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尖叶菜用甘薯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选用4个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在日光温室大棚内进行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探索其以肥水耦合为核心的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创新甘薯品种资源的价值,开拓新的绿色食品源,为江苏省广大薯农设施栽培增效、增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菜用甘薯;立体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3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153-02
  甘薯[Ipomeoa batatas (L.) Lam.]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一年生蔓生性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 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用作物 [1]。一直以来,人们只注重甘薯地下部块根的价值,而忽略了地上部茎叶的作用。事实上,地上部幼嫩茎叶可作为菜用,具有青脆、味甘、质滑、爽口等特点,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可炒食、做汤或烫漂后凉拌。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直就有将甘薯茎尖叶作蔬菜食用的习惯,甘薯茎叶素有“蔬菜皇后”之美称。其营养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B2的含量高于蕹菜、苋菜、莴苣、甘蓝、菠菜等常规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于苋菜和莴苣 [2-3]。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3年的研究和评选,把甘薯列为13种最佳蔬菜之首。甘薯茎尖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加快食物在肠胃中的运动,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有利于减肥和延缓衰老。据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调查,按照4~5个月采收期计算,茎尖叶菜用甘薯生长季节产量为45~60 t/hm2,经济效益可达1.2万元以上,高于一般绿色蔬菜收益 [4]。
  2012—2014年,为了在冬季或温度较低时期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研制了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加热系统,结合稻草覆盖,保水保温,保持茎尖叶菜用甘薯正常生长 [5]。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以肥水耦合技术为核心,研制了养分水循环系统,配制甘薯茎叶生长最适养分,创建了叶菜用甘薯大棚室内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模式 [6]。结合茎尖叶菜用甘薯生态要求与生长特点,减少或不施化学肥料,实现有机肥与水的耦合,提高茎尖产量与品质;同时,通过群体合理促控,实现植株主动直立或半直立,增加分枝数,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亦更方便人们采摘。
  1 阶梯式立体栽培骨架构造
  1.1 材料筛选
  立体栽培骨架材料选择长宽高为38 cm×18 cm×20 cm的标准空心废煤灰砌块,该砌块轻巧、环保、造价低,还可循环利用。
  1.2 骨架构造
  40 cm为1个阶梯式层高,中间最高为120 cm,然后左右依次是80、40 cm,共计4层阶梯(含地面)。为了增加骨架美感、表达一体,外用1层白色无纺布完全覆盖。
  2 盒式栽培基质填充与摆放
  2.1 栽培基质
  选用江苏省淮安市中园园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优佳”牌通用型蔬菜育苗基质(氮、磷、钾总量:N P2O5 K2O= 1.0%~3.5%,有机质含量≥30%,净含量:50 L/袋)和江苏省徐州市司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丰收”牌生物菌肥(有效菌≥200亿/kg,有机质含量≥25%,净含量:80 L/袋),二者按10 ∶ 1混匀待用。该栽培基质具有生产成本低、营养均衡、污染少、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效益等优点。
  2.2 基质填充
  选择长宽高为48 cm×38 cm×35 cm的白色泡沫塑料盒子,盒体轻巧、耐用、价低,将混匀待用的基质填满、充实。
  2.3 盒子摆放
  以白色泡沫塑料盒子的宽(38 cm)对等标准空心废煤灰砌块的长(38 cm),按顺序摆放,共放4层阶梯式(含地面)的立体基质栽培。
