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宝宝排便进行曲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宝宝把尿把便什么时候开始合适?大小便训练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聊聊有关宝宝排便的那些事儿!
  0~1岁 想把我?有点早!
  1岁之前的宝宝控制尿便的神经与肌肉还没有发育成熟。此时,训练宝宝如厕还为时尚早。不过,细心的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来摸索宝宝的大小便规律,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小便的信号与规律
  信号
  不一样的哭:突然就哭了

  明明刚才还在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就“哇、哇”地哭起来。一会儿哭,一会儿不哭。哭了几声,不哭了。一会儿像是想起来了,又哭上了。光打雷不下雨。哭声有力,眼睛潮湿,可却没有多少泪水。
  特殊的小动作
  宝宝在排尿前后会有一些特殊的小动作,比如有的宝宝会在排尿前轻轻打个哆嗦,小腿来回乱蹬,像是努力要把遮蔽在身上的东西都踢跑。有的宝宝还在排尿后会发声音或用细微的表情、动作告诉妈妈。
  规律
  喝水多,排尿次数多,1天会尿8次

  排尿次数是宝宝摄入水分是否充足的一个标识。母乳里有80%都是水,6个月内的宝宝依靠纯母乳喂养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每天小便至少七八次以上,多则可达20次左右。6个月后的宝宝还会摄入各种含水的流质、半流质辅食。如果小宝宝有3个小时没尿尿,那要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了。
  喝水后,约1 5 分钟排尿
  一般在宝宝吃奶后15分钟左右就可能排尿,然后隔10分钟左右又会排尿,连续两三次后,间隔会长一些。
  大便的信号与规律
  信号

  放个小臭屁
  拉臭之前,宝宝有时会放几个小臭屁。小宝宝控制尿便的肌肉发育还不完善,有时一边放屁一边大便就会排出,或随着排尿挤出一些大便。大点的宝宝安静时可能会感觉到小肚肚不舒服,会“嗯嗯”或用小动作告诉大人“我马上要拉臭哦”。
  有点反常
  会发呆、愣神、使劲儿,甚至攥着小拳头,小脸通红等。大一点的宝宝会在玩耍中突然停下来,身体不动。
  突然安静、突然大哭
  宝宝刚刚还在咿咿呀呀、手舞足蹈,突然噤若寒蝉,一阵意外的安静,过后又突然大哭起来。这时检查一下他的尿片,就会发现宝宝拉臭了。大一点的宝宝会在短暂的安静后,又活跃起来,但感觉有些异样,宝宝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说“我不舒服”。
  规律
  6个月之前,每个宝宝排便情况不太一样

