴)为基础,为“怪诞”创造出一个名词“grottesco”,之后在1978年开始译为“怪诞”。
  怪诞艺术作品在过去常常以“丑恶,恐怖,血腥,滑稽”等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维特鲁维亚在他所著的《建筑十书》中谈到对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一种装饰画的看法,他认为花茎支撑着人头或兽头的雕像、烛架撑着山墙等这些东西在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会出现。显然维特鲁维亚对这种风格持质疑态度。尽管这种风格和我们现在所谈到的怪诞存在着差异,但是从他的描述中我们能够得出怪诞艺术的一项基本特征,那就是将不同性质的器物元素非理性无逻辑地糅杂在一起所表现出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怪诞”在流变过程中,以各种面目出现在艺坛上,但也常常也被误解为“震撼、滑稽、恐怖、荒诞”等。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这种怪诞风格的模仿和学习风靡一时,很多艺术家用滑稽、怪异、令人不安和恐惧等词来解释“怪诞”,并且把它概括为“艺术家的梦幻”。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博斯的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其中半人半兽的形象及灾难所带来的恐怖景象等,都让他的作品与当时的“怪诞风格”相挂钩。
  现在,我们把视线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来看看在这个时间轴上,萨尔瓦多·达利与其同一时期的画家对于怪诞作出那些解释。在战争的催化作用下,超现实主義在一场文艺运动中诞生了。它是对一切传统的文化的反叛,是对非理性和精神世界绝对自由思想的崇尚。怪诞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当时,艺术家渴望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和精神世界,以便找到得以前进之路。正是因为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这些思想便不谋而合,进而成为超现实主义的指导理论。超现实主义表现为潜意识、幻觉和梦境。潜意识又常表现为毫无章理的反常态。超现实绘画是现实与梦境的统一结合,十分具有离奇的特点。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多多少少都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这种怪诞艺术的影响。
  我们先以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马克思·恩斯特的作品《新娘的婚纱》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穿着鲜艳的婚纱的新娘子有猫头鹰的头颅,乳房至下的一半身体裸露在外;她的左手边站立着一个裸女,头发如同展开的羽翼一般;一个长着四个乳房,大着肚子的丑陋怪人蹲在裸女的下方;另一边有着一个鸳鸯头颅和人的身体相互对接的怪物,动物与人相融合、四个乳房的怪人等这些都让画面充满着奇特怪异的超现实气息,怪诞的某一些形式也在画面中出现。
  再看同时期的艺术家雷内·马格利特的作品《强暴》《红模型》,不难看出画面中所画对象均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强暴》中,马格利特通过组合,把一位长着中长卷发的女性进行变形,把眼睛、鼻子和嘴巴变成乳房、肚脐还有阴部,这是我们生活中所看不到的。同样,《红模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长了脚趾头的鞋子。每个人除了睡觉之外都要穿上鞋子。马格利特通过对接鞋子和脚,使这一生一死的不同物体呈现出新的生命细胞。马格利特通过反逻辑思维,对人体肆意的分解,不同物体相互承接后重构画面,使画面呈现出荒诞滑稽的超现实感。
  虽说马克思·恩斯特和马格利特的绘画风格有受到怪诞艺术形式的影响,但总的来说,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人的头换成猫头鹰的头,身体上出现四个乳房,都是同一事物的添加或者不同事物间同一关联事物的转换对接;再说马格利特的作品,我们从中更能看出画面中所隐藏的关联:两个乳房和眼睛,肚脐和鼻子,阴部和嘴巴,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所以画家可以重组成一个女性的头而使画面并没有违和感;鞋子和脚是两个相关联的事物,在这过程中是有逻辑关系可寻的。
  那么,达利的怪诞又是如何在这些基础上甚于以上两位呢?性格古怪,爱作怪,爱放任。如果我们要从另外一种直观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的这一学说,毋庸置疑,达利就是对其最好的解释,并且达利是对这一理论最努力的践行者。他所画的女人的头颅,会变成罐子、女性躯体、男性等。再者,达利同样深受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影响,他从未对自然进行真实的模仿,而是对梦境进行谵妄肆意的描摹表达。由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自身性格和所学习接受的理论学说,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神奇、怪诞、震撼的艺术效果。通过下面两幅作品我们来具体分析达利怪诞艺术的传承发展。