  3 水肥一体化管道铺设
  3.1 滴灌管铺设
  按盒式基质栽培盒摆放的方向,每行盒式基质栽培行铺设1个直径10 mm滴灌管。
  3.2 微喷管铺设
  按垂直于盒式基质栽培摆放的方向,在棚内空中2 m处吊放1行直径10 mm旋转微喷管。
  4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
  4.1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是利用农业大棚的棚顶放置太阳能板进行发电的1种创新模式,2块太阳能光伏单晶硅电池板(300 W/48 V)带1组电源,可供40 m2的冬暧式温室大棚使用,棚内周年生产茎尖叶菜用甘薯,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较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
  4.2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供热系统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供热系统1组蓄电源可带2个“美的”牌NTG20-10F取暧器,以促进甘薯茎尖生长,保证周年不间断供应。
  5 立体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BT2 *5]5.1 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筛选
  2012—2014年,筛选出的适于江苏徐淮地区人们消费习惯和口味的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有优质型徐菜薯1号、高产型宁菜薯2号、木耳菜型福薯7-6、空心菜型莆薯53,茎尖叶熟化后色、香、味、形、意俱佳。
  5.2 茎尖叶菜用甘薯苗的立体栽培
  棚内室温高于15 ℃,可周年栽培,行距18~20 cm,株距10~15 cm,密度为16.5万~18.0万株/hm2,15~18株/盒。
  5.3 前期管理
  活棵后待甘薯主蔓长到15 cm应及时打顶,促进茎尖叶菜用甘薯苗早分枝。
  5.4 中后期管理
  第1次采摘在栽后30 d进行,以后每天都应采摘,采长留短,循环进行,每月可采摘茎尖叶2 250 kg/hm2。为促进茎尖叶生长,提高茎尖叶产量,同时要注意防旱和除草。茎尖叶菜用甘薯栽培很少发生严重病虫害,在必须防治时,也不可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而应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可用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喷施,喷施量45桶/hm2,每桶装15 kg悬浮剂。   5.5 肥水一体化管理
  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以肥水耦合技术为核心,应事先配好营养液,所述1 L水培营养液由以下成分按体积配制而成:30~35 mL 1 mol/L硝态氮肥(KNO3),15~20 mL 0.5 mol/L过磷酸钙,5~8 mL 1 mol/L NaNO3溶液,1.0~1.5 mL 0.083 mol/L MgSO4溶液,1.5 mL铁盐溶液, 5 mL 0.018 mol/L微量元素溶液,其余为水。为减少早期栽插苗坏死率,栽插至生根前需降低营养配比,按照营养液 ∶ 水= 1 ∶ 300~500 供给,采用闭路水循环系统,每4 h循环15 min; 在栽插苗长出根系后,营养配比增加到营养液 ∶ 水= 1 ∶ 200~300,每10~15 d更新1次营养液,基本达到更新水质和补充营养的要求。基本实现了肥水精确管理和高效利用,提高了肥水利用率。
  5.6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管理
  为保证甘薯茎尖正常周年生长,冬季需保持棚内温度 15 ℃ 以上。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可促使甘薯茎尖增产、增抗及改善叶类蔬菜品质。
  5.7 换季薯苗管理
  为了减轻茎尖叶菜用甘薯薯苗的病虫害发生,在薯苗价格低谷期可进行换季管理。从薯苗根部全部清除,彻底打扫棚内所有茎叶,然后喷灌加滴灌,待薯块或薯根重新再发,会使茎尖叶菜用甘薯地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
  [2]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甘薯品种志[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5.
  [3]魏 猛,唐忠厚,陈晓光,等.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87-91.
  [4]史新敏,唐忠厚,陈晓光,等. 系列特色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4(5):64-66.
  [5]魏 猛,李洪民,唐忠厚,等. 日光温室甘薯立柱式无土育苗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97-98.
  [6]李元元,李洪民,唐忠厚,等. 甘薯钾素营养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13-15.