  吃母乳的宝宝,1天可能拉3~5次。两三个月后,排便次数可能减少。吃配方奶的宝宝,1天拉1~2次的居多,有的可能2天1次。
  6个月之后,有可能排便相对固定
  每天可能在清晨或进餐后,相对固定的时间,排便1~2次,吃母乳的宝宝大便呈金黄稀糊状,吃配方奶的大便略成形些,也应为黄软便。
  给父母的建议
  1岁以前,宝宝的神经系统及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不具备控制尿便的能力,父母不必刻意训练宝宝大小便。但是由于我国有把尿、把便的传统,因此妈妈们总是没有耐心等到1岁再给宝宝如厕训练。如果实在要给宝宝把尿,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摸索宝宝的排尿规律,帮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当宝宝有排便排尿信号的时候,可以顺应宝宝的信号。事实上,通过训练宝宝建立条件反射,大人可以恰好接到宝宝的尿,但把尿与宝宝学会控制尿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摸索排尿规律
  父母可以摸索宝宝的排尿规律,细心观察自己宝宝在排尿前后的表情、动作和反应,宝宝通常在吃奶或饮水后15分钟左右,以及刚睡醒后会排尿。如果实在想把尿的父母,可以在摸索清楚了宝宝的排尿规律之后,在差不多的时候试着把一把。
  帮他形成条件反射
  通常给小宝宝把尿成功是基于给宝宝建立了条件反射,而不是教宝宝学会了控制大小便。想尝试把尿的妈妈可以帮宝宝建立条件反射,把尿成功率会大大提高。给男孩子把尿通常更容易一些,在宝宝吃奶后脱掉纸尿裤,发出“嘘嘘”或口哨声,宝宝通常会在1个月内就可建立起条件反射。宝宝听到流水声也容易自然产生排尿反射,大人可以一边把尿,一边让宝宝看哗啦啦的流水,听水流流入小盆中的声音,和他小便声音一样,他会觉得把尿很有趣。
  别频繁把他
  有的妈妈因为怕宝宝尿湿衣裤,过于频繁地把宝宝小便,这样不利于增加膀胱的贮尿量,会造成宝宝尿频,自我控制能力得不到锻炼,还容易造成宝宝对把尿的反感。
  1~2岁 如厕训练,我来了!
  如厕训练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通常在1岁半到2岁间开始进行,建议耐心的家长可以等到宝宝2岁后,甚至2岁半后也没有问题,心急的家长也不宜早于1岁训练宝宝。宝宝控制尿便的神经与肌肉,通常在18~24个月才会发育成熟,在此之前刻意训练宝宝尿便,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会引起宝宝的逆反与抗拒行为。此时,父母可以搜集宝宝的便便情报,开始如厕进阶了,别急于求成哦,做好如厕进阶的项目管理是王道!细心的妈妈在开始宝宝如厕训练前,可以列表记录宝宝一天大小便的时间,以及相对应的事情,以便了解宝宝排大小便是否已经形成规律,从而决定是否开始排便训练。
  小便信号和规律
  信号
  腿打战,踱步、转圈圈

  宝宝玩着、玩着开始双腿打战,有时候还像夹着什么东西似的来回踱步,甚至在一圈圈地转圈。
  翻身、哼唧
  宝宝入睡后有小便,会来回翻身,还轻声地哼唧。
  规律
  饮水后半小时
  在饮水后半小时左右排第1次小便,如果不继续饮水,一般间隔2~3小时再尿1次。
  一夜1~2次
  夜间的排便时间与次数,也依据宝宝的入睡时间、摄入水量来定。入睡后宝宝的小便次数减少,一夜小便1~2次。一般半夜需把一次尿。
  大便信号和规律
  信号
  突然眼发直,使劲儿

  玩耍中忽然停下来或蹲下来,发呆、愣神,不言声了,感觉好像在使劲。
  偶尔会用语言报告有臭臭
  有的宝宝1岁左右语言发展比较好,可以在这时问问宝宝“有便(臭臭)吗?”告诉宝宝有便(臭臭)可以告诉妈妈。
  规律
  因人而异,促使宝宝规律排便

