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7例患者均先行DSA下窦道造影,明确病变范围后置留导管。采用臭氧窦道内注射和外科常规换药治疗。每次注射浓度为30ug/ml臭氧15~30ml,完毕即用医用透明膜覆盖15分钟,每日1次, 7~15天为1个疗程;随后按外科常规冲洗换药等处理。结果 16例患者痊愈,1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具有疗效显著,简单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臭氧;感染;窦道
  【中途分类号】R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68—01
  慢性窦道在临床中常见,是通达组织深部的盲管性创道,多因局部反复感染,经久不愈所致。虽广泛使用抗生素,常规换药等处理效果仍较差。窦道形成后易长期不愈或愈合后再次破溃,因此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我科联合外用医用臭氧灌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17例,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其中原发性感染8例,枪击伤患者6例,术后感染形成窦道3例。窦道最长达12cm,最短4cm,平均8.2cm;窦道直径0.5~3.5cm,平均1.8cm。窦道最浅为4cm,最深达9cm,平均6cm。窦道形成时间最长的近3个月,最短者15天,平均为28天。
  1.2 治疗方法:局麻后由窦道旁的正常皮肤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窦道底部,后端接20ml内含造影剂的注射器,DSA下多角度透视行窦道腔内造影,进一步明确病灶大小、深度、有无分隔等,随后引入导丝置留5F导管至窦腔内(根据病变需要截取适当长度),末端以肝素帽封管,外固定导管。对较大窦腔则先予以切开,充分引流冲洗,边缘行适当搔刮,注意避免血管神经损伤,以见新鲜肉芽组织并少量渗血为宜,遂再留置导管。返回病房后,予窦腔内注射浓度为30ug/ml臭氧20~30ml,封闭导管口,完毕即用医用透明膜覆盖15分钟,每日1次, 7~15天为1个疗程;同时按外科常规行窦腔内抗生素冲洗换药等处理。对腔内较多分泌物应积极充分引流,同时做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静脉用药,则疗效更佳。臭氧注射完毕注意观察患者不适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窦道口完全愈合,1年内未见复发;好转——窦道口溢脓渗液减少,窦道深度变浅;无效———窦道组织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17例患者分别经12~30次(平均18次) 医用臭氧窦道内注射+外科常规换药治疗后,共有16例患者窦口消失,内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达到临床痊愈(94%)。随访1年内未见复发;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因故中断治疗返回当地。
  3 讨论
  窦道是伤口长期不愈合,一端位于深部组织,另一端通向体外的盲道,多见于污染性的伤口或切口,异物排出亦较多见。形成的主要病因有病灶处存留异物、脓肿治疗不当或引流不畅以及某些先天性因素等[1],非手术疗法效果一般欠佳。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型体,分子量为48 kDa,性质极不稳定,半衰期仅为20分钟,在注入机体后很快分解、合成为O2,因而臭氧长期残存不会造成肌体感染。臭氧是目前人类所知的仅次于氟的强氧化剂,具有明显消毒和杀菌作用;同时它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扩张,导致炎症消散。前期动物实验已证实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颈椎间盘脱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4],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臭氧治疗窦道的可能机制如下:①灭菌抗炎作用:臭氧可以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过量的活性氧属(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刺激拮抗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IL-10和TGFβ1的释放而产生抗炎作用[5];同时臭氧可以使内皮细胞释放NO[6-7],使血管舒张减轻局部组织缺氧,同时能使失活组织加速分解,促进炎症的消退。②止痛作用:Bocci认为臭氧注射时可产生“化学针灸”(chemical ac-upuncture)的作用,同时臭氧可以抑制无髓伤害感受器并通过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释放脑啡肽来激活抗损伤系统产生止痛效果[5]。③臭氧可使红细胞内2,3-DPG含量增加,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气的释放,减轻局部组织的缺氧[7]。同时臭氧注射时产生的压力对粘连的组织产生机械性分离亦起了一定的作用。
  臭氧联合外科常规冲洗换药治疗窦道的优点 ①臭氧制备简单,病房内即取即用;价格低廉且没有耐药性。②臭氧的半衰期为20min,很快分解为O2和氧原子,而氧原子又很快合成为氧分子,所以臭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③臭氧作为气体在组织中弥散良好,促进药物与窦道底部失活组织密切接触,充分发挥其范围的优势。④臭氧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多次注射时不易增加局部感染的机率。
  臭氧注射的浓度和剂量 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的常规浓度为30ug/ml,大多数患者均未诉头晕、疼痛等特殊不适反应。臭氧的治療效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过高的浓度又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损害,因此注射时应严格控制臭氧浓度,选择能精确显示浓度的臭氧发生器。Bocci等[8-9]认为臭氧浓度在每克血液中为20~80ug/ml时是安全的,浓度过高会产生毒性。因为浓度过高时局部刺激可能会增加,患者会感到局部疼痛比较明显。至于治疗剂量则根据窦腔的大小适度调整即可。本组病例经6~12个月的随访亦未见复发,因此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具有疗效显著,简单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尝试。
  参考文献:
  [1] 齐兆生,计建华,主编. 临床外科学纲要.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10-311.
