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结合考古学和考古天文学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结论,并重新分析解读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得出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当产生于国家建立之际黄河中游两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尧都陶寺和禹都王城岗——的日影观测实践。这两个地点观测到的夏至日影分别为1.6尺和1.5尺,也就是《周髀算经》和《周礼》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产生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理论观念。
其他文献
刀锯是我国(建筑)木工使用的工具之一,一直长期使用,但它不能用来解木。约在南北朝后期,我国有了框锯的使用。它是由刀锯演化为弓形锯,再由弓形锯逐渐发展而来的。框锯的发明,
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晶体材料是由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通过有序自组装的形成,合成的有机无机杂合物,具有易合成,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可以使用卷对卷技术(Roll-to-Roll)进行大
本文应用抗猪囊尾蚴囊糊单克隆抗体和猪运尾蚴液抗原按不同比例混合孵育,实验观察了抗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可结合消耗一定量的抗原和抗体。依
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重要的社会变动时期,政权更迭,战争连年。其时官学,“时兴时废,若有若无”,与此相比,私学却呈现出一种相对兴盛
<正> 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记载中,以及陕西歧山周代建筑遗址的发掘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型建筑群已采用对称的布局。春秋战国的一些城址中,大型建筑基址的土台也按一定的轴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
康德的先验理念学说最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哲学的启蒙精神。康德以理念限制知识终结了近代传统启蒙主义者对知识无尚崇拜的传统,但他又通过对自然和自由、科学和道德的新探索,为
南北朝时期关于冬夏二至晷影数值的新测定,冲破了《周礼》晷影数据的“神圣”藩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李淳风于麟德历中重新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晷影长度,并采用了新的数学方法—二
我国在隋唐以后,建筑木作有了明确的用材制度,当时已用“锯解制材”之法。但南北朝以前,木作制材沿用的还是原始社会就已使用的“裂解与砍所制材”之法。其专用工具,在原始社会主
2010年,太原市集中供热网总供热面积已超过3000万平米,由太原市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两个热电联产热源和城南热源厂、城西热源厂两个大型区域锅炉房分四个集中供热网分别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