其他文献
摘要:比较4种不同类型果袋内的温湿度变化以及微域环境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度变化呈相同趋势,白色无纺布袋内温度最高,外黄内黑复合袋内温度最低。不同果袋内湿度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源丰白色木浆袋内湿度明显高于其他果袋。与报纸袋相比,其他3种果袋均降低了葡萄单穗质量,源丰白色木浆袋与报纸袋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实着色指数,其中用白色无纺布袋果实着色指数最高。套用
摘要:为研究航天搭载对油葵的诱变效应,利用“神舟八号”飞船搭载油葵种子,返回地面后进行种植,并观测种子出苗状况和SP1、SP2、SP3代植株生长特性及结实种子百粒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对油葵种子的发芽状况没有明显影响;通过航天搭载可增加油葵变异幅度,扩大选择范围;诱变效应在航天搭载当代即有所体现,SP2代变异表现较为明显且出现新的变异,至SP3代多数变异性状能够保持;经过航天搭载可获得株高
摘要: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放光合細菌、安装生物浮床单养和罗非鱼、鲫鱼、鳙鱼混养等3种不同模式对尼罗罗非鱼精准养殖水体水质和生长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70 d养殖周期内,除混养组合和对照组间的平均增质量率无显著差异(P>0.05)外,光合细菌和生物浮床使罗非鱼的生长和成活率有显著提高(P<0.05);3种养殖模式对试验周期内罗非鱼精养水体中磷酸盐和中亚硝酸盐浓度均具有不同程度降低作用
摘 要:伴随信息时代的步伐,深度学习的话题应运而生.同时,从单一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逐步走向关注教师的深度学习以及深度教学.深度教学需要从知识建构、方法迁移、思想整合三个维度来把握核心目标的高度、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度、提升数学思维的阶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教学;知识;方法;思想;二次函数  伴随信息时代的步伐,深度学习的话题应运而生.同时,从单一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
摘要:为了开发高效微生物解鉀肥,利用解钾菌选择培养基,从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园农田土壤中分离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共计12株,通过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高效解钾菌JK3。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分类信息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胶质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并通过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初始接种量1.5%,摇床转速200 r/mi
摘要:研究化感物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加入生物炭缓解化感物质对番茄幼苗的毒害作用,并从生物量、光合作用指标、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化感物质对番茄幼苗的生物量、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幼苗体内SOD、POD、CAT的活性降低,番茄幼苗体内的MDA含量显著增加;加入不同来源的生物炭,番茄幼苗的生物量、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
摘要:使用豫东地区代表站点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冬小麦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适宜度函数和农业生态区域法(AEZ),计算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气候适宜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产建议。结果表明,随着耕植传统改进、经济投入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际产量与气候生产潜力仅相差2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
1   在荆河滩,认知春天是从柳树开始的。其实,年前柳树上就浸润着一种明丽的黄色。这种颜色,让荆河滩随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   立春过后,荆河滩上的柳树,一天一个模样。先是柳条变软,在料峭的春风中,摇摆出一条条细线。一晚上的工夫,线上冒出一对对的芽儿。那些簇拥在柳树脚下的野麦子,许是捕捉到春的信号,随着河水的晃动,忽地蹿高了。野麦子之间,总是拥挤着几棵婆婆丁。短短的茎,贴着地面生长。紫堇首当其
盛夏耀眼的阳光刺穿天幕,洒下一片热烈的金黄笼罩着老屋,回忆一波接一波地袭来。  【老屋 阳光 草】  老屋的院子里有一方绿油油的杂草地,按奶奶的说法,这是葱韭大蒜的栖息地。  不知何年开始,草垛里突然入侵了外来物——狗尾巴草。不多不少正好占了四分之三的面积。奶奶对这外来杂草恨不得连根拔起,我却对它们情有独衷。喜欢搬上小板凳静静地端详这可爱的野草,午后的阳光将它们镀成金黄色,中间一粒粒籽仿若一颗颗饱
摘要:中度石漠化是石漠化类型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为探求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的自然障碍因子,以喀斯特中度石漠化的典型分布地——贵州省毕节市鸭池镇和梨树镇作为研究地点,以不同小生境及生境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个生境因子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重要性分析,综合探讨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的自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中的各障碍因子及作用机理不同,影响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在不同的小生境中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