  [2] 俞志坚,何晓峰,陈勇等. 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的动物实验研究 [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4):366-369.   [3] Muto M, Avella F.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herniated lumbar disc by intradiscal oxygen-ozone injection.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1998, 4(2):273-286.
  [4] 何曉峰,俞志坚,滕皋军等.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9):827-830.
  [5] Bocci V. Ipotetici meccanismi di azione dell, ozone neltrattamento del conflitto discoradicolare.In: Ceccherelli, Ricciardi A, eds.Lombalgie e lombosciatalgie, Criteri di diagnosie cura. Torino:Edizioni Libreria Cortina,1998:331-340.
  [6] Valacchi G, Bocci V.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ozone: 11. Release of factors from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Mediators Inflamm, 2000,9(6):271-276.
  [7] Bocci V.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ozone. Has ozone therapy a future in medicine? Br J Biomed Sci,1999,56(4):270-279.
  [8] Bonetti M, Cottcelli B, Valdanassi L,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with Gadolinium administration in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O2~O3 therapy in lumbar disc herniatiion[J]. Rivista di Neuroradiologia , 2001 ,14(Suppl 1) :109-111.
  [9] Bocci V, Valacchi G, Corradeschi F, et al.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ozone: 7.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fter exposure of human blood to ozone. 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 1998,12(1):67-7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0例脑梗死患者中收集70例继发癫痫患者(占14.6%)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研究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半年后,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显示:25例行胼胝体切开术中有8例已彻底停药,发作次数减少超过60%者15例。13例行立体定向扣带、杏仁核回靶点毁损术中有4例已基本停药。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的病因、分类、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ANCA阳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2例ANCA阳性患者中原发性即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mallressel vasculitis,AASV)11例(21.2%),继发于其他血管炎41例(78.8%);AASV患者较继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外耳道清洗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254耳)耳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外耳道清洗治疗,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清洗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过氧化氢液清洗,观察组患者100例,采用碘伏液清洗外耳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期刊
【摘 要】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诱发本病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高危因素、病原菌及其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0%;革兰阳性菌占22.5%;真菌占37.5%。药敏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早产、低体质量、留置PICC、气管插
期刊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07-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本研究对涿州市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至201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巧,以便寻找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观察组效果更优(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了解不同文化程度的西昌市市区居民对高血压预防控制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差异,为该地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西昌市市区随机抽取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480名进行高血压知识方面的问卷调查。 结果:在涉及到吸烟,饮酒,食盐摄入会影响到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问题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有37.6%认为有影响,初中生学历的有43.2%认为有影响,高中生学历的有55.4%认为有影响,高中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5~2013.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本组患者均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伤口疼痛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8.1±11.2min,6例患者术后存在轻度伤口疼痛,2例患者阴囊积液,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住院时间7.2±1.4d,随访
期刊
【摘 要】目的:总结动脉采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86例患者经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并发症率相近。结论:动脉采血应个体化选择穿刺部位、进针角度,以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动脉采血,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70—01  采集动脉血是临床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63—02  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是临床中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放疗及化疗等方法治疗预后亦较差,手术方法是唯一可能达到治愈的一种方法。然而只有5%-15%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且术后5年生存期为20%-40%大多数死于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功能障碍。肿瘤复发后再次切除率低,寻求一种方法对于复发的肿瘤进行有效地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