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凭什么能够“知新”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的名言。然而这句话在论述逻辑上包含着两个环节,因此可以对应提出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温故”便能够“知新”?二、为什么“温故而知新”才可以为“师”?2000多年来,竟鲜有人去认真推敲这个“至理名言”如何成立。但这丝毫不影响这句话成为《论语》最为代表性的名言之一。
  由于孔子说完这句简洁的名言后再无相关说明、阐发。因此老夫子本人是怎样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放眼周遭,我们便会发现,这两个论述都不大符合我们的经验观察。大学里那么多教授每天在做着“温故”的工作——对以前思想家的著作反复研究,然而有几个人从这样的“温故”中真正提出“新知”?
  邓正来先生在对当代学界“知识生产”的反思中,特别指出在这种机械复制式的垃圾生产中,学者们实质上只是“复印机”,“他们认真且严格地复制着根本‘没有他们’的各种观点或理论,进而认真且严格地复制或放大着根本‘没有他们’的各种问题,甚至是理论问题。”巨量的“研究著作”。每年在涌向过度饱和臃肿的图书市场,然而学界的“知识增量”却毫无增加。这些“复印机”们尽管温故不能知新,但一个个都是“著作等身”的教授、甚至跑到“百家讲坛”;一个个都在“知识流水线”上教授学生乃至社会大众。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想到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这位可以排进20世纪哲学殿堂Top Ten的大哲,毕生写了一大堆书,独创性地提出了一大堆概念。然而这位哲人真正进入我的生命,则是当我发现在那堆充满异域气息的奇异概念背后,他的思想见解正可以为孔子的那名言提供一个很有分量的学理论证。德勒兹的核心概念,就是他从那位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那里继承来的词汇:“虚拟”。顾名思义,“虚拟”就是没有成为“现实”的东西。但在德勒兹看来,“虚拟”却并非不真,而恰恰比“现实”本身更真实。这怎么说?
  我们不妨用“眼睛”作为例子(这个例子的原创版权属于当代哲学家齐泽克):人的眼睛在形成视觉的瞬间,以某种方式将光进行简化(如感知为某种颜色、某种物体),’形成视觉感知上的“当下现实”。而真实的光束本身,恰恰指向当下现实之外的无穷可能。现在让我们再以阅读(“温故”)为例:一个古典文本也同光束一样——其处身时代的历史现实,将它简化为某种固定形态。而文本本身,恰恰比它在现实中的教条化理解,丰富得多。然而由于它所包涵的无穷活力并未在现实世界中得到落实,所以仅仅只是存在于它自身的“虚拟”向度中。就拿《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作品来说,在它们的“虚拟”向度中,凝聚着无穷的未进入历史现实的可能性。新出现的时刻,就是一个作品克服并越出关于它的各种既有的历史性理解的时刻。
  “虚拟”,对于德勒兹而言,就是同时在过去和未来中持续存在、但始终未成为“现实”的真实。因此,“虚拟”远比“现实”更丰富:虚拟里面恰恰是无穷的未实现的经验,正如光束本身,远远比眼睛所经验性“看”到的内容丰富得多。而那个我们所熟悉的“现实”,只是虚拟向度里无穷的可能性(无数可能的真实世界),被压缩成为一种可能性(现实的世界)。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今天网络数字时代所鼓吹的“虚拟现实”,同那充满无穷真实资源的纯粹“虚拟”毫无关系:它只是一种更低层次的对“现实”的模仿——通过一种人造的媒介而再生产出某些类似“现实”的体验。换言之,虚拟远比现实丰富。而现实又远比虚拟现实丰富。
  是故,在现实中但想越出现实的人们。实际上就可以有往前和往后两条路。与其到模拟仿真的虚拟现实中醉生梦死,不如到真正无穷丰富的虚拟世界中去开创全新。与其在今天做个数字化“脑残”,不如去做个“传统落伍”的儒者:温故以求知新,继往则为开来。
  温故而知新,不是去重温那些文本在过去是被怎样理解的,而是去重温内在于文本之中、但被过去的教条性解读所背弃的虚拟性。思想的创造,便在这种重温之中:去激“活”一个过去的思想家,就正是使他的被当时历史视野所简化阉割掉的思想光束内容,重新被读者的眼睛看到。一个过去的文本,当越出各种历史性的教条理解而重新刺入当下现实时,它恰恰就是新。温故而知新,才是真正哲学性的阅读。德勒兹所说的哲学阅读,实质上就是在重新“温故”中,去让新降临,使過去的文本在当下现实中重新显现。那是从地层底部涌上来的幽灵性刺入,那是遥远宇宙里死去的恒星所发出的耀眼光芒。
  最后,回到文初的问题。“温故”,凭什么能够“知新”?德勒兹主义的回答是:故本身已先天蕴含着无穷的新,当眼睛看出来(阅读出来)时,新就形成了。为什么“温故而知新”,才可以真正为“师”?这次让齐泽克来代孔香回答:某君的“眼睛”看同样的对象,却能够看出不同,看出全新的东西。唯此等人,才能真正传播新知(才真正可以为师矣)。而那些只会机械复制式地生产垃圾文本的教授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实质上根本的哲学问题却是:阅读者有没有真正革命性的阅读视野,在太阳底下去看到全新,或者说,让熟悉的旧东西去形成全新。
其他文献
《换子疑云》中的案例,与近期国内围绕“精神病人上访者”展开的争议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可怖的,显然是公权力与精英知识分子的合谋。起《越狱》这部显然有些过气的美剧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但在某一个层面上谈论它又是极为适当的,因为它和电影《换子疑云》一样,有关抵抗和勇气。  在如今这个变得越来越“犬儒”的世界上,绝大多数有幸过着舒心日子,从未遭遇不公摊上灾祸的人们最能明哲保身又可避免冷血的办法,莫过于躲进小楼,
继承精神,发扬学问    (2008年第11期《一个人的离去:悼王元化先生》)  在世界范围内观察,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建国以后的知识分子他的学问和影响力不在于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同行相比较,而在于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敢于多大程度取下蒙眼布,敢于多大程度说真话。王元化先生就是较早取下蒙眼布的人。  所以谈到继承和发扬王元化先生:该继承的,是王先生的精神;该发扬的,是王先生的学问发扬学问,则不应该拘泥