  在经历了多次的战争之后,对于达利而言战争就是一场噩梦。他内心的恐惧和对战争的反抗,导致在三十年代时期,达利的作品出现很多关于战争的因素。达利所创作的《内战的预感》,充分地传达了达利对战争的反对以及他惶恐不安的心理特征。画面上方是一个仰对长空的男人,他的身体部分却是个乳房,手却变成腿,踩在画面下方的部分生物体上,一只脚架起底下的骨盆部分,骨盆上还缠绕着一个舌头,长在骨盆下的是毫无逻辑对接的手臂,地上放置着一堆散落着的花生。在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画面处处充满了疯狂、残暴、恐怖血腥……梦魇般的怪诞形象,肢体无逻辑的随意摆放组合,画面中不合逻辑、对象间的无关联性带来的讽刺感等,都让观者同时感觉到幽默滑稽的成分。
  我们再来看达利另一幅代表作《永恒的记忆》。宽阔寂寥的沙滩上,斜躺着一只具有柔软身体的怪异生物。它好像是长着眼睫毛,前方的鼻子交织着舌头的头部,无联系的物质相互对接产生怪诞感,平台上还有一堆莫名而来的蚂蚁。这些对象都给画面增添上恐怖荒凉的气氛,让观者不寒而栗。画面上赤裸裸地呈现出几个好似被融化了的、软绵绵的时钟。达利把原本坚硬的物质,不可逆转的时间用以梦幻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整个画面失去了逻辑性和条理性,画面的整个氛围是那么怪诞而不切实际。   达利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常常把客观世界以自己内心的怪异,妄诞加以重新组合表现出来。让我们回过头看达利的作品,我们能发现,达利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潜意识的固定符号,比如说蚂蚁、畸形怪异的脸、拐杖、软体等,这和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对象是不同的。这些固定符号是达利根据他童年、青年的记忆,加拉对他的爱和弗洛伊德精神学说对他的启发等所独创的符号,是用来表达梦和潜意识中最真实感受。所以,当达利将这些梦境中的符号放置到他作品中去的时候,从绘画本身上看,物象之间并没有存在逻辑的联系,但这些却会加深观者怪诞的印象。他的作品不仅有不同事物的对接,还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用以无逻辑地随意变形、肢解,并结合使用符号化的方式加以表现。这就是我前面讲到为什么达利在怪诞方面更甚于同时期的画家的原因。
  “怪诞”艺术不仅拓展了人类的对艺术审美视野,并且在某一方面来说启迪了当代的绘画创作,使艺术家不被传统的惯性思维所“绑架”,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拓展了人们在艺术上的审美视野。随着人们的视觉审美不断地改變,人们更关注于那些稀奇古怪的事物的意愿却不断强烈,因为“怪诞“的物质形象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常借鉴怪诞的某些形式,把它运用到各种产品设计、插画设计、广告设计,服饰设计等领域中去,比如不同事物对接产生的某种吸引人的新形象,设计恐怖又滑稽的海报以吸引观众的目光等,这些都拓展了“怪诞”在社会应用中的领域,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怪诞在艺术领域的价值,也向人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艺术大观。
  参考文献:
  [1]刘法民.怪诞的本来面目[M].北京:社会科学文件出版社,2012(1).
  [2]沃尔夫冈,凯泽尔著,曾忠禄,钟翔荔译.美人与野兽—文学艺术中的怪诞[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11):1.
  [3]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4]雨果,柳鸣九译.克伦威尔·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5]朱伯雄.世界美术史 第十卷上[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12).
  [6]弗洛伊德,周艳红译.梦的解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0).
  [7]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达利[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7).
  [8]程波.天才/疯子[M].上海:上海印刷技术工学校实验工厂,2006(1).
  [9]周红艳译.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10]刘云卿.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11]霍普金斯,舒笑梅译.达达与超现实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0).
