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t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道德问题严峻,职业道德矛盾冲突增多,究其根源是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导致从业者职业价值观混乱,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长此以往会造成行业甚至社会信用体系崩塌,社会矛盾加剧,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损害国家利益,消耗社会资源,恶化社会环境,降低生活幸福指数,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同时为了配合国家强国战略需要,培植工匠精神逐渐纳入顶层设计者的视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此工匠精神呼之欲出,这是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必备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是民族复兴伟业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为培养具有药用植物资源知识理论和技能以及良好素养的人才,积极投身于健康中国行动.根据药用植物资源课程和学生特点,在合理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和问题,进行课程研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元素根据药用植物资源发现、开发、保护、再生以及调查等流程进行融合,使其具有连贯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近两年山东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增加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学机会,连续两年扩大了专升本招生计划.在政策影响下以前3+2高职学生中没有考虑过专升本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而在专升本语文备考中学生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是重中之重.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的丰富性值得保护,所以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探究与传承的必要性.现基于畲族舞蹈的现实情况以及其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应用价值,以《奶娘行罡》为例,说明畲族舞蹈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探究和传承要点,即坚持文化特色、明确教学目标、发展创新等,希望可以从中得到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中职教育发展的双重借鉴.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线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以道路建筑材料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建设为例,探索和总结本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一些经验,旨在努力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以此带动学院其他专业课思政教育进课堂,让十九大精神和主题教育活动深入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时刻响彻学生的耳畔,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育教融合的理念.
语文课程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将语文课堂作为德育的阵地,将德育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重点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由此借助语文学科扩大德育的影响力,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普通话推广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而学校又是普通话推广的主要阵地和主要力量.分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策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策略参考.
“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支部党建工作中作用斐然,“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中的组织力研究的目标是构建组织力模型,分析组织力的构成、层次和建构.对“学习强国”平台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中的组织力研究的创新有四项建议:质量过硬、扎实有效的“学习强国+网络文明建设”;对标争先、系统推进的“学习强国+样板支部建设”;特色鲜明、协同有力的“学习强国+支部红色宣讲”;立德树人、凝心铸魂的举旗定向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中职教育学校更加注重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设置的人文学科,包括语文、政治、历史、哲学、法学等是全面总结人类文化及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人文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应地也在发生着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日益低下和价值取向某种程度上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社会特别关注的话题.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影响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调查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旨在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状况,以便及时掌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动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从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多企轮转、双师共育”的长周期“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21”分段培养实现素质教育和精准培养的衔接,通过“多企轮转”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该方案可成为中国特色“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成为职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