28岁的毛艳玲面带微笑站在一群正在垫子上打滚的孩子身边,模仿着兔子跳、袋鼠跳,只有三四岁大小的孩子们快乐地往前蹦着,东倒西歪。一旁的木地板上,跟随音乐,四五个十一二岁的漂亮女孩愉悦而放松地练习着健美操,动作还不熟练,汗水湿了红扑扑的脸颊。  这是8月18日下午6点,佛山。遥远的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高低杠决赛刚刚开始。  毛艳玲蹲下身,替一个调皮的小姑娘整理体操服,一套平衡木静静立在她的身后。不远处
无论中国作何选择,美债的中长期价格都会跌,中国受损将是必然。只是损失多大才是中国能够承受的水准——既不得罪美国,又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中美政策与市场博弈及其结果,将对中国经济与金融走向形成重大影响,并影响到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格局。  中国企业在本轮金融危机中,虽有损失,但总体不存在伤筋动骨问题。这些损失包括:在国际油价高峰时,大量进口高价原油,目前已消化完毕,后续影
国际旅游岛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以旅游为由头带动区域开放,实行某些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这是海南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具实质性的步骤;第二层是希望旅游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教育、医疗、文娱;第三层仅限于旅游业的开放。现在大概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海南是特区了,海南的未来还是在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完全的国际化。    从1988年建省至今,海南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雨和波折。有10万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赶海
不能把“洋”东西强加给老百姓,应该主动接近他们,向他们宣传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也就是说,必须将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感受转化为改进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依据,将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意见转化为改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最终目标。    康为民,江西省赣州人,出生于1956年9月,198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从书记员做起,2003年1月,在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江西省高级人民
从夏火到秋雨,我走遍了俄罗斯中部的十几个城市,轻车无从,没有任何事先的安排,没有任何官方的活动。我见的谈的,都是平头老百姓,敲门而入,入座吃饭喝茶细述家长里短。我虽不能说,我见到了俄罗斯的全部事情,但我毕竟见到了最无粉饰、最无人为、最无宣传意识的俄罗斯。    今年盛夏,当我正准备去俄罗斯的时候,森林大火却让这个国家在瞬间变得森严和可怕起来,电视屏幕上所反复出现的那种烟气弥漫、尘雾笼罩、行人带着口
2020年以前的十来年,被中国官方定位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一个上升中的大国,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历史上大国兴衰和霸权更替的经验已经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国运,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的增长,也取决于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互动。  2020年以前的十来年,被中国官方定位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一个上升中的大国,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在“崛起”和“崩溃”非此即彼的两极
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我们应当而且能够以全国统筹作为目标。    据报道,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13个省市区名义上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10个左右的省区以地市级统筹为主,其余的省区仍然以县级统筹为主。可见,中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很低,养老保险被分割为2000多个统筹区。  所谓统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筹划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每个统筹区各自负责本区域养老保险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至为艰难,不要说和谐的两性关系甚是艰难,就连凑一桌牌友打“80分”也非易事。因此,若把哈贝马斯的“沟通共同体”理论完全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结果往往是悲剧。  哈氏的理论,读来每每使人鼓舞,而拉康的论述,愈读心头愈生阴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用酒来浇这样一团郁闷:知晓牌局(世局)艰难,凑牌友并维持这份关系实属不易。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哈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