  根据宝宝的饮食和消化吸收特点,每天1~2次或2~3天1次大便都有可能,只要宝宝在大便时不费劲,大便质软不干燥,都是正常大便。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促使宝宝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排便,逐渐形成规律。
  给父母的建议
  宝宝在1岁半到2岁之间,膀胱和直肠肌肉就逐渐发展到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了。如厕训练,即使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如果尝试训练2周以上仍不能奏效,就该适时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一般在1个月以上)再重新开始训练。家长需要放松心态,在1~2岁期间的宝宝,即使不能撤掉尿布,对将来的成长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妨碍。终有一天,条件成熟,宝宝就会开始自己如厕,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比其他宝宝长一些,迟一些而已。
  准备一个可爱的小马桶
  1岁后就可以正式给宝宝准备一个可爱的坐便盆了,用坐便代替把尿、把便。这样相当于告诉宝宝有了大小便要排在固定的地方。让宝宝有兴趣在上面试着坐一坐,并逐渐将嘘嘘、臭臭与便盆联系起来。慢慢地,宝宝只要有了便意,即便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也会蹒跚到自己的小便盆边,发出大小便的信号。大便要控制坐桶的时间,一次最好不超过5分钟。(注意便盆样式、功能不要太花哨,以免过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不能专心尿便。)
  穿条漂亮的小内裤
  给宝宝穿一条漂亮的小内裤,比如内裤上有小动物图案,告诉宝宝如果大小便到裤子里,会弄脏动物朋友。激发宝宝主动示意大小便的积极性。(有棉质的训练裤或内裤式的纸尿裤,可作为过渡。)
  别着急夜间摘掉纸尿裤
  宝宝控制尿便的顺序一般为:夜间大便——白天大便——白天小便——夜间小便,由于小宝贝的尿意会来得比较急,从控制大便做起会容易些;而夜间小便往往与宝贝晚间饮水量和睡眠质量有关,睡得比较沉的宝贝夜间很难醒来,可以慢慢等到膀胱能够存住整晚的尿液,再撤掉纸尿裤也不迟。有些不刻意训练的宝宝,可能到2~3岁还需要夜间穿纸尿裤防尿,也属正常。如果宝宝夜间不愿意被把尿,不必强求,可以继续用纸尿裤,毕竟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更为重要。
  主动询问“你有便便吗?”
  2岁之前的宝宝还没有人际交往的意识,不会应答大人的话。当大人摸索到宝宝的大小便规律后,询问宝宝有无大小便,宝宝无应答时,直接让宝宝坐桶即可,宝宝不拒绝就表示有便。询问的目的不在于让宝宝应答,而是帮助宝宝形成主动示意要大小便的意识。
  不强迫把尿
  1岁半到2岁间,宝宝会有一个波动期,大人越是要求宝宝主动报告大小便,他越是不说,越是主动询问越是不理会。大人可顺其自然,让他直接坐桶,打挺则作罢,避免强迫宝宝。只要宝宝能主动示意大小便,一定要真诚赞扬宝宝,强化好行为。如果让宝宝坐便时不尿,起来穿上裤子就尿,说明宝宝还没有准备好或有反抗心理,那就过段时间再尝试吧!
  提醒妈妈!
  如果宝贝脱掉尿裤坐在便盆上不拉不尿,刚穿好裤子,很快就有尿便,说明宝贝在抵触如厕训练。请尊重宝贝的选择,暂停一段时间,等宝贝自己作好准备后再开始吧!
  尿便训练是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如同宝宝学会走路、学会跑跳一样,请遵循宝贝自身的发展规律,妈咪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要盲目与其他宝贝比较。
  不要整天追着宝贝问“有没有便便”,每次训练宝贝坐5~10分钟,如果宝贝没有便意,不必让宝贝坐更长时间,更不能用玩玩具、讲故事、吃东西等哄着宝贝排便。
  2~3岁 请你耐心多一点!
  宝宝如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可以分为:白天摘掉尿不湿和夜里不尿床两个目标,然后再细分为喜欢便盆、协助如厕和自己脱裤子等阶段目标。这些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比较成功的训练也要花费至少1周以上的时间,如厕训练不顺利的宝宝甚至需要暂停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这也是很常见的,妈妈们要有耐心哦!
  小便的信号与规律
  信号
  用语言了,但仍有表情、动作

  每一次大小便前,宝宝基本都能够用语言来告知大人“妈妈,我要尿尿”“我要拉臭臭”。但同时宝宝仍然有玩着玩着开始双腿打战,愣神的动作、表情表示。准备上幼儿园了,要鼓励宝宝告诉大人有尿便,还应逐步教会宝宝脱穿裤子。
  规律
  宝宝的胃容量扩大了

  一次性饮水也多起来,有的宝宝一次可以饮300毫升以上的水量。相应的膀胱储尿量增加了,神经系统对排尿便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提高了,饮水后宝宝可以40~50分钟后再排尿。
  大便的信号与规律
  信号
  用语言了,但仍有表情、动作
  规律
  因人而异,促使宝宝规律排便

  根据宝宝的饮食和消化吸收特点,每天1~2次或2~3天1次大便都有可能,只要宝宝在大便时不费劲,大便质软不干燥,都是正常大便。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促使宝宝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排便,逐渐形成规律。   给父母的建议
  方便宝宝自己如厕

