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走廊:多民族命运共同体文化空间启示——河湟花儿多元口头传统“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一体聚合力的历史实践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c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人文地理学、音乐人类学视角,通过"族际共语"的河州花儿语言以及对当今汉、土、回、藏等民族代表性歌手分别演唱《直令》一曲描写,对花儿做诗学、音乐角度比较、体察,期望实证各具母语的多族群如何通过"各美其美"花儿演唱的同时,达到彼此心灵、情感上"美美与共"的认同史实。其往昔随遇形成各民族"嵌入式"多圈层生活"底层"的文化构成,为当今多元文化民族关系,一带一路愿景呈现着先贤们的经典启迪。
其他文献
马克思名言(左图为2018年5月5日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揭幕):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南文渊的《可可淖尔蒙古:走向边缘的历史》一书,以青海湖东北隅草原和硕特蒙古群科札萨旗等四旗的历史活动为线索,记载了17世纪初到20世纪青海蒙古族的社会和文化变迁过程。从比较研究和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了青海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变迁,对走向边缘化的特征作了分析。
本文介绍了新发现的回族"消经"文字母7个和一些新的拼写形式,认为已知的"消经"文字母达到了43个,其中11个是阿拉伯文、波斯文字母表中所没有的,为回族人民根据汉语拼写需要创制的。
期刊
期刊
[本刊讯]为适应信息快捷、公开、透明的时代需要,方便作者即时查询稿件审阅状况,经过紧张、认真的前期准备,《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与中国知网合作于2016年3月正式开通网上采编系统。自此,作者可以在如下网址:http:/saga.cbpt.cnki.net/Editor EN/index.aspx?t=1注册账号,设置密码,进行网上投稿,同时查阅投稿须知和论文模板,修改论文引注等格式,提升投稿的精准性。