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教学顺利实施的途径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以来,新教材随即走入中小学课堂,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诸多阻力和困境,影响了新课改、新教材预期的实施效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层面,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其次,学校层面,要为新教材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时空环境和制度条件。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新教材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证。只有教师、学校和教育主观部门“三管齐下”才能保证新课改和新教材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义务教育;新教材;教育观;考评制度;政策支持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以来,新教材随即走入中小学课堂。不可否认,十多年来新教材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新教材在实施中也遇到了诸多阻力,影响了新课改、新教材预期的实施效果,给教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我们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只有教师、学校和教育主观部门“三管齐下”才能保证新课改和新教材的顺利实施。
  一、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人的改革,没有人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很难取得如期效果。教师作为教材的实施者为从容应对课程改革,较好地适应新教材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一)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竞争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只是追求一张文凭,而是注重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人的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不只是为了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学习者的一生。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人才观,自觉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人。
  (二)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1]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主客体定位,导致课堂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有碍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1. 处理好发展能力与传授知识的关系
  传统教材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教学的重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发展”的方向转变。即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其个性是否得到彰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当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基础,离开知识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该避免矫枉过正,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极端走向过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另一个极端,造成情境教学程式化、综合教学拼盘式、活动教学随意性等倾向。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聪明选择。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生活和素质发展的要求出发,和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3]教师作为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做的,比如,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点,配上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其他感官材料,学生就能理解或在教师启发下能完成的,应该组织学生动手去学、去做,不要包办代替。通过自学,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3. 使用多媒体进行备课与教学
  新教材内容少、信息量大、贴近生活、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生通过看、听、说、用,受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极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使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又便于随时创设情景,因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同时又可以营造一种既轻松愉快又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树立新型的教材观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它犹如一桌丰盛的大餐。教材的编者在“烹饪”之前要精心选择,为师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烹饪”是一个需要师生共同创造、完成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意味着教师不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源,但不是全部资源;意味着教学内容应依托教材,但不能拘泥教材。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提炼,提取其精华,并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适度地把现实生活中更贴近学生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此,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紧扣教材、抓住重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浅出等等。[4]
  (四)树立新型的知识观
  1. 学习《课标》,领会新理念
  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新课改的背景、理念、内容等。如《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纸杂志对课程改革偶有一系列的专题报道,《人教网》课程研究栏目和各种教育栏目等都有大量相关的内容,《人教网》更有各科新课程、新教材的翔实介绍、交流和探讨。另外,《走进新课程》、《课程的反思与重建》都是专门探讨和研究课程改革的。这两本书专为一线教师而作,文字风格追求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可谓是各科教师走向新课程的必读书。[5]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熟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要求,逐步缩小与新课程标准的差距。   2. 学会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或就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与同行切磋。通过反思、研究,不断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6]比如:教师之间集体备课、听课、评价,互相切磋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分析教学得失、切磋教学改进策略。这对于教师适应新教材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源泉和动力。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总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虚心学习同行们的教学经验,用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衡量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另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教师只有通过培训和学习,才能逐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农村教师,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更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更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进行教学。
  二、学校要为新教材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时空环境
  学校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最重要场所。而时间和空间则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阅读专业期刊和书籍等这些路径的达成等,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学校给教师发展教学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然而,当今大部分教师迫于学校规定的各种硬性评价指标,整天忙于“题海战术”,作业、试卷堆积如山,以至于很少有时间共同探究教和学的问题、合作备课、互相观摩和学习,更别提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很明显,教师的学习和反思都需要时间,必须给教师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学校组织、支持教师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尽量给教师提供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为此,学校要减轻或取消各种不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方法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同时减少教师的杂务工作,给予教师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反思,增加教师同事之间的日常交流的机会,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学历学位培训。同时,要加强学校的图书资料建设,给教师发展创造更好的学习研究环境,等等。让学校不仅成为教师工作的场所,同时成为教师学习的场所。通过学习、交流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自己教学技能。
  (二)进一步改革考评制方式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中小学考试升学制度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目前部分学校仍延用传统的教学考评制度,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极大束缚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优化。因此,改革考评制度已势在必行。各级学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和《课标》中的“评价建议”,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评价方法也应由过去单一的“纸笔测验,闭卷考试”模式逐步转为多样化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要尝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新型人才。[7]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既要重视教师是否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8]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和标准,也不应以量化标准判定教师的等级—— “优秀”“合格”或“达标”,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教师在评价中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三)给予教师一定的支持和引领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面对新教材一些教师开始不能适应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几次培训或短暂的学习,就能完全具备实施新教材的教学能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发展教学能力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它没有也不存在现成的答案和可供遵循的模式,只能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因此,学校的领导要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误的氛围。同时,帮助教师分析当前教学的优劣,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新教材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证
  (一)加大培训力度
  新课程为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新教材的实施,一线教师急需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和与时俱进的专业引领。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并落实师资培训,使培训形式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不断夯实教师实施新教材的底蕴。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新教材,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领,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断付诸于教学实践中,逐步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其次,教研部门要切实把教师培训当作目前的工作重点来抓,结合实际,定期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课堂,重点研究和探讨新教材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方法;及时纠正教师实施新教材的错误观点和行为,给予教师不断系统化的专业引领,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
  (二)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对于教师的培训无论是职前培训,还是在职培训,它们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令人满意。这里涉及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原因如培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因,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但政府教育部门在政策制度、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师教育是一项事业,教师教育的改革需要资金和制度的支撑。
  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建立地方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基金,制定相的奖惩制度,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就动机,依照新《义务教育法》确保义务教育办学经费足额到位,真正确保教师新教材培训、学习所需要的经费和时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添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必须的教学设施。特别是加强乡镇学校的基本建设,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保障。譬如,就我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大部分教师还不能熟练应用现代网络、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因此,急需政府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资。
  总之,教师要认真学习,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教材编写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和资金保障。相信在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教材编写的共同努力下,各种问题一定能够迎刃而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能够早日走出新教材教学的困境,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迎接并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万兴,方芳.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建议[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0.
  [2][3][8]朱慕菊,刘坚.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声音3[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3:42,79,83.
  [4]马彦平.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66,259.
  [5][7]董毅,邬旭东.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90,50.
  作者简介:
  夏兆平(1974-),女,安徽寿县人,安徽省寿县保义中心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家长和学生重视学生的语数等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品德课的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提
近年来,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发展,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战天山南北,探明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如何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到提高整个英语教学系统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之一。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面对如此现状、如此成绩,使我们倍感肩上的重任。但城乡之间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有效地改进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英语;农村中学;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总感觉非常新鲜,心里充满好奇。在
农八师150团加强党的建设,大大增强团、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进了团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去年以来,150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
摘 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
期刊
摘 要: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数学新课标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
目前全国多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在追求和受众的贴近性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在这种改革的浪潮下,“没有距离感”的“说”新闻风靡一时。在此新闻形式的影响
本文聚焦线上微课程开发设计,对在线教学落实学生素养,引发学生深度学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相对于传统现场授课方式,在线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活动实施与教学最大效能等方
本文针对校本研修的重点和难点,以孤儿学校核心素养教育校本研修为例,总结概括出“靶向五步法”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提出在“差点教育”背景下开展校本研修,注重“校本”的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