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精品教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编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围绕人民教育出版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回顾总结了人民教育出版社70年的发展历程和优良传统,展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发展思路.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把握回信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守正创新,用心打造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精品教材和教育图书,积极推进融合发展,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进一步发挥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建设国家队、主力军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1]第一次乘夜航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渡口.rn[2]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又因年来逐逐于火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领略先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的),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期刊
大学学位等级评定制度是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学位获得者学业成绩水平的标准.近年来,随着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环境的变化,英国荣誉学士学位制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等级通胀”问题,引发英国社会的高度关注.英国政府部门通过加大对高校教学评价标准执行的监管力度等措施,联合高等教育机构采取行动治理学位等级通胀问题.对英国大学荣誉学士学位等级通胀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有助于把握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改革动向,对完善我国学位制度和大学学业考评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世纪之交以来,入学准备及其评估备受美国政府关注.为识别儿童入学准备状况,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同时促进教育公平,美国大部分州已实施学前班入学准备评估,并从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方式、评估保障、评估结果应用五大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从实施效果来看,学前班入学准备评估促进了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提升,筑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支持保障体系.但是,学前班入学准备评估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限时评估造成时间压力、评估结果使用不力与不当并存等.
“人才”常译为talent.“人才”与talent是否等值?如何用英语表达“人才”及其相关词语?这些问题值得探讨.本研究归纳总结了“人才”和talent的含义及用法,以国内论文摘要和大学简介为研究对象,对“人才”和talent及其相关词语的使用、用法和翻译进行分析,指出以上文本中这些词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参考译法,并建议将“双读+仿译”作为应用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
阅读是青少年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则是信息化环境下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PISA2018阅读能力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的65280个样本数据显示了各国家和地区的阅读水平差异、信息素养与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关系,及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机制.阅读能力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整体上并无统计学差异(除中国、新加坡),其区别体现在阅读能力的三大变量(定位信息、理解以及评价与反思);信息素养与阅读能力存在显著相关,ICT态度和ICT能力对阅读能力的三大变量均有显著正影响;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信息素养对阅读能力
汉语方言将来时多采用句末助词来表达,根据能否单独表达等因素可以区分为可单用将来时和兼用将来时.在汉语方言的六大区域中,可单用将来时的形式与意义的语法化程度由西至东、由北至南逐步降低.北部和西北区域有的将来时接近一般将来时,而其他区域还停留在最近将来时阶段.这种趋势与北方非汉语具有形态化的时制对立不无关系.从完成体到将来时的路径广泛分布在各大区域,从进行体到将来时的路径在西北和北部区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远南区域兼用将来时的语法化水平较低.区域类型学的视角可以丰富对汉语各区域将来时表达的多样性与一致性的认识.
本文首先通过对明清文献的考察,对后期近代汉语事态助词"来"的功能有两点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意见:一,事态助词"来"不限于过去事件,可用于将来事件等非过去事件;二,事态助词"来"以用于问答、疑问为主,有明显的引导对话、继续对话的功能,这是它和"了2"最明显的区别.通过梳理现代汉语方言调查文献,发现现代汉语方言对事态助词"来"的时体功能有保留、有发展,现代汉语方言中"来"不见用于将来事件,在晋语和赣语中发展出先时体、经历体用法,但现代汉语"来"的话语功能还有待研究.
在当代中国文论变革发展的进程中,对西方文论的引入和接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影响的焦虑"问题,这在"中国文论失语症"、文学"终结论"和"反本质主义""强制阐释论"等话题的讨论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其表层原因在于中西文论之间地位与影响的不对等,深层根源则关涉对中西文论的先进性与落后性、异质性与同构性的认识,以及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与借鉴、继承关系等问题.如何走出"影响的焦虑"?一是在理论反思中找到并确立当代中国文论的主体性,重铸当代文论应有的主体精神;二是从百年中国文论所追求的"现代性"走向新时代所应建构的
受"朱光潜说"的前置性影响,在讨论和书写朱光潜美学时往往因依循"己说"而落入预定的框架阈限.穿透这一显话语,却不难发掘"明线"之外所掩埋的"经验主义"思想暗线.留英期间,朱光潜对经验主义哲学传统研习甚深,这不仅成为留学归国后修补克罗齐"直觉论"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还是"美学大讨论"中提出"物甲物乙说"的理论基础.英国经验主义作为纵贯朱光潜美学体系的"隐话语"和"暗思想",不但是其译介和理解康德美学的理论眼镜,还是围绕《新理学》和"梅花之辩"与冯友兰、李泽厚等哲学美学家展开论争的立场与方法.探讨朱光潜美学,
法国哲学具有悠长且厚重的文化传统,奠定了法国高中哲学教育的历史根基.哲学作为法国高中必修课程和毕业会考的笔试项目,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反思意识、批判精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法国高中哲学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演进过程,形成了育人目标清晰、课程编排合理、教学体系完备的学科结构.哲学学科占据了法国高中教育的核心地位,成为了法国人文教育的关键一环.这为世界各国的高中哲学教育改革甚至育人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国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