  [12]刘法民.怪诞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
  [13]菲利普·汤姆森.论怪诞[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摘要】MFA是艺术类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的简称,我国授予这种学位的时间只有10余年,而美国在艺术型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具有独特之处。美国全国艺术和设计院校协会(NASAD)是美国艺术和设计高等教育的权威认证机构,本文基于NASAD《HANDBOOK 2017-2018》(指导手册2017-2018)对美国两所艺术顶尖名校的雕塑创作MFA的入学标准、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进行考察
【摘要】贝多芬耗费毕生精力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其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钢琴奏鸣曲《告别》(op.81a)表达了对鲁道尔夫大公的离别、怀念、重逢之情,不论从曲式结构上还是演奏技法上,都具有较好的教学示范效果。贝多芬使标题与音乐内容相结合,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出新的道路。笔者对钢琴奏鸣曲《告别》第三乐章的力度对比、手指快速跑动与踏板运用予以探讨,并提出个人见解与训练方法。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
【摘要】在展陈中运用方言与公众对话交流,是博物馆保留、展示及传播地方文化特性最直接的展陈设计方法。晋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晋江市博物馆在地方通史展陈中通过运用方言“闽南语”的展览互动方式,意在向公众呈现出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唤起公众特别是晋江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对“家”的记忆,从而引发公众对身份的认同,增加归属感。本文以国内外部分博物馆关于展陈中运用方言的做法为借鉴,分析该方法在晋江市博物馆地方通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力保护和挖掘承德历史文化遗产和档案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发挥承德区位、资源、旅游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本文着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阐述承德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保护和挖掘。  【关键词】承德;历史文化;保护;挖掘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
【摘要】二百多年前,曹雪芹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为《红楼梦》完结的自评,带给后人无限的思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不单单有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同时有着余音绕梁的曼妙音律,演绎与传承的是音乐与文化。本文对《红楼梦》的音乐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从具体的文学案例、影视案例出发,剖析《红楼梦》中的音乐文化,体悟其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
【摘要】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距今已有1500多年,从墓的形制和规模来看,其主人无疑是河西五凉时期当地一个地位极高的人。墓穴中的壁画内容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大部分。在三重世界里,神话故事占据很大一部分,内容丰赡而生动,蕴意隽永而深远,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较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天上人间地下三世界;古代神话内容;文化艺术价值;丰富寓义  【中图
【摘要】文章试图从“网红”的定义出发,讨论近年来艺术博物馆中大众口中涵盖的“网红展览”的界定、类型与特征。“网红展览”由于其社会性特征难以被界定,可以大致划分为馆方自主规划的展览策略和由于人气、人流量被冠名“网红”两种情况。本文还将进一步讨论“网红展览”争议背后给艺术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运营、宣传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网红展览;沉浸式;口碑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石头在长诗《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中运用“重复”艺术,记录其徒步跋涉中的所见所思,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将通过《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中的意象和句式的重复、意境的重复以及事件和场景的重复三类现象系统地探寻这首诗歌的内蕴。  【关键词】重复;意象;意境;场景;内蕴  【中图分类号】G631.2 【文献标识码】A  《献给鹅屋大山上的
【摘要】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实践为向导,强调通过过程的参与来强化学习。博物馆内保存着众多文化遗产,体验学习理论能够为深化博物馆教育带来全新的可能性,能更好地支撑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随着交互技术的发展,以AR为基础的虚实融合交互方式被广泛应用。本文以体验学习设计的角度为基础,分析大英博物馆以增强现实游戏作为体验学习的方式,探讨基于增强现实游戏作为博物馆教育方式的优势,为博物馆拓展体验学习内容提出更
【摘要】文化创意是传承名人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应立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坚持正确的文创方向,提升软件硬件水平,不断挖掘名人思想,推进文创产品品牌化、大众化、系列化和走出去,从而为纪念馆发挥资政育人、凝心聚力作用再添高地。  【关键词】革命人物类纪念馆;文化创意;名人思想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革命人物类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强阵地,也是传承名人思想的重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