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性相单元和孔隙结构的低孔低渗储层有效性测井识别方法:以西湖凹陷NB1构造为例

来源 :现代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fa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海西湖凹陷是近海最大的盆地之一,近些年在中深层花港组储层中获得重大发现.然而,由于储层具有厚度大、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给精细评价和甜点储层的预测带来极大困难.利用高分辨率电成像资料,在岩性和层理构造识别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储层划分成槽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细砂岩、块状层理砂岩及钙质胶结砂岩6种微尺度的岩性相单元,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对不同岩性相单元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表征.结果表明,槽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细中砂岩、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3种岩性相的排驱压力0.5μm,板状交错层理细砂岩岩性相的排驱压力为0.5~1.0 MPa、平均孔喉半径为0.25~0.50μm,这4种岩性相单元岩性较粗、交错层理发育、排驱压力较小、平均孔喉半径较大,为研究区甜点储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储层精细评价和甜点储层识别的分类方案,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等时性对比存在争议,获得可靠的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时代意义重大.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出露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分析,明确其沉积物岩石组合特征、限定其沉积时代、讨论其古气候风化条件等.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研究区的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代表了2次寒冷的冰川气候记录,分别为巧恩布拉克冰期和尤尔美那克冰期,其中巧恩布拉克冰期中出现2次次级冰期旋回.冰川沉积及其相邻层位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巧恩布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保存有大量大小混杂及两壳绞合的双壳类化石,是全球干旱区罕见的地貌景观,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晚更新世的气候与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地质记录.该记录在诺木洪西北约20 km出露,将其命名为诺木洪贝壳堤.目前诺木洪贝壳堤的沉积属性存在河湖之争,对该贝壳堤剖面开展系统的介形类分析,建立了8个生物组合带,除1带化石稀少无法鉴定外,2-8带自下而上依次为:Ilyocypris—Candona—Candoniella组合、Ilyocypris—Can-dona—Leucocythere—Candonie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海岸带地区为例,分析了1995—2018年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估算了1995—2018年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减少的趋势,累计损失了12.97×106 t;(2)碳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西两侧以及中部的沼泽地,碳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锦州市的东部、盘锦市的北部
对海南岛昌化江入海口110个底表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利用二维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对沉积物粒度参数开展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照Folk沉积物分类三角图解法,昌化江入海口外底表沉积物可划分为含砾砂、砂、砾质泥质砂、砂质砾、粉砂、泥、砂质泥、砾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共10种沉积物类型,其中砂和砾组分的分布范围具有一致性,粒度组成以砂、粉砂、泥为主.通过粒度组分和参数分析,研究区可分为两大类沉积环境区,即南部的近岸区域和北部的离岸区域.粒径趋势分析显示,沉积物的输运趋势与水动力条件吻合,并识别出了
西藏荣玛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沉积,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这套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相与微相分析.通过对碳酸盐岩样品显微薄片观察分析,共识别出13个微相.根据岩石特征及其组合类型划分出6个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礁相和斜坡相.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世荣玛地区主要为陆源碎屑滨岸-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夹有较深水的斜坡相沉积,共发生了4次海侵-海退旋回,并间隔有若干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区域上,班公湖—怒江洋北缘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山溪性小河流具有瞬时大通量、受极端气候事件控制、沉积物快速输运等特性,但是由于缺乏充足的监测数据和系统总结,其对全球沉积物输运的影响被低估,导致对于这个不同于大河流域的河海交互和风化传输系统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揭示不同气候带山溪性河流在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沉积物输运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表生过程和全球海陆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含量,中国南北方温带和热带的山溪性河流的泥沙等气象水文数据和黏土矿物等矿物学数据,结果表明:(1)全球山溪性河流流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在中国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08口钻井的地温数据(BHT、MDT、DST)进行校正、分析,以点到面重构白云凹陷的现今地温场,再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正演恢复白云凹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显示:(1)白云凹陷具有变地温场,地温梯度分布在35~60℃/km之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受控于白云凹陷变地温场作用,白云凹陷不同洼陷烃源岩热史不同,主洼文昌组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东洼、西洼和南洼文昌组烃源岩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3)在垂向上,白云凹陷高变地温场导致烃源岩具有高热快熟的
陆源营养物质输入是湖泊成油母质(细菌和藻类、浮游植物等)生长的主要外部营养源.古气候条件影响了陆源输入,湖盆水体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保存,因此沉积期古气候古水体条件对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至关重要.针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烃源岩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运用CIA、V/Cr、Mn/Al、Sr/Cu、Ti/Al等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综合恢复了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期古风化强度与气候温湿度、湖泊古水深、古氧相、古盐度等环境条件,揭示了古环境对文昌组烃源岩的重要控制作用为:(1)珠江口盆地文昌组时期气候温湿度与
伶仃洋地区年代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古环境的重建及海陆交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磁性地层学和AMS 14C测年对珠江口伶仃洋ZK1钻孔(113°40′E、22°34′N,孔深100.3 m)0~32 m岩心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5个样品的AMS 14C测试年龄为(486±120)~(2268±149)a BP.岩心的岩石磁学测试显示样品的载磁矿物以单畴、多畴的磁铁矿为主.磁性地层学研究显示在取心过程中存在岩心倒置,对岩心倒置深度段的磁性序列进行矫正.将岩心的地磁倾角、强度与东亚地区标准曲线和极光记录相对
本文研究了经局部塑性变形后,Fe78Si9B13金属玻璃在原子尺度上的结构演变及其对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借助砂纸作为传力的媒介,充分放大了作用于带材表面上的等效压力,发生塑性变形后合金表面产生了大量的剪切带.基于倒空间和实空间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分析,在塑性变形后,合金结构的致密度增大,过剩自由体积被排出,并由此揭示了Fe78Si9B13金属玻璃在短程及中程尺度上原子协同重排行为.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Fe78Si9B13金属玻璃在发生塑性变形后,结构不均匀的程度将会加剧.此外,不同于单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