  给宝宝穿松紧适宜、好脱穿的裤子,并且把便盆放在卫生间里或其他相对固定的位置,让宝宝观察模仿大人坐便的样子。宝宝此时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好奇心旺盛,他们总是憋到非尿不可或非拉不可的时候才会如厕。如果裤子不好脱,宝宝则会因来不及或慌乱中尿裤子。
  让宝宝自主报告大小便
  2岁以后宝宝已经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有需要了。随着宝宝自主意识的提高,可以偶尔提示但不要总是去询问宝宝“有没有尿”,妈妈尽量放松些,让宝宝来主动报告大小便。如果大人总是反复询问宝宝或是直接把宝宝拉到小桶上,不利于他自己主动控制大小便;当宝宝主动示意并成功在便盆里排便时,要给予积极鼓励。
  尿床尿裤很正常
  宝宝能主动大小便后,还常常会因为玩得兴奋或晚上饮水过多、睡得过沉而发生尿床、尿裤子的情况。注意白天别让宝宝玩得太累,可及时提醒宝宝尿尿,临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一般睡前一小时可以不再饮水)。2~3岁的宝宝偶尔夜里尿床很正常。
  不指责不强迫
  当宝宝出现拉尿裤子的情况时,一定不要指责宝宝,平静、耐心地帮他处理干净就好了。按时大小便能促进宝宝自控能力的提高。随着宝宝身体和心理的逐渐发育成熟,稍加训练就可以主动掌握好大小便。在宝宝的尿便训练阶段,每一次成功后,大人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帮助他们形成自信与成就感。一旦强迫宝宝排便,或者在宝宝偶尔拉尿裤子时过分批评强调,则会挫伤宝宝的自尊心,不利于宝宝身心的健康发育。
  和宝宝一起做模仿游戏
  可以跟2岁多的宝宝一起读有关的绘本故事,如《幸福的小豆豆》里有豆豆自己上小马桶的故事,有豆豆学妈妈上大马桶的故事。让宝宝对自己如厕感兴趣,还可以选择体型较大的玩偶,示范给宝宝看。并坚持睡觉前后带小娃娃和宝宝一起上厕所,大家排队如厕,引起宝宝对如厕的兴趣。
  宝宝尿便习惯的健康观念
  从小给宝宝使用布尿布或纸尿裤,不要给宝宝穿开裆裤。把尿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大人换洗尿布或购买纸尿裤的负担,通过训练宝宝建立条件反射,大人可以恰好接到宝宝的尿,但把尿与宝宝学会控制尿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如厕训练的时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大多数宝宝在2岁左右开始,2岁半左右完成白天的尿便训练。较晚开始训练的宝宝可能花费的时间更短,也就是说,较早与较晚开始训练的宝宝,在最终学会自己尿便(包括感知便意、到马桶旁、脱下裤子、控制好排尿便,再穿好裤子这一系列动作)的时间上,并没有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孕妈妈除了要安排好孕期的饮食与保健之外,还时刻防备无处不在的辐射。但是孕妈妈也不要过于担心,电磁辐射虽然无处不在,但只要学会主动防护,也不必过于紧张,草木皆兵。  怀孕时,  没来得及防辐射  记得当时,得知自己怀孕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还没来得及防辐射!在最初的几个月,我反复地和医生确认:我没有备孕、没穿防辐射服,之前的几个月我几乎每天都面对电脑,我的宝宝不会有问题吧?虽然医生安慰我说大多数孩子都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胡同里度过的,入口处有一个砖石结构的拱门。老人们说这是围子门,建了有二百多年了。今年开春为了编写族谱,我回老家拍照围子门。印象中的围子门是很高大的,须仰视才可见到门楣。但今天呈现在我眼前的围子门却显得低矮了许多,古砖上布满了青苔,门楣上生满了枯草。枯草摇曳,仿佛诉说着这些年来的兴衰变迁。胡同也没有记忆中那么宽阔,更没了昔日的热闹景象。寂寞的胡同像一个孤独地躺在午后阳光中的耄耋老者。
“对抗饥饿,一喝就瘦;不反弹、不腹泻、不节食,32天健康减肥20斤。”看了这样的广告语是不是连本来不胖的你也动心了?在这个仍然以瘦为美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大多紧跟潮流,拥有苗条的身材成为大多数人追逐的梦想。于是,谙熟消费者需求的商家应声而动,生产了很多大家想要的“东东”,减肥药便是其中热卖的一种。  然而美丽的不仅仅是外表,还有谎言。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称,减肥辅助药物
您的孩子有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吗?他认为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吗?让孩子学习一些生活技能,经常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不仅是对能力的锻炼,更是对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的未来很有益。  养成好习惯,园长来助力  3岁,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本栏目邀请幼儿园园长从专业视角出发,  助力父母读懂孩子行为习惯背后的秘密!  欢迎全国优秀园长投稿:29173373@qq.com  榜样宝贝  叮叮虽然是班上年龄偏小的
尽管孕前性福满满,可一旦好孕来临,有些孕妈妈就会觉得孕期做爱未必是个好主意:身体疲劳没欲望,乳房敏感易受伤,身体肥胖自信全无……事实真的如此吗?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孕期做爱不仅可以使我们与伴侣保持亲密的接触,而且一些女性更容易在孕期获得高潮。  孕妈妈性欲高涨?  这是真的!性生活常常能让我们的孕育之旅变得更加和谐、愉悦。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妈妈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流向骨盆区域的血流量增多,
只要妈妈够花心思,蔬菜也能变成小朋友的挚爱。藏在肉肉里,变身小托盘,换个新鲜的造型,这份心思里包裹浓浓的爱意,都足够抓住小朋友的眼球和胃口啦!  蔬菜鸡蛋卷  材料:鸡蛋3个,胡萝卜10克,红甜椒1/2个,菠菜或者油菜1棵,少量盐,少量食用油。做法:1胡萝卜去皮后捣碎,红甜椒去籽后捣碎。2加入鸡蛋液、盐后搅拌。3热锅里放食用油后加一半量的鸡蛋铺成一层。4等鸡蛋开始熟后轻轻卷好,切成小块即可。  牛
吸吮是孩子出生后就有的本能,但是咀嚼却需要后天的训练。如果没有规律地、有计划地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对于宝宝未来的进食习惯、营养吸收以及牙齿发育都会有影响。怎样从小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学会嚼,家长要花点心思。  不会嚼,会怎样?  嘴巴偷懒,“肚子”辛苦  常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从来不好好嚼东西,随便嚼两下就吞下去了。殊不知,这样的孩子,嘴巴偷着了懒,却辛苦了“肚子”。原本口腔作为消化道的“排头兵”,应
妈妈往往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那为什么妈妈一在家孩子就会发脾气,闹情绪?看完专家的解答,相信你会豁然开朗!   点评专家|李建茹(心理治疗师) 编辑|高婷 拍摄模特|杨健 徐文华 张逸杨 张悠悠   同一个孩子,在天使和魔鬼之间隔着一个妈妈”,这是不少祖父母的心声,为此,我们请来了心理专家来解读不同场景下孩子的行为,孩子不乖可能另有 隐情。   案例一   乐乐今年2岁半,平常他9点就洗完澡,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以下简称“实验剧团”),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和发展梨园戏的剧团。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一家梨园戏传承剧团,实验剧团一面要抢救、保护、传承传统剧目,一面要创新、发展这个剧种。从1953年成立到现在,剧团还组织了一只“下乡演出队”活跃在农村,为村民们献上热闹、精彩的梨园大戏。  但是,培养难、经费少一直都是困扰梨园人的难题。今年,梨园人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煎熬:改制之后能不能改转为
如果你“幸运”地遇见了一个经常挑战你管教的底限,随时让你抓狂生气但又能很快把你逗笑的调皮宝宝,先别慌,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做的。以爱为前提的教育准没错!  叶晓蕾供职于利其尔这家日本知名的母婴用品公司,正如日本谦卑恭敬的企业文化,这位妈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是温婉而内敛的,当她讲到自己调皮的女儿时,我们不仅为她捏把汗——这样一位温柔的妈妈如何能hold住调皮捣蛋的娃?最后,我们发现这位看